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18年的“十一”黃金周已經過去。
1999年,國務院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大家熟知的“黃金周”開始出現,今年已是第20個“十一”黃金周。
今年,據統計,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26億人次,僅國慶當天就有游客1.22億人次,較此前均有大幅上升。
五一黃金周取消后,作為唯一的黃金周,人們出游的熱情,正將“十一黃金周”煮成一鍋越來越稠的“黃金粥”。
越來越堵的“十一黃金周”
假期頭一天,杭州游客張國強帶著念小學的孩子,在天安門廣場上觀看了升旗儀式。“以前只在電視里看,現在有條件,肯定要親自帶孩子來瞧一瞧。”和他一起的,是當時廣場上的14.5萬名游客。“堵,真的堵。”為了看國慶升旗,有人提前十幾個小時排隊等候。
一墻之隔的故宮也不遑多讓,每天限售8萬張門票,依然擋不住如潮的人群。北京人多,家門口的西湖人也多,10月3日,客流量超過160萬人次。
不是堵在景區,就是堵在去景區的路上。據某導航APP發布的《2018“十一”黃金周國民出行報告》顯示,珠三角及長三角“堵王”盤踞,最夸張的S15沈海高速廣州支線,擁堵時長高達113小時。而黃山景區附近道路,平均時速不過16公里,還不如自行車。堵在“十一”。處處交通路線飚紅的背后,是人們高漲的出游熱度。
1999年的第一個“十一”黃金周,全國游客不過2800萬人次。而今年這一數字達到7.26億,這還不包括出入境的近1400萬名游客。“這哪是出去玩,簡直是出去排隊看‘人’。”剛從重慶洪崖洞出來的陳延,不住抱怨。
不知從何時起,“十一”黃金周和堵之間劃上了等號,大家也見怪不怪,雖然堵,出門還是很堅決。
十一黃金周成了單選題的答案
1999年,雙休日制度剛剛推行的第4年。老百姓習慣的,是延續多年的——勞動節放假1天、國慶節放假2天——的放假制度。“游園,逛商場,再就是看閱兵和晚會。”今年近50歲的老張記憶里,十一與雙休日差距不大,“也沒條件出去旅游”。
當年,黃金周首次出現,也有拉動旅游經濟的考量,而效果也是明顯的。今年“十一”,旅游收入達5990.8億元,平均每名游客要消費800元以上。
黃金周的名字,確實實至名歸。
但另一方面,扎堆旅游帶來集中式“人口流動”,給交通、住宿、餐飲各方面帶來巨大壓力。2007年后,“五一”黃金周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清明、勞動、端午、中秋四個短假期。
“沒了五一,想出趟遠門,只能選擇十一。”王敏剛從巴塞羅那回國,她向記者解釋道,“其他假期太短,春節又太冷,況且還要過年。”
出游變成“單選題”,2008年的國慶出游人數,較上年迅速增長兩成。工作十年的王敏回憶說,從2015年開始,他明顯感覺到國內景點堵了很多,從那時起他選擇出國旅游,“但就算到了國外,看到的也都是老鄉。”
超員到無力運行的高鐵
國慶“添堵”,交通是繞不開的問題。
杭州62歲的趙阿姨退休以后迷上了旅游,這個“十一”她在北京周邊玩了十幾天。“坐高鐵不到5個小時,過去擠綠皮怎么也得一天一夜吧,還買不著票。”普快列車和長途巴士的年代,“銀發族”出門遠游,得掉層皮。
高鐵時代的來臨改變了這一現狀。2009年,武廣客運專線建成,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呼嘯著突破了人們的出行想象。如今,高鐵已經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模式。
趙阿姨算了筆賬,去北京坐飛機的整體耗時與高鐵相差無幾,但價格幾乎是后者的四倍。便捷、實惠的高鐵伴隨著國慶出游人數的增加而水漲船高。今年國慶,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31億人次,其中鐵路動車組發送旅客共7606萬人次,占比近6成。剛開通的廣深港高鐵, 7天運送超過88萬旅客出入香港。
另一方面,是高速路網的發展。2012年,重大節日免收小客車高速過路費的政策一經推出,立刻引領了一波自駕游熱潮。但再發達的交通網線,遇上十一,也似乎總是“棋差一招”。
10月1日剛過零點,楊俊在路上發了條朋友圈,“與高速斗爭4個小時,敗了……”他或許不知道,國慶的滾滾車潮,裹挾著超過3000萬名自駕游客,和他一同出行,也一起堵在路上。
同一天的8點,G108號列車途經常州北站,車站廣播不停提示著:“本次列車已無力運行。”專家苦笑:這表明列車已超員20%以上。
趙阿姨這樣的“銀發族”,正和“90后”一道,成為國慶旅游的生力軍。“全家出游,老同學聚會,小姐妹結伴,身邊很多的。”
這一趟,從買機票、預定旅行社到確定住宿,她用手機就搞定一切。這在20年前,不可想象。1999年,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過5854元,而一張由北京飛往廣州的機票,就要售價1500元,但到今天,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增至36396元,而機票價格甚至比以前便宜。
重新提起的“五一黃金周”
據統計,目前國人一年的節假日(包括雙休日)已達到115天,幾乎占到一年三分之一的時間。但大部分人依然感到“假荒”。“黃金粥”的出現,折射出人們出行剛需背后的無奈。“要想遠游,只能選擇十一。”采訪中,不少游客向錢江晚報記者表示,希望長假多一點,那些調休來調休去的短假真是雞肋。
實際上,2007年取消五一長假時,國務院同時通過了《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以此緩解“長假荒”,但在實際執行中仍和百姓期待有差距。人們要出游,依然是黃金周最方便。
10月8日,人民日報公眾號發文提出是否考慮“恢復‘五一’7天假”的文章,迎來了網友熱議,多數人對此持贊同意見。
對此,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創產業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長劉思敏認為,小長假不足以支撐遠游及長途探親等安排,應當恢復過去的“五一”黃金周,并增設8月的“避暑黃金周”。
也有專家建議采取分時休假的辦法,由個人在固定的休假天數中,自行選擇具體時間,實現“錯峰出行”。
*本文來源:錢江晚報,作者:俞任飛,原標題:《“黃金周”20年,為何堵成“黃金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