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12月22日,中國景區協會山岳分會成立大會暨中國黃山第三屆旅游投資發展高峰論壇在黃山市舉行。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主席、利亞德集團董事局執行董事、執行總裁、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代旭發表了演講。
以下為代旭現場演講實錄:
大會給我一個課題,讓我從科技角度講,因為我們這次大會的四個主題,講改革開放,已經有人說了,講文化IP怎么去做,也有兩位講了,資本驅動也有大咖講了,最后是科技賦能怎么講,我嘗試用科技的角度,因為我是做聲光電科技出身的,我來介紹一下怎么科技賦能旅游產業。
實際上文化科技也好、科技賦能也好,我得從文化產業開始講。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有一個經典的產業模型,文化產業是什么,怎么描述文化產業基本的模式,我們這張圖,說文化產業是核心內容,剛才很多人說內容是非常重要的,要賦能,現在都是有一個建筑、有一個風貌、有一個空間,但是沒有內容,所以內容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核心是內容,也就是消費者買單,最后是因為你的內容好;第二個是外圍層是服務,你服務要好,最外層是科技,從這個圖來看,科技是不太重要,最近幾年,我們大部分的科技是應用在營銷和傳播的角度上。今天我想換一個角度。這張圖是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是真正推動文化和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做科技的大有所為,不光是只搞營銷,也不光只搞互聯網服務,而是直接形成產業,這是一個核心的模式。
我們今天談文化旅游融合,從文化視角上,剛才談了IP,現在看這張圖,這張圖反映了大IP產業統計口徑里,文化旅游與文化產業的關系,泛文化產業統計里面,真正核心的是濾油機相關產業,文化旅游是文化產業的主戰場。
到底如何做文化旅游,今天我從科技賦能的角度來說,我自己理解的科技賦能文化旅游是從2008年的奧運會開始的。我們回顧一下這個場景,大家可以看一看這個場景(PPT),這是十年前做的一個奧運五環,這是一個畫軸,這是表現中國文化的太極,這是我們做的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奧運的夢想,然后我們用世界最長的五百米長的高清畫卷,這些場景十年以后,我相信在座每一位應該都能很清晰的記住這樣的場景,這都是我們利亞德集團打造的,也是我們對文化科技的深度理解,也就是我們把一個廣為人知的運動概念,通過最新的科技手段呈現出來,就可以產生超過十年、二十年的深刻的用戶印象,但是這里面一定是科技和文化的內容咬合的非常好,而且那個內容的本身認知度和傳播度要足夠好,要有這個基礎。
我們2014年成立了國家聯盟,這個聯盟成立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科技部和財政部給了一個課題,叫《研究面向文化旅游新興消費產業集群的商業模式創新》。我們研究了四年時間,在全國做了一批樣本,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一家企業都無法擁有研究這個課題所需要的全部資源,所以我們依托了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研究了四類,包括服務咨詢、戰略規劃類的,有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類的,我們中國最頂級的一批資源也都在我們的聯盟里面,有研發支撐和科技服務的,這牽扯到人的感知和體驗類的科技,是我們特別重視的科技;最后是投融資和運營服務,這四個企業融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產業創新平臺。我們研究的方向是三個方向:
一個方向是舊城改造與城市更新。現在做城市發展,大家知道,擴出去越來越困難,因為傳統產能已經不能再擴張了,所以現在很多城市都把眼光放到老城區,解決新舊功能轉換,解決城市面貌更新,因為老城區有一個好處,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相對比較成熟,所以這是我們在舊城改造的一個方向。
第二個是傳統景區提升與產業升級。
第三個方向是擴大空間,做文化產業園區,做增量的空間,把它做成成熟的商業模式,所以我們叫文化興城與產融聯動。
圍繞這三個方向,我們做了六大抓手,我們通過這些真實的項目,來說明,怎么樣用新業態激活消費。在國內目前真正做旅游,大部分的模式,其實背后還是做地產。所以我們聯盟從成立以后,我因為工作機會,到全國跑了接近二百個城市我們最后發現,中國在文化旅游領域的過程和發展存在這樣一個問題。
第一個是政府平臺主導,政府主導的這些項目一般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它是滿足向上對領導負責,我們叫做政府主導的程序性決策,在程序性決策的這些重大項目,特別注重高大上,但是往往這種項目不太接地氣,忽視接地氣以后造成一個問題,就是資產包很大,運營現金流很差。
第二個是以文旅地產收益平衡投資的模式,把旅游的重投資變成輕投資,減低它的財務壓力和費用,同時支持它,基本上按照這種模式來走,但是這種模式在特定的城市、特定的區位還可以這么做,但是在真正更廣大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這個模式已經不能成為一個模式,而且這個也是跟現在國家的政策不太吻合,所以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我們很多國有平臺,本來有一點門票收入,是輕資產,然后大型開采,開始做建設,最后由輕資產紛紛變成重資產,最后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所以這是國有平臺里面,以房地產收益平衡投資的容易出現的問題。
第三個是建了一大堆有特色空間沒有特色業態的特色小鎮,這些空間缺乏核心吸引力和持續運營能力。
有些地方就開始做市場化,就是政府不干,讓位給市場干,市場主導下也出現三個問題。
第一個是都市的主題公園與景區的特色小鎮兩票經濟加地產反哺,產品與模式創新亟待升級;
第二個就是打著文化地產、旅游地產的概念去過度包裝這個項目的主體,希望這個項目主體包裝好了說服政府,說服政府的目的是給它便宜的配套土地,所以最后我們發現,只見地產、不見產業,最終這條路是走不下去的。
第三個是規劃模式和投資能力不匹配,規劃做得很高大上,但是忽視了這個規劃要想實現,整個投融資的能力怎么匹配,有些規劃不錯,初期投資三百億,五百億,但是它的初期投資只有5個億,所以這個項目實際上是落不了地,這些都是圈占了優質資源,資源圈占以后,幾年都打造不出項目,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我們總結一下,中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發展了四十年,總結了一個問題。從文化旅游市場來看,我們中國各個地方不缺文化,但是我們的文化體驗方式和文化消費業態是嚴重滯后,用時髦的話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拿不出好的業態,沒辦法讓消費者掏腰包,所以我們形成一個現象,叫一大批文化和旅游資源,但是沒有好的項目,包括黃山,我們了解黃山周邊地區有一大堆好的資源,但是沒有好的項目。
第二個是有招商引資項目卻融不到資,落不了地。
第三個是有產業投資卻找不到優質的項目。
根本問題是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的優質項目。這是我們真正制約文化旅游融合產業的核心問題。
所以為了破解這個問題,我們做了研究,我們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做體驗經濟。體驗經濟是從生活與情境出發,生活是一個講老百姓的角度,不是高大上的角度,情境是具有IP的場景,塑造一種震撼級的感官體驗以及思維認同,用這個方式抓住顧客的注意力,改變消費行為,并為商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
基于這個理念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和判斷,就是我們現在做體驗經濟的,大部分都抓住80、90、00后,喜歡娛樂的特色,喜歡做很多娛樂性的產業業態和產品,但是我做了三十年,如果純粹做感官娛樂的產品,它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大概三到五年生命周期就沒有了,所以你必須保證業態最好在兩年到三年全部連本帶息的收回來,然后才能掙到錢,要不然的話很麻煩,很快就會過氣。但是反過來,如果能創造思維認同,特別是依托在地文化的思維認同的產品,我們實踐發現,二十年,接近三十年還在消費,還在賣票,為什么呢,我們叫接地氣,它是在那塊土壤生長出來的東西,所以我特別反對在文化旅游領域大家拼命說可復制、高復制,這個語言非常地危險,我們可以復制什么,可以復制的是底層工作方法、科學的工作方法,但是不可以復制的恰恰是文化內涵和我的業態表征、特征,因為一復制以后就失去它的內涵。
現在是80后、90后、00后消費主體的時代,他們就是喜歡娛樂,但是并不是年輕人不喜歡傳統文化,而是他們需要這些內容用更懂自己的方式表達。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要什么,你要用他的方式。舉個例子,中央電視臺跟著湖南衛視學娛樂,后來中宣部不允許了,沒辦法,后來講傳統文化,沒想到《詩詞大會》爆火,所以你要找到合適的方式。
我們聯盟用最新的科技創新方式來演繹文化,這樣的方式我們在全國正在進行大量的項目布局,現在跟我們洽談的項目非常多,所以我們現在每天幾乎都在飛機上,明年開始我們基本上會放慢,簽新項目的角度,坐下來,把一個個項目做開業。
最后我們聯盟也好,我們利亞德也好,我們談我們的宗旨,我們是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蘊含的IP產業價值;第二句話,我們演繹文化科技融合驅動的文旅體驗經濟;第三句話,我們創新政府產業金融聯動的政產合作模式。最后通過聯盟平臺聯動大量的企業,形成產業生態、創新生態。我們用創意來解決創新和創業問題,這是我們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