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時隔一年,曾因巨大爭議被迫撤回IPO申請的普陀山旅游重回大眾視野。
近日,據證券時報的消息透露,更名后的舟山旅游經營發展一切正常,未受此前IPO風波影響,并且正與上級相關部門對接溝通,準備重新申請。
一石激起千層浪。2018年4月,普陀山因“佛教商業化”爭議被迫撤回IPO申請。此次重啟IPO,有網友感慨:“菩薩的歸菩薩,資本的歸資本,可好?”
兩度折戟后,悄悄改名重啟IPO
“佛系”企業的上市經沒那么好念。宗教與資本之間的鴻溝,遠比想象中更難以僭越,這點恐怕普陀山旅游深有體會。
舟山有普陀山,最為人熟知。它位于舟山群島東南部,是全國首批確定的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與五臺、峨眉、九華并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古人譽為“海天佛國”。
根據招股書,普旅股份是一家綜合性旅游服務企業,設立于2008年,由舟山市國資公司、普陀區國資公司和普旅集團發起。普旅股份背后有著雄厚的國資加持,舟山市國資委通過普發集團控制公司58.04%股份,通過舟山汽運控制公司13.79%股份,合計控制公司71.83%股份,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早在2012年,普陀山旅游的上市籌備工作就已經開始,2017年6月首次遞交招股書后排隊9個月等待審核,又在短短半個多月內劇情發生大反轉。
彼時,普旅股份在證監會官網預披露,擬申請于上交所上市,募資規模初定6.80億元,主要用于發展溫泉、濱海、海島、養生等休閑業務。但時隔幾日卻遭到中國佛教協會公開批評,稱其有將“佛教商業化”之嫌。
中國佛教協會官網發文指出,普陀山旅游的上市業務“雖然表面上未涵括寺院等佛教資產”,但普陀山與佛教不可剝離,以“普陀山”名義上市,也有違國家剛剛出臺的宗教法規和政策。
重壓之下,2018年4月18日,普陀山旅游沖刺IPO的進程按下暫停鍵,但是更名卻在悄悄醞釀。
舟山政府曾公開為其“背書”:普陀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申報上市,是深化舟山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明確指出,上市資產純屬企業經營性資產,不涉及任何宗教資產,生產經營活動也不涉及任何宗教場所。
在輿論發酵、全民熱議背后,舟山國資委也站出來講話:我們也反對宗教的炒作,堅決不用普陀山上市A股。意思是,如果上市審核通過,在提交股票名稱審核時,會用其它的名字來代替普陀山。
3個月后,普陀山旅游宣布撤回IPO申請,并已就公司名稱使用、業務范圍規范等方面整改完畢,后續上市工作仍在籌劃中。為了再度沖刺上市,普陀山旅游更名成了舟山旅游。
3年營收超10億元,索道毛利率達90%
普旅股份對普陀山“重度依賴”,其所有業務均圍繞普陀山的旅游資源展開,掌握著普陀山風景區多項經營權。
2011年至2012年,普旅股份曾先后對索道公司、客車公司、吉祥香業和客運服務進行了收購,擴大業務版圖,但其主要經營區域仍位于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內,業務涵蓋旅游客車客運、旅游索道客運、旅游水路客運、香品生產銷售、旅游商品銷售、旅游配套服務等。
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普陀山旅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57億元、4.32億元和3.8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9510.1萬元、1.14億元和1.13億元。
作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旅游一向火爆。招股書顯示,2017年普陀山景區(不含朱家尖景區)接待游客857.86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4.43%;朱家尖景區接待游客764.14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7.93%;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合計接待游客人數合計達1622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6.05%。
目前,普陀山旅游的營收主要來自旅游運輸服務,占比高達總收入的82%。索道成為了最賺錢的業務,每年貢獻過億營收,毛利率為90%左右。
燒香成為游客去普陀山必不可少的項目。近幾年,作為普陀山旅游的主營業務之一,吉祥香業的銷售收入呈上升趨勢。2015-2017年,連續三年為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總額貢獻約8%的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普陀山的門票收入并未計入擬上市主體普陀山旅游,這與監管政策有關。
2006年國務院出臺《風景名勝區條例》(國務院令第474號),其中要求,風景名勝區門票由管理機構負責出售,門票收入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不得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委托給企業或者個人行使。自此條例實施以后,景區門票不能作為上市主體的收入。
2012年10月,國家宗教事務局、發改委、工商總局、旅游局、證監會以及文物局等10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明確規定,“不得將宗教活動場所作為企業資產上市。”
寺廟上市是偽命題?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雖然宗教活動場所不能作為企業上市資產,但四大佛教名山都以旅游公司的形式,變相謀求上市。
與這四大佛教名山“沾親帶故”的企業,有一半早已踏入A股市場,而另一半也正在路上——峨眉山A早在1997年已上市,九華旅游于2015年上市,五臺山也曾明確表示將籌備IPO,但目前尚未公布招股書。
1997年就上市的峨眉山A,是四座佛教名山公開財報中營收最多的。2015-2017年,營收均為1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96億元、1.91億元、1.96億元。門票收入的規定,對上市多年的峨眉沒有約束力。2017年總營收中,峨眉山門票收入占42.44%,客運索道收入占26.92%。
沒有將門票收入計入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九華旅游財報則顯得有些弱勢。九華旅游2014-2016年營收分別為4.11億元、4億元、4.0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598萬元、7191萬元、7472萬元。索道纜車、酒店、客運是九華旅游的營收主要來源,合計占總營收85%以上。
除了已經上市的這兩家企業之外,2009年少林寺“被上市”的風波更讓人印象深刻。
此事也讓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久久不能忘懷。他在《我心中的少林》一書中談到:2009年,是社會對我關注度很高的一年。但那年真正使我感到棘手的是少林寺“被上市”的事件。
在少林寺的發展方向上,遇到原則的問題,少林寺是不會讓步的。比如,少林寺上市這個事情。縱觀世界各地的宗教場所,信眾出入是從來不收門票的,也沒有拿宗教場所進行上市的。他坦言:“當時,我表面不得不平靜,但內心確實非常焦慮:少林寺上市的可怕程度,比1928年火燒少林寺還要厲害!”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2年,國家宗教局等10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明確叫停將寺廟道觀等宗教場所打包上市的做法。當時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官員曾表示,五臺山不再考慮上市。
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師也對投資界表示,“將來上市的絕對不包括寺廟,宗教是不能上市的,而如何評價宗教場所和旅游企業的離合關系正是這場爭議的焦點。”
當資本的目光投向佛門凈地,外界忍不住嘆息:阿彌陀佛。
*本文來源:投資界,本文作者:Rica,原標題:《3年收10億,普陀山悄悄改名重啟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