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中國體育運動參與度的增長從未像今天的馬拉松這樣迅猛。
馬拉松產業發展概述
據《2017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馬拉松及相關運動直接從業人口72萬,間接從業人口200萬。2017年度產業總規模700億元,比2016年增長20%,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1000億元。可見,馬拉松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而這也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推動,例如2016年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以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2017年發布的《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馬拉松、自行車等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行動方案》等相關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雖然我國馬拉松產業有政策支持,但是對比國外,我國的馬拉松產業發展還存在著很大進步空間。
國外的馬拉松產業比較成熟,我國的馬拉松產業處于起步階段。通常來說,經濟水平推動著馬拉松產業發展,而馬拉松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馬拉松人口大國往往也是經濟強國。美國每萬人擁有馬拉松場次的數量高達21.67場,而中國僅有4.27場。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orld Marathon Majors)的六大馬拉松賽事,美國占據一半席位,而中國沒有達到WMM級別的馬拉松賽事。六大賽事不管是在全球影響力還是賽事質量上都是世界頂級的,憑借盛大的賽事規模、規范的賽程、高質量的服務、極高的認可度而被世界各地跑者所追捧。紐約馬拉松作為參賽規模最大的賽事在2016年參賽人次已近6萬,完賽人數超5萬;而目前中國最具贊助價值的北京馬拉松,2017年通過起點人數近3萬人次,完賽人數在2.8萬左右。相比最高級別的WMM馬拉松賽事,不得不說我國的馬拉松賽事距離成為頂級賽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不僅僅體現于參賽規模上,更在于辦賽的水平和賽事的整體質量。
馬拉松產業深度分析
一 我國馬拉松產業結構
目前我國馬拉松產業形成了以賽事為核心、以跑者和城市為兩大作用方向的產業形態,并以組織方運營管理、媒體推廣、參與者支付、政府提供社會服務、社會資本投入、大眾支持等為支撐的產業結構。
馬拉松產業結構
二 我國馬拉松賽事發展趨勢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馬拉松賽事正不斷從賽事服務、賽道規劃、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升賽事品牌的辦賽質量,致力于提升參賽者的全方位體驗感,將馬拉松IP越做越大,越做越好。經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的賽事從2011年的22個增加到2018年339個,而獲得國際田聯金牌賽事稱號的馬拉松賽事也在逐年增加,2018年已有8個賽事被認證為金牌賽事,相較于2015,增長了兩倍;銀牌賽事也從2015年1個增長到了2018年的4個。越來越多的賽事得到認證,說明我國馬拉松賽事正在趨于規范化。
2011 - 2018年中國田協認證賽事及規模賽事數量
數據來源:《2018中國馬拉松年度主報告》
2015 - 2018年獲得國際田聯標牌稱號馬拉松賽事數量
數據來源:國際田聯官網
三 我國馬拉松賽事類型、時間安排以及全國布局
在2018年的1581場規模賽事中,半程馬拉松、越野跑、迷你跑和馬拉松賽事占比超過80%。相比于2017年的各類賽事數量,半程馬拉松和迷你跑成為增長主力。從下圖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大眾對較短距離及具有特色的賽事類型興趣高漲,相較于傳統的長距離且形式單一的馬拉松賽事,這類賽事吸引了更多的大眾參與到馬拉松賽事中。
2017-2018年中國馬拉松規模賽事類型
數據來源:《2018中國馬拉松年度主報告》
目前的賽事場次的月度分布主要在3-6月及9-12月,其中4月、10月、11月成為舉辦高峰期,賽事場次超過40場;1月、2月數量最少,原因為冬季低溫或高概率的惡劣天氣,造成馬拉松賽事的低適宜度,甚至導致賽事無法舉辦。在未來可研發一些室內跑步相關趣味活動亦或馬拉松賽事活動。增加以提升大眾對跑步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活動或賽事,能夠平衡季節的局限性,長期有效的挖掘潛在馬拉松賽事消費者。
2018年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月度分布
數據來源:中國馬拉松官網
從分布的地區上來看,浙江省近兩年來依舊位居榜首,舉辦的賽事場次最多,2018年高達180場。江蘇省位居第二為146場,廣東省及北京市同列第三為114場。北京、上海和山東舉辦比賽的數量均突破60場。整體來看,東部沿海地區數量明顯多于西部地區,賽事舉辦較為密集。這樣的分布格局同地區的經濟實力強弱高度吻合。因此,經濟基礎和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馬拉松賽事的舉辦。
四 我國馬拉松參賽人數規模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公布的《2018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馬拉松參賽人次僅150萬人,2018年增長到了583萬人次,僅3年時間,人數翻了近4倍。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1000萬人次。可見,大眾對馬拉松賽事的熱情高漲,并有持續快速增長的態勢。
2015 - 2020年馬拉松賽事參賽人次(萬)
數據來源:《2018中國馬拉松年度主報告》
大眾對賽事參與需求的增長也表現在了賽事舉辦數量的上漲。2016年我國馬拉松規模(800人以上)賽事數量993場,2018年舉辦的規模以上賽事超過了1500場,增幅近60%。
五 女性跑者市場的潛力
從跑者的性別比例來看,男性跑者為主導,占比超過70%,2018年參與的男性跑者相較前一年有所增加。從2013年至2019年男女關注馬拉松相關資訊的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的女性關注馬拉松,男女占比越來越接近。而從2018年中、美馬拉松參賽性別分布同樣可以看出,中國馬拉松的女性市場還有相當大的潛力:美國女性馬拉松參賽者占比接近50%,而中國的參賽者僅占美國的一半左右。
2017 - 2018年馬拉松參賽性別比例分布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2013 - 2019年男女性關注馬拉松相關資訊趨勢圖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2018年中、美馬拉松參賽性別分布
六中國馬拉松跑者消費結構
目前,我國馬拉松跑者的消費支出以參賽費用和裝備支出為主。2018年發起的“中國跑者大調查”中數據顯示,跑者的參賽費用占比42%,裝備消費略低于參賽費用,為41%。而知識付費占比僅為1%,說明參賽者注重實際的鍛煉體驗,但對運動知識的獲取有所忽視。然而運動的科學知識對參賽的安全性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未來需要更多的針對馬拉松跑者的培訓,提升參賽者對科學跑步的認知,幫助參賽者更好的簡單自我診斷。
跑者消費支出結構
數據來源:《2018中國馬拉松年度主報告》
七城市馬拉松的經濟效益
馬拉松賽事的舉辦能夠為城市帶來活力、旅游消費的同時,也在塑造著城市的形象。馬拉松賽事對城市的經濟效益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以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為例,2016年該賽事為廈門市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高達2.3億元,帶動經濟效益3.25億元。而馬拉松不僅能夠帶來經濟效益,還能夠帶動城市的運動風氣,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理念,并以馬拉松為軸心,推動城市運動相關的軟硬環境的升級。
馬拉松對城市經濟的推動
未來發展機遇
我國馬拉松產業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而最核心的賽事需要不斷完善規范賽制賽程、建全各方保障機制從而提升跑者體驗、形成多主題賽事類型等等,不斷擴大賽事規模,提升賽事質量,造就頂級品牌IP。從賽事本身出發,建立馬拉松文化,多面輻射大眾、城市乃至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基于馬拉松產業發展現狀及《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一文中提到的發展關鍵點,有以下幾點或可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互聯網十體育”(ID:jipangtiyu),作者: 陳艷梅 滂洋,原標題:《馬拉松產業及商業機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