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當下,很多農莊都以評上3A、4A景區為榮。不過在傳統景區行業,不少A級景區卻主動“脫A”。
“圍城”里面的想出來,“圍城”外面的想進去,這背后邏輯究竟是什么?
未來,農莊還要不要主動去評3A、4A?
維持A級景區成本太高,我不玩了
今年七月,喬家大院被摘牌曾引起軒然大波。不過另一面,今年先后有11家景區先后主動“脫A”.
據媒體盤點:景區主動“脫A”從2014年山東濰坊青州花卉博覽園開始,到2018年這5年間,總共有12家景區主動“脫A”。而2019年,“脫A”迎來小高潮,11家的數量,已經接近過去5年的總和。
景區為什么要“脫A”?是A級標準認定沒有吸引力了嗎?
當然不是!至少在目前,各級政府對景區評級仍然高度重視。
今年,青島市政府出臺文件,對新評定的5A級景區,給予1000萬的一次性獎勵。山西運城,新評的5A景區一次性獎勵200萬;新評4A景區,一次性獎勵100萬;新評3A景區,一次性獎勵30萬。
今年喬家大院被摘牌后,市縣兩級政府震怒,并由主要領導掛帥督導組進行整改。由此也可見政府對景區評級的重視。
政府要政績,景區要收益。評選上4A、5A后,不僅能拿到各種直接補貼,還能利用影響力和知名度進行盤外操作。
如此來看,評A不管對政府而言,還是對景區而言,都是百利無一害。那么為何還有那么多景區“不識趣”地放棄呢?
從這二十多家“脫A”景區來看,主要有三種原因:
一種是不可抵抗外力導致景區被毀,無法維持正常運營。比如成都中國枇杷博覽園因為道路規劃問題,土地面積上已經達不到3A級標準。
第二種是景區主動轉型,A級景區評定標準已經不適合自身需要。比如蘇州西園寺,為了保持寺廟的公益性,主動和景區概念剝離開。
占據多數的第三種,則是認為A級景區資質已經成為景區的負擔。為了維護A級景區的資質,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管理和建設。尤其是這兩年政府對A級景區考核力度加大,景區整體壓力很大。
這三種原因中,除了第一種是“身不由己”外,其余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一點:經營方認為維護“A級”景區的成本,已經遠大于“A級”帶來的收益。
游客只管是否好玩,才不管你幾A
延伸來講,景區之所以主動“脫A”,除了付出成本太高之外,還有兩個深層次原因:
一個是內在原因。隨著旅游市場發生巨變,傳統的A級景區評選辦法,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客觀上看,現行的評選辦法曾經對規范傳統觀光景區有著積極作用。但是休閑游的魅力,恰恰在于個性化和多元化。
對景區來說,一方面要投入巨大成本去符合A級景區要求的標準化、統一化;另一方面還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成本去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這就會顯得重復和沖突。
兩害權衡擇其輕,最終選擇棄A,也就不難理解。
佛山三水溫泉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期為了申請4A景區,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這次主動提出取消4A,是為了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景區的內容打造和服務上,希望通過修煉內功吸引更多游客。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評A級景區,其實是市場不成熟的一種折射。政府被迫用一種統一的標準來促進行業進步。
未來,當大家都不再熱衷去評A級景區的時候,也就意味著行業真正成熟了。
另一個是外在原因。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務實,選擇休閑游時,更多看重的是景區的內容豐富度、好玩度、個性化、特色化,而非幾A。
近幾年星級酒店同樣流行的“去星潮”,除了政府消費規定的因素外,更重要原因也是因為年輕消費者對星級的感覺越來越模糊。
甚至,很多按照評級標準打造的項目,由于過度標準化和統一化,反而喪失了特色和調性。最后,游客甚至躲著“A級”去選擇。
所以有專家預計,雖然脫A的景區數量現在占比很小,但這種現象,未來數年會愈演愈烈。
評上4A級景區的莊園,虧損率最高?
這兩年,莊園評A級景區成為一股潮流。甚至不少投資人把評上3A、4A景區當做莊園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
不過頗為諷刺的是,在全國調研中我們發現,越是評上4A景區的莊園,虧損率越高。
為何?其實道理很簡單。
能夠評上4A的莊園,至少在軟硬件上能達到相關標準。而硬件上達到標準,一般建筑風格都相對比較傳統。并且,這些硬件都是錢“砸出來”的。
按生意角度講,投入多,賺得多,砸錢也無可厚非啊!
不過這個邏輯在農莊領域暫時并不成立。現在不管大莊園,還是小農莊,到了淡季都沒生意,旺季受限于流量承載量,接待也有明顯天花板。至于客單價,其實相差并不大。
所以來說,大莊園和小農莊之間,收益只是數量級差別,但投入卻是幾何倍差別。
能評上4A景區的莊園,總投資一般不會低于一個億。這樣算來,一年資金使用成本至少一千萬,運營管理費用至少六百萬起步,單單這兩項,一年就是1600萬成本。按照現在一般莊園的收入,盈利談何容易。
投入高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這類符合4A標準的莊園,其實并不符合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更不符合行業趨勢。
站在全球角度看,農莊只是中國特色的產物。是融合了農場、微型度假村、主題樂園、花海、私人會所、露營地、自然學校等多種業態的一個“大雜燴”。
從運營上講,農場、微型度假村、主題樂園……等業態的底層邏輯并不相同。生硬地把這些項目融合到一起,那運營邏輯該是什么?
投資人不知道、策劃人不知道、規劃公司不知道、運營者不知道……,那么,農莊不虧損才怪!
繞回來說,農莊想賺錢,首先是明確自己究竟是誰?你的核心是農場、是微型度假村、是主題樂園、是自然學校,還是營地?——這些沒有對錯,但必須明確一個并做大,然后才是“融合”。
遺憾的是,不論你選擇其中哪個,你都很難符合4A景區的評選要求。就像我們推崇的臺灣、日本的休閑農業,他們哪個項目放到大陸,能夠得上4A景區標準?
所以,農莊和4A景區之間,或許就是八字不合。
又或許,當大家都不去評A的時候,說明我們真正懂得了“農莊應該怎么做”。這時候農莊行業才算真正成熟。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尖椒農旅”(ID:nonglv999),作者: 徐志毅,原標題:《景區掀起“脫A潮”,農莊還要不要爭創A級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