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12月19日10時47分,一位來自浙江省湖州市的楊姓觀眾從故宮午門檢票入院,成為故宮博物院本年度的第1900萬次觀眾,這也是故宮年觀眾量首次突破1900萬人次,成為全球最具人氣博物館。
“故宮熱”讓我們看到了文化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博物館變革的典范,但“居廟堂之高”的 “故宮經驗”存在極大的特殊性,可借鑒卻不可復制,博物館圈子怎么才能做到眾樂樂?
世人都知故宮好,故宮模式學不了
在故宮成為行業典范后,“故宮出品必屬精品”的觀念深入人心,觀眾下意識地拿其他博物館與故宮做比較,但“大腿”與“胳膊”真的有可比性嗎。
話題營銷,只有故宮配擁有姓名
這年頭,沒去過故宮都不敢說自己是文化人,這個600多歲的深宮大院靠“作妖”成為互聯網上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網紅,一有動靜就霸占微博熱搜。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同堂齊帶貨。
一天時間,七萬多支口紅賣脫銷,這不是“口紅一哥”李佳琦直播,而是“故宮口紅”上新了。
北京一下雪,全北京有單反的都跑故宮去了故宮堆雪人大賽,有雪的地方都被堆成了雪人。
人民日報也來故宮看雪,新華社解密上元燈會,官方媒體變身故宮頭號迷弟,對故宮的寵愛可見一斑,頂級流量加持,讓其他博物館望塵莫及。
耍大牌的博物館資源
從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發布的2019《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來看,乾隆皇帝吸金能力力壓風流才子唐伯虎和宮斗女王甄嬛,成為國內博物館文創屆最佳帶貨王。
中國古代三大帶貨巨頭集聚故宮
由此可以看出,博物館藏品、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的民間知名度和接受度是影響博物館后續開發和傳播的重要因素,與故宮得天獨厚的藏品量相比其他博物館顯得先天不足。
“不是所有的博物館都是故宮, 我們的資源與故宮不具可比性。”黑龍江省一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
此話道出了博物館屆巨大的“貧富差距”所帶來的行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冷冷清清的博物館和無人問津的文創商品依舊大量存在。
據文化產業新聞搜索淘寶發現,“故宮淘寶”收藏人數589萬,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人數123萬, 地方博物館人氣最高的蘇州博物館收藏人數27萬, 但西安博物院的粉絲數只有11136。
其他博物館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
有人抱怨命運不公但也有人靠創意另辟蹊徑取勝。
如博物館屆新星——蘇州博物館,其設計師團隊開發的“江南才子茶”成為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文創產品之一。與故宮博物院“宮里東西”相比蘇州博物館文創更加清新雅致,收割了不少文藝青年的好感。
圖片來源:蘇州博物館
在營銷運營方面,一般博物館雖沒有神仙級媒體偏愛,卻可以放下包袱來一波新媒體營銷。
去年陜西歷史博物館在H5“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中出圈,三彩女坐俑手舞足蹈、兵馬俑競相展示才藝,陶塑人頭像擠眉弄眼化身表情帝等,讓陜西歷史博物館一波路轉粉,吸引觀眾走進博物館一睹真容。
另外,面對文創產品品類單一、供應鏈薄弱的難題,與品牌的跨界合作是文創產品破圈的有效方式。
圖片來源:2019《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
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也為博物館的跨界提供了有利條件,一方面通過大數據給文創IP的開發提供參考;另一方面,通過調動這些品牌商與博物館從設計開發到生產營銷的深度合作。
最后,其他博物館應找準定位,以實現差異化生存。不同地區、不同等級的博物館應該意識到,由于時間限制、地域和文化差異,博物館本身具有相對優勢。
澳大利亞學者戴維曾表示:公共博物館管理強調非商業方面,非商業標準的應用有助于博物館管理者提升名望。今天看來,博物館需要主動通過“額外的”活動使得其成為一定范圍內的文化中心,發揮文化輻射作用。
2019年故宮元宵燈會演變成一場全中國人搶500個入場名額的搶票盛會,就反映了中低等級博物館的文化功能缺失。
未來博物館應公共文化活動這方面重點發力,從重視夏季、節慶和夜間項目開始,發揮博物的文化共享功能。
結語
根據故宮參觀人次每年增加100萬的速度,明年的這個時候或許是故宮年觀眾量首次突破2000萬人次的消息。而其他的博物館也沒必要在游客數量上心急,不妨做到“小而精”,一方文化養一方博物館,博物館也應該反哺于民,實現差異化生存,讓整個博物館行業趨向良性發展。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文化產業新聞”(ID:CulturalIndustryNews),作者:季文丹,原標題:《1900萬人次涌進故宮之后,博物館行業如何能“眾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