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精品酒店經過兩三年的歷程,部分人對于精品的一知半解甚至是定義錯誤,精品酒店發展已經走入了誤區,指引著行業往畸形前行。
兩三年間,不少自稱是精品專家的行業人與設計師,在探討精品的過程中,對于精品的起源、精品的理論構成、精品的概念認識、精品的必須條件時,幾乎都難以說的清楚明白,甚至有些人簡單而粗暴的歸類為特色酒店就是精品的言論。
理論誤區
2013年,筆者曾嘗試解讀精品酒店的特色及概論,在《探索精品酒店未來趨勢》一文中,筆者引用了六大概念即靈動的建筑、個性且合理的設計、人文服務與細節、美食、文化內涵、特色輔助元素去體現精品酒店的幾個特征,這六大概念,是從研究西方精品酒店的建造中發現的。
西方人對于品質的要求及精細的作業都比中國同行嚴謹,這點不容置疑,在建設精品酒店時,雖然意境與產品特色表現不一樣,但是筆者筆下的幾個特征都會體現。前五項是可以從點到面有案例可尋,但是第六項輔助元素應該就是根據經營配套而設定,最后一項是具有可創新思維及特色,也給精品的多元空間畫了一個圈。
輔助元素雖然可以多元化、多形態體現,但是也應該體現精與品,失去精與品的多元輔助元素,就是拼湊的、不符合經營特定需求的。
然而在國內,精品的理論已經走入誤區,多數人對于精品只停留在設計出格、花哨、有特色上,并沒有體現精品“精”和“品”的內涵。在設計上大行夸張風,卻忘記了精工細作、意境品味這個極具說服力的詞匯。
理論誤區下的所謂精品酒店,進入大眾視野后,讓太多人混淆不清,尤其是未經過系統、正規培訓的人,對于這種誤導宣傳不加以分辨,直接就吸收到自己的腦海中,又無極限的對外傳播,導致理論誤區越走越遠,以訛傳訛,成了行業一種詬病,足以毀掉精品的真正定義。
專家誤導
個別專家不專是現行酒店業的最大問題,在精品酒店流行之前,行業極少人對于精品酒店進行過系統研究,更沒有真正去感受、體驗過精品的特征。精品酒店炒作開始,各路行家大肆張揚,自稱是精品的專家,并且宣揚精品的特征,通過各類社會媒體、行業媒體、自媒體等炒作下的專家言論,翻來覆去都是那幾句話,毫無新鮮新穎的東西。
由此可見,專家們對于精品的“研究”只是流于形式,無任何實質的學術精神。為了迎合當前形勢,甚至是快速賺取商業利益,此類不實的言論已經引發了精品災難,導致精品雪上加霜。
專家們的言論不僅僅是影響了媒體與社會層面,最主要是誤導了行業執行總經理層。各類論壇、演講、拼湊的文章、培訓的言論,不負責任的解說詞,直接將精品推向了低俗產品,全無“精”與“品”的韻味。
在此種誤導下,開發商與業主,都不約而同自評自己的是精品酒店,并且提及自己的作品時,自得之色形于眉眼間,手舞足蹈不禁讓人莞爾。筆者曾去一個酒店參觀其作品,其低劣的耗材、散發異味的板材刺眼流淚,尤其酒店動線都是一片混亂,未來在經營上存在嚴重缺陷的所謂精品酒店,也居然打出旗號,自詡為精品。
噱頭炒作
房地產開發商與業主是推波助瀾的最強勁幕后力量,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開發商與業主為了追求高額的利潤回報,盲目推動精品酒店的無序建設。隨著精品的流行,開發商迫切希望通過建設精品酒店來塑造企業形象,提升地產價值,其目的與最初建設高星級酒店完全一致。
在并不了解精品的情況下,開發商認為花重金去設計和建設的就是精品酒店。筆者并不否認精品酒店的確需要在細節上下功夫,部分細節需要重金打造,但細節并不完全代表重金,其講究的是設計師鍵盤下的功夫,能否綜合考慮人性的需求。
當然也有另外的案例。舊年在重慶旅居的行程中,遇見一開發商,開口就說要建設精品酒店,筆者直接問業主計劃投入多少資金打造精品酒店,同時了解了整棟毛坯酒店的面積,業主很自信的談到,面積8000平米的酒店,計劃投入五百萬來裝修。
筆者啞然,只要籌備過酒店的總經理都明白,投資五百萬裝修8000平米的酒店,出來應該是個什么模樣,更別說是精品酒店。在這種噱頭炒作的情況下,精品酒店如同赤裸裸站在烈日的女子,被剝離得顏面盡無、甚至還汗流浹背。
設計缺陷
筆者第二小節談到了酒店流線不清晰的所謂精品一事,已經不是偶然事件。在設計風大行其道近兩年,各路設計師傾巢而出、將自己花里胡哨、毫無美感可言的設計作品推給業主與職業人,在不了解精品的概念下,業主與不成熟的職業人又將作品推出市場,造就了一個個非常有“特色”的酒店。
眾所周知,酒店不僅僅是個建筑物,更重要是個經營場所,既然是經營要產生利潤,動線就很重要,人性就必須考慮。臺階的階高設置是否符合老年人爬行的高度,洗手間是否考慮到客戶的使用便捷、隱蔽、不散發異味,每個操作臺與服務員的操作流程是否能節省服務時間等等。
當酒店動線設置合理時,可以減少用工、降低成本、客戶的滿意度提高等優勢體現出來。目前市場上各類參差不齊的所謂精品酒店,很多酒店竣工后確實花了大本錢,裝飾奢華、用材昂貴、用品高端,在視覺上給人沖擊感非常強。
可是在經營中,該酒店卻產生不了利潤,虧損嚴重,業主叫苦不迭,問題就是出在設計上,一個好看不中用的酒店,未合理設計空間,沒有人性的思考,就剩下冷冰冰的建筑一個。
縱觀日本的禪修文化系列酒店產品,我們不得不佩服日本設計師對于每個細節的思考及理解,他們所設計的作品,完全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既環保健康、又合理人性;既彰顯個性,又突出精品特質。
設計師隊伍的良莠不一,特別是行業浮躁的氣息,不肯學習的精神,抄襲嚴重的作品案例,已經讓中國過去的酒店飽受其苦,而精品的延續,又是另一個問題的開始,這種風氣,何時才能在設計行業制止?
粗放培訓
筆者在兩三年中,收到無以數計的精品培訓課程邀請函,均為邀請筆者前往參加精品培訓課程的,查看內容簡介,幾乎都是筆者2013年《探索精品酒店未來趨勢》的六大板塊內容,只是字面上加以改動,采取偷梁換柱的方法進行調換,其中不乏行業知名的媒體及各類培訓機構,名正言順的抄襲及拿來主義行為,讓筆者感嘆中國當今社會之風氣。
在酒店行業中,學術研究只是一句空頭話,大多數人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思想與鉆研精神,行業流行什么,即刻跟風而上。與職業人討論時,部分人斷章取義,說讀書不是最重要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筆者在一次微信中詢問某職業人:請問您連書都不讀,拿什么來思考?該質問贏得不少掌聲的同時,我也想問問混亂的精品培訓課程,你們所談的精品有自己的精品研究嗎?如此大規模的為了牟利而誤導職業人,行業真的不反思?
大多數的人都在抱怨行業走下坡路的同時,而行業人是否真的具有道德感及職業素養?有社會責任感,敢于把自己所學教給自己的下屬及后輩,為行業培養一支新生力量?而粗放的培訓,不僅僅沒有傳播行業正面知識,同時,作為老師,連“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要求都未達到,如何體現師德?
后記
當前世界是浮躁的,但是歷史終究會選擇正確的傳承下去,精品的概論在筆者的基礎上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與開發,即使筆者在兩年以前寫完精品后,也發現精品還具有一個關鍵特質,那就是環保。
一家沒有環保、生態的精品酒店,充其量只是個賺錢工具,而非有故事的酒店。筆者希望,行業人能夠正視學術研究,重視產學研結合,多讀書、讀好書,做一名有社會道義、有擔當的行業人。
精品目前雖然走入誤區,但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人了解并剖析精品特質,塑造真正的精品酒店,為中國目前蕭條的酒店市場注入強心劑,引導著行業朝著正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