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得知唐一波接受了采訪的時候,一家旅游公司的創始人驚訝地看著我:老唐都出馬了?
四張叔的唐一波認為,自己是旅游業的一朵奇葩。原因有兩個:一是干了20年旅游了,業內大佬的名字和臉大多還對不上號;二是出去玩基本都是自助游、幾乎從不參加同業的考察團。“我一直是雙眼盯著消費者的腳,余光看同行。”
這是一個有些孤獨的人,盡管他以此為樂。5月10日,淘在路上的上海總部,寸頭銀發、目光沉郁的唐一波慢悠悠地出現,要說一說在媒體視野中沉寂一年的在路上現在想干什么。于是,一場晦澀而艱難的采訪開始了。
翻開淘在路上的高管團隊履歷,你會發現一份星光璀璨的名單:創始人陳偉出身盛大、COO李鑫曾是淘寶最年輕的總監,淘寶旅行首任總經理,而唐一波的團隊則是攜程度假商務與供應鏈的奠基者。
當然,盛名之下的壓力也可想而知。2014年,這群曾向中國互聯網第一代BOSS直接匯報工作的“元老”們抱團進入第一年、拿到了B輪融資。半年過去,作為公司總裁兼首席戰略官的唐一波需要向外界闡釋,“銀河艦隊”現在的玩法究竟有什么不一樣。
這不是UGC商業化的問題
2014年4月初“淘在路上”上線,彼時業界對此的印象是:旅游UGC在路上APP終于要開始商業化了——事實上,“銀河艦隊”的初衷可能也在于此。4月28日,淘在路上的第一次大促開始。
“首先我們希望測試一下在路上流量的轉化,還有就是看看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購買流程,能不能叫老用戶所接受。”李鑫告訴《中國企業報》,結果是淘在路上的初期流量有近40%來自在路上。
很難說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但之后淘在路上與它的同類們開始背道而馳。
2014年12月,面包旅行宣布獲得5000萬美元C輪融資;2015年4月,螞蜂窩宣布累計融資超過1億美元。包括窮游在內的這三家國內旅游UGC公司,開始講一個越來越像的故事:龐大的社區提萃出旅游攻略,攻略的結構化數據則深刻影響消費決策,商機在此產生。
“一般社會化互聯網公司的轉型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販賣流量,就是廣告公司;第二個階段是賣游戲等虛擬化的產品;第三個階段才進入電商。”
唐一波認為,當下休閑旅游全面爆發,并迅猛進入移動時代,但整個產業尚處于PC互聯網剛剛完成啟蒙,供需出現嚴重的脫節。于是,淘在路上經過短暫的試水就做出一個決定:直接進移動電商,彎道超車。
目前淘在路上與原來的社區“在路上”保持藕斷絲連,80%的流量來自于淘在路上自身流量——而螞蜂窩CEO陳罡曾經告訴記者,其商業化產品“螞蜂窩自由行”的流量100%來自螞蜂窩社區。
之后,淘在路上以一家半獨立電商平臺的姿態悶頭干了一整年,并保持每兩月一次大促的節奏。到今年5月,淘在路上給出的成績單是:用戶量月增速超過55%、半年內購買5次以上的用戶占總量超過三成;APP內從訪問到購買的轉化率在1.7%以上。
“UGC階段的競爭已近結束了。”陳罡表示。他立論的角度是數據積累需要時間——螞蜂窩與窮游作為旅游社區已經存在了十年左右,這讓模仿失去了意義。這一類公司希望通過技術讓社區內雜亂的數據變成金礦,然后以體量取勝。
2011年成立的淘在路上,顯然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經過短期的磨合,一個“淘寶+攜程”的團隊逐漸成型。“為什么一年下來我們能有這樣的成績單?因為前端運營和后端供應鏈都有極強實力的團隊,作為電商控制得很完美。”唐一波說道。
他們關注的,早已不是UGC如何商業化的問題。
旅行生活:“服務體驗一致性”已過時
唐一波提到了一個叫做《生活在別處》的網絡視頻。“大理聚集了一堆文人雅士,他們為了給新的家鄉做推廣,自己籌資拍了一部片子。”
與這部片子的精神內核一致的是,淘在路上認為“在別處生活幾天”是自由行休閑游應有的狀態。
艾瑞發布的《2014年中國在線旅游度假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攜程2014年在線度假交易額為104億元,市場份額占比23.2%、位列市場第一;第二名途牛交易占比13.4%,同程占比5.6%位列第三。從數字上看,“攜程系”對這一市場似乎已經唯我獨尊。
然而,曾是攜程旅游度假商務總監的唐一波認為這只是表象。“他們核心的盈利點還在于機票、酒店和打包產品,這些東西與休閑游真正的體驗有多大關系?”
唐一波將老牌OTA的興盛稱為“中國旅游分銷工業化啟蒙時代紅利”,它們以大而全的姿態將機票、酒店等與旅行核心體驗弱相關標品做到了極致——這些標品,其本質大部分無非就是把客人從出發地送到目的地,并提供休息的工具化商品。
“但工具就是工具,散客洶涌而來,旅行中求新求異體驗的本地需求市場其實比這要大很多。”
他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經OTA、旅行社等中介組織的旅游市場不到15%,而超過85%是一個無組織市場——這部分客人抵達目的地之后,處于隨機無序消費狀態。
要在此掘金,唐一波認為“工業化思維”需要徹底拋棄。
那么平臺模式就成了唯一選擇。“休閑旅游產品,如果仍然按照工業生產思維來標準化,將是又一個”皇帝的新裝”的故事,沒有專業性沒有獨特性,這類產品吸引力何在?那為什么不把對商品的詮釋、服務直接給商戶?每個商戶都是某個目的地的專家。”
唐一波表示,業界大佬倡導、風靡業內的“嚴控服務體驗一致性”之機票和酒店預訂吸金大法,在服務對象轉向休閑旅游市場階段已經失去意義。
淘在路上為這種思考打造了系統性的落地策略:首先是機票+酒店等品類僅作為引流商品存在。“對我們來說,機+酒與一個簽證、一個移動WIFI沒有什么區別。”
第二是完全移動化,全力實現在目的地的商品購買“隨走隨訂”,以最大程度匹配“隨機無序”的消費狀態。“淘在路上就堅決不碰PC端。”
第三是在傳統的半日游一日游商品線基礎上,大力拓展更為互動更有參與感的活動類商品,并將本地生活“強相關”的商品納入——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售價280元的上海悅榕莊下午茶。
“這就是旅游+生活,我把你的生活需求給轉移過來了。”而這一策略的商業價值在于,全面提升旅行過程中的消費個性和消費頻次。
“我們希望適應本地人及外來旅行者共同個性化和深度參與性追求。那么旅行生活市場多大,舞臺就多大。”
淘在路上構建怎樣的“生態”?
“哪家旅游公司敢把自己的售前咨詢砍掉嗎?”
淘在路上做過一次調查,發現90%以上的商戶,一個月接的電話不到200通;而剩下的商戶是做預售商品的。“有三分之一的訂單,客人從下訂單到回來都是靜悄悄的。”唐一波說道。
“靜默客服”是淘在路上的一個特色。“沒有售前,你要展示的信息內容就得很詳細。但是還不能讓用戶一眼全看到,要有節奏的看到,做到所見即所得。”李鑫說道,這是一項特別考驗運營的活兒。
面對越來越貴的人工成本飆升,幫助商戶節省人力成本是原因之一,而淘在路上更大的動機,在于培養一種移動時代用戶與商戶的交互習慣——這與傳統OTA的呼叫中心或者傳統平臺的“親啊親”售前咨詢,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個時代,想法是很廉價的,怎么高效把想法落實才是稀缺的。”唐一波說道。現在幾乎所有在線旅游公司,都在緊盯目的地自由行——但是真正考驗功夫的就在于與商戶的交互效率。淘在路上希望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這上面,對供應商的要求也在于此。
李鑫告訴記者,淘在路上有類似于“淘寶大學”的在線公開課,用于培訓供應商錄入商品。“我們對此會有嚴格的審核。同時核心商家會邀請到公司來,在桌子上培訓兩到三天。”
顯然,淘在路上希望構建的是一種生態:前端運營以一種最移動的姿態不斷完善、劈去包括人工售前咨詢在內的諸多成本,并要求一起玩的商家適應新的規則。而后端供應鏈管理上,則要求商戶專注于產品與服務本身,并鼓勵探索移動時代的新玩法。
“我們推出了一個商戶創新保障基金,就是要商戶從客戶使用便捷性的角度不斷提高服務底線。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問題、出現了損失,我們買單。”唐一波表示,這是個平臺與商戶共建供應鏈的過程。
唐一波認為淘在路上就像一個傳送帶,只要商戶適應了它的傳送尺寸要求,其優質商品就將高效率地被輸送到用戶面前。這事實上也產生了明確的分工,淘在路上的責任就是做好交互與后臺服務流程。
但這并非淘在路上生態體系的全部——在路上的天然基因在此時開始發揮作用。在唐一波的設想中,供應商與淘在路上、用戶還需要形成一個“社會化”的閉環。
從“電商到社區”的社會化
“每一個店鋪的形態,都將是一個社會化的移動旅游網站。這個公司的商品點評、客人游記,包括商家自己的PGC,商家的問答區域,本身就是一個社區。”
唐一波說道,“我希望用戶選擇商家,不僅僅是選擇商家提供的高質量的商品與服務,更是選擇了對商家自身品牌和價值觀的認同和喜愛,社會化時代是可愛商家的時代。”
“有很多人一定說社區是吸引流量的地方,其實交易也是吸引流量的地方。你來這里可能就是想找一個旅游非常專業的人聊天的。如果一個社區是以商品為出發點形成討論,會更有價值。”李鑫表示。
事實上,淘在路上想實現的是一個從“電商到社區”的社會化。
在這個過程中,在路上與淘在路上將互相滲透,甚至到最后可能“越來越像”。不變的是互動與分享,改變的則是互動與分享的目的——商戶、用戶乃至淘在路上這個平臺,都將清晰找到自己的位置。
唐一波坦言,這種生態的最終呈現方式他們也不清楚,因為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C輪融資我們將引進戰略投資者,他們的作用,就在于強化我們的供應鏈與社會化。”
換句話說,誰也不知道淘在路上未來到底長什么樣,但這也正是最有趣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