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晚霞漸漸隱去,明星閃閃低垂,從觀景臺俯瞰,山洼中半圓形的爨(讀“川”)底下村夜晚來的格外早,村邊路上不再車來人往,連綿的灰色農家院淹沒在暮色中,只有點點燈火搖曳,偶爾傳來幾聲狗吠。留宿于此的游客陳先生發現,城里華燈初上時分,山村仿佛已然入眠。
爨底下村是京西有名的古村落,每天慕名而來的游客就像潮水,白天熙熙攘攘,傍晚準時退去。這里的住宿費并不高,但村里人說,民宿很多,留宿游客不多,大多是來此寫生的學生。陳先生不禁唏噓:山村錯過了夜晚的客人,游客也錯過了山間的夜景晨光。
其實,許多城市的近郊游大多數是一日游,許多景點固然經過長時間的改造經營已經成為旅游熱點,當地村民收入有一塊來自旅游業。然而,就一個村子來講,“一日游”為何難以變成“二日游”“多日游”?常聽說鄉村游如何紅火,能不能讓它成為更為紅火的“三農”大產業?
大多“走馬觀花”不留人
眾多“一日游”線路中,“走馬觀花”最受游客詬病,卻又是常態。以北京旅游網推薦的世界文化遺產慕田峪長城一日游線路為例,每日7:30-9:30從前門發車,經京承高速約2小時直達慕田峪長城,自行游玩4小時后就統一返程。本就不寬裕的4小時游玩時間,還要包含午餐時間,讓不少游客覺得時間太趕,不能盡興。
一邊是游玩不能盡興,一邊是玩完匆匆走人。56歲的楊全霞是懷柔區渤海鎮葦店村土生土長的農民。她家在2004年開起農家院,“前幾年生意非常火爆,每天我要做十來桌飯。2011年以后,來農家院的客人就慢慢少了,今年我干脆就不做了。”
學者鄧捷說,不少地方把“農家樂”旅游等同于到農村吃飯種地,吸引游人的招牌是提供農家飯、農家菜、果蔬采摘等,而可供游客親身參與的生產及娛樂活動卻很少,使得整個旅游過程缺乏趣味和體驗。
顯然,鄉村游中的優質休閑度假產品,需求旺盛但供給不足。數據顯示,在我國都市休閑消費需求超過50%的當下,休閑度假旅游型產品的供給,不足市場總量的20%。《2018新中產圈層報告》也顯示,北京是中國擁有最多中產家庭的城市,旅游和運動健身是新中產家庭最青睞的休閑娛樂方式,他們年均旅游消費7.4萬元,其中18%支出10萬元以上。在旅游上,新中產人群以休閑度假游為主,“休閑享受”是他們的理念。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特聘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中心特約研究員王笑宇指出,中產階層消費需求爆發,市場快速變化,但是旅游市場及產品并未同步轉型升級,仍然存在觀光居多、休閑較少、美景很多、文化稀薄、產品同質、體驗匱乏等現象。
四措施可賦能鄉村旅游
市郊“一日游”如何提升品質、留下客人?記者梳理發現,鄉村旅游可用民俗演藝、夜間造景、商街夜市、特色民宿四項措施豐富游玩內容,延長游客停留時間。
藏在偏僻大山里的浙江新昌縣外婆坑村曾是紹興市最窮的村莊之一,也是出了名的“光棍村”。當地話說:村里八十煙灶四十光棍。意思是,半數人家有光棍。無奈之下,外出打工的外婆坑村年輕人,從云南、貴州等地帶回了當地少數民族姑娘成親。外婆坑村書記林金仁說,嫁進村里的少數民族姑娘們越來越多,有苗族、傣族、白族等10個少數民族30多人,竟成村子一大特色。穿著不同民族服飾的姑娘們能歌善舞,會采茶、織布,干活又好又快。每逢節假日,她們組成的少數民族表演隊,載歌載舞地演出具有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節目招待游人。極具特色的民俗演藝也使外婆坑化身“江南民族第一村”,可容納100人左右的民宿經常爆滿,人均年收入達到3.5萬元。
河北正定,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是秦漢時期南粵百歲帝王趙佗、三國時期蜀國常勝將軍趙云的故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如今,這座旅游城市因夜間造景成為網紅打卡地。夜幕降臨,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稱的古城,亭臺樓閣、古寺古塔、商鋪酒肆被燈帶勾勒出迷人的輪廓。夜市、書吧、小火車等諸多業態應運而生。登上古城城墻向城里望去,簡直是一座色彩斑斕的不夜城。截至2019年年1月,正定縣已建成特色小吃飯店1500多家,賓館、大型酒店、快捷酒店近200家,星級酒店4家,總床位達6000多個。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正定61.07億元的旅游收入中,門票收入僅占1.19億元。
相較民俗演藝、夜間造景、商街夜市,特色民宿需要投入的成本最少。華南農業大學學者趙飛總結,鄉村特色民宿規劃設計的一些原則包括:良好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必要的配套設施如獨立的洗手間、適當的顧客活動空間;擁有一定房間數量,實現適度的規模經營;與周邊自然環境相融合, 維護或發揚傳統文化特色;具備特色寓農業教育于觀光、娛樂,能夠向顧客提供優質農產品;以及精準的市場定位。
有種說法是,一般旅游度假游客的消費比例中,除去門票,76%的費用花在了夜間。人腦在夜間的理智程度遠低于白天。表現在于:白天買什么都很摳門,夜晚干什么都很舍得花錢。夜晚,人的感情十分豐富,夜間旅游產品更易引發游客的情感共鳴,讓游客“愛上”景區。
轉型增效要以村為單位改造
近日,北京市發布休閑農業“十百千萬”暢游行動《實施意見》,將打造十余條精品線路、創建百余個美麗休閑鄉村、提升千余個休閑農業園區、改造近萬家民俗接待戶,推動休閑農業高質量發展。
“白天看景,晚上走人”是不少“一日游”項目的短板。一張床、兩把椅子、一個桌子、做頓飯,如此粗放的農家院模式,衰落不可避免。只有產業升級才能留住客人,但即便是門檻較低的特色民宿,改造成本動輒數十萬元,一家一戶輕易負擔不起。至于夜間造景、民宿演藝等措施,最小也得以村為單位進行。
“十百千萬”暢游行動提出,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籌考慮村莊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市政交通、環境容量和產業發展基礎,通過作價回購、統一租賃、農戶入股合作等形式,整合閑置農宅資源,進行自主經營或對外合作,發展鄉村民宿,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
由于中產人群快速擴大,休閑度假需求升級,傳統“一日游”模式需要豐富游玩內容,振興鄉村旅游業。在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聚焦產業提檔升級等方面,村集體、各類企業應能發揮更大作用,政府部門怎么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怎么為鄉村與社會資本牽線搭橋,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鄉村“一日游”,到了轉型增效變成“二日游”“多日游”的時候了。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作者:肖彤,原標題:《鄉村旅游為何多是“一日游”?能不能讓客人心動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