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中國式共享經濟
本專題并不試圖對這些爭議問題下結論,而是希望通過呈現這些新業態的復雜的情況。比如,對于滴滴打車,其中內部又分為出租車、專車和拼車三種類型,不同類型的經營模式差異很大。再比如,在其中的一種模式之下,涉及到的利益相關方很多,包括司機、勞務服務公司和乘客等,要平衡這些利益并不容易。
在出行領域,各類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各類資本也在追逐這些新業態,但同時競爭也更加激烈,一些誕生不久的公司即使初期得到投資者支持,但可能并不長的時間就面臨關閉。住房領域的新業態也在急速發展,空間廣闊,與出行領域類似,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里,出行領域上演了不止一幕瞬息萬變的進化,而這種進化背后的商業戰爭,近乎殘酷。
2015年6月1日,滴滴順風車業務上線,一場圍繞拼車業務的混戰即將開始。
4天以后,已經在拼車領域上摸爬滾打1年多的愛拼車燒錢不支,宣布關閉業務,另外一家拼車公司此前也已關閉。
對于滴滴快的、Uber等巨頭的進入,愛拼車的創始人楊洋公開表示,“沒有人會在兩個百億美金巨頭打仗的時候再去投資一家小公司了?!?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Helvetica, Tahoma, Arial, 'Hiragino Sans GB', 'Hiragino Sans GB W3', STXihei, STHeiti, 'Microsoft YaHei', Heiti, SimSun,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7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與專車、出租車業務不同,在拼車業務中,車主能看到用戶的上、下車點,再根據自身行車路線決定要不要搭載的C2C預約用車方式,以公益為核心,不以盈利為目的。
在2014年初北京市發布《關于北京市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鼓勵拼車之后,拼車軟件迅速興起。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5年中國互聯網車服務研究之拼車》報告,目前嘀嗒拼車、51用車、天天用車和微微拼車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其中,嘀嗒拼車用戶覆蓋份額最高。而今拼車市場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關口。
滴滴闖入
情人節的這一天,滴滴快的宣布合并,滴滴總裁柳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拼車是公司的下一步重要戰略任務。
彼時,滴滴的拼車事業部已經搭建成形。在公司內部,有這樣一個比喻,出租車業務是滴滴一窮二白時的第一業務,專車業務像是大哥,為滴滴打拼出了還算殷實的家當,而順風車則在有了良好的品牌和用戶活躍度的高起點上,在有了良好的品牌和用戶活躍度的高起點上,發展出的新業務。
滴滴CTO張博告訴黃潔莉,事實上在滴滴成立半年之后,就決定做拼車業務,而當時公司布局還不能多元化發展,只能為生活而戰。
大家的判斷是,在一個移動出行都沒有成為用戶習慣的時候,教育普通人做車主是極其困難的,“沒到那個節點”。
順風車上線的那一天,黃潔莉對外公布了一個激進的目標—— 一個月內能夠單日做到10萬級別的訂單,年底達到百萬。其服務將在6月底覆蓋到26個城市,7月底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
而事實上,上線的第7天,已經達到單日突破10萬單。
截至2015年4月底,嘀嗒拼車的用戶數量超過400萬,其中認證車主達30萬,日叫車次數超過30萬,日成交單量超過15萬單。
滴滴目標定于百萬訂單的背后,需要的是一個千萬級別車主的活躍平臺。
根據中國公安部交管局發布數據,截至2014年底,中國小型載客汽車達1.17億輛,其中私家車達1.05億輛,占90.16%。全國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25輛私家車,其中北京每百戶家庭擁有63輛,廣州、成都等大城市每百戶家庭擁有超過40輛。
市場需求之大毋庸置疑,而在非利益驅動的前提下,讓私家車主分享出自己的座位,平臺要做的是要突破其心理防線。
甜蜜的煩惱
一位拼車公司高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隨著業務量的上升,雙方品質體驗都將考驗平臺客服,而有些問題并不屬于平臺解決范疇。
“目前看,這種問題有些無解。”上述人員稱。在拼車模式下,車主并不實時在線,注冊成為車主后,車主可以通過刷單選擇乘客,平臺通過運算適時向車主發送訂單推送。
車主接到的路線單配對精確與否,在于平臺后臺數據的體量。由于路線要盡量高度吻合,成功的10萬訂單背后,是千萬級別的訂單配對量。
“更精確的前提是,兩端客戶的體量都要足夠大?!秉S潔莉解釋說,從專車到順風車業務,平臺的角色變成純粹的信息服務,“這里更像是一個大社區,甚至跟刷附近的陌生人沒有本質區別。”為了吸引更多的車主加入拼車業務,相比于出租車、專車業務,滴滴對車主更為友好。
比如,滴滴公司通過后臺測算,將低端車型、疑似黑車的車主通過推單系統避免其消化非專業車主的接單量。限制客戶的取消訂單次數以保證車主利益,以及強制教育客戶與車主的平等性,甚至對其啟動懲罰措施。還比如,根據車主刷單習慣推送信息,避免引起反感。
對于征信問題對出行共享經濟發展的影響,黃潔莉坦言,所有小概率事件都會對平臺造成很大傷害,目前平臺在準入門檻、事前協議以及保險方面都投入技術及商業方式覆蓋風險,而真正需要解決的仍然是客戶的心理障礙——在共享經濟下,人人平等。
“這里有個用戶教育的問題,算是甜蜜的煩惱,”黃潔莉說,“同樣的用戶在不同產品中切換,對不同產品的認知有可能發生紊亂。這本來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強調的是,拼車業務的經濟和有趣。”
程維和黃潔莉都認同關于順風車發展的那一句玩笑——最終不以IM(即時通訊)為目的的社交,都是耍流氓。而“耍流氓”其實想表達的是,在滿足了出行前提下,沒有這種社交,將無法長久存活。
補貼是近光燈,社交是遠光燈
公益型拼車的關鍵在于,拼車費用要分攤成本,沒有盈利之嫌。而平臺要在車主和乘客之間取得平衡。
一位拼車平臺運營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調研,一輛小轎車的使用分固定成本和浮動成本。前者包括保險、稅費、停車費,該部分剛性成本核算后約每公里1.5元。另一部分浮動成本包括燃油費和維修保養費,以北京為例,浮動的這兩部分費用核算約每公里1元。
而后者即浮動成本與拼車正相關。同時,根據城市的不同,拼車費用除浮動成本外,還參考當地出租車定價標準。
但在前期培育市場階段,這樣的定價標準往往不能讓車主產生接單的意愿,各平臺都在靠補貼讓車主分享過程中產生滿足感。
今年4月,滴滴順風車通過線上及線下渠道招募順風車司機,不到2個月時間,儲備達到100萬人次。上線7天,日訂單量突破10萬。
順風車業務在滴滴內部的投入可謂不吝成本?!暗蔚伍_拓市場的決心,3年內投入5億美元,養成大家共享出行的習慣?!秉S潔莉說。
根據去年的相關媒體報道,2014年拿到融資的拼車APP公司超過20家,融資總金額超過2億美元。
殘酷的“補貼戰”在業內人士看來是必經之路。
滴滴順風車上線以來,調整了一次補貼戰略,除車費翻倍外,車主在北京早晚高峰期接滿四單后每單補貼35元。
與去年各家的專車服務類似,盈利方面都沒有明確的時間表,而目前看,拼車業務這方面的路還會更長,補貼大戰是不得不亮的近光燈,而社交則是遠光燈。
對于這條路的盡頭,黃潔莉的回答是,“乘客和車主兩端都需要極大的規模,并且要成為市場上的唯一平臺,才可能盈利,但是那天還太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