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月2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五年成績單。據了解,過去五年間,浙江作為8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單位之一,共建成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8家,位居全國首位。此外,“十三五”時期,我省文化和旅游產業快速增長,雙雙邁入萬億產業。
“‘十三五’時期,我省文化和旅游發展推進有力,成果豐碩。”省文化和旅游廳負責人表示,2016年至2019年,我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6%,高于全省GDP現價增速3.1個百分點;同期旅游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2%,高于GDP現價增速1.7個百分點,對全省GDP的綜合貢獻超過18%。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省文化和旅游市場造成較大沖擊,但是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者窮盡措施和辦法促進文旅消費,推動市場恢復,自去年9月開始,全省國內旅游已基本恢復到上一年同期水平。市場加速復蘇,投資也不曾停下腳步。2019年,全省在建文化和旅游項目2839個,總投資2.01萬億元,實際完成2584.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29%。
“十四五”時期,我省總體目標為:聚焦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積極打造良渚文化等一批世界級文化標識;達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標準;全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達到8%以上,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達到19%以上。努力建成全國文化高地、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國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樣板地,為建設“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貢獻標志性成果。
具體任務為——
一是實施重大改革。推動長三角“三省一市”消除市場壁壘,實施標準統一、項目合作、業務聯盟、管理協同、制度創新。培育自貿區產業新業態,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探索培育未來景區、未來酒店(民宿)、未來文博場館等“未來系列”產品。系統集成打造浙江辨識度文化標識,培育100張文旅融合“金名片”,推出10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旅融合IP,提升核心競爭力。探索文化和旅游線性和區域高地建設模式創新。改革提升辦館辦所辦團辦學質量和水平。加快數字化改革,探索建立“整體智治”格局。
二是實施重大平臺。完成世界旅游聯盟總部落戶杭州工作,建設國際絲綢之路與跨文化交流中心,爭取更多國際性、國家級交流平臺落戶浙江。推進浙皖閩贛生態旅游協作區、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環太湖生態文化旅游圈等區域合作發展平臺建設。積極融入上海中國郵輪旅游發展試驗區。充分運用大數據,建立文化和旅游產業投融資服務平臺。打造一批高能級文化和旅游產業園區,筑強產業鏈。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推進省域文化和旅游共同富裕發展平臺建設,建立山區26個加快發展縣旅游業提升支持機制。
三是實施重大項目。實施科技驅動與數字賦能工程。對影響文化和旅游發展關鍵性技術,以合作方式開展協同攻關,建成“文化和旅游智慧大腦”,提升“浙里好玩”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四條詩路”、10大海島公園等文化和旅游重大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萬億元,每年2000億元。完成文化基因解碼工程,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構建浙江文化基因庫,抓好文化基因向旅游資源轉化工作。實施文化弘揚工程,建設浙江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良渚文化、上山文化、陽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宋韻文化等100個文化標識,建成之江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工程。實施新時代文藝精品創優工程,打造20個文藝精品佳作,復排30部左右傳統優秀劇目;打造10個全國領先的知名旅游演藝品牌項目。出臺并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標準2.0版。遴選培育世界級旅游景區、度假區、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等一批沖擊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單打冠軍”。
四是實施重大政策。完善“坡地村鎮”等供地政策。完善金融政策,布局設立文化和旅游專營銀行,發展產業融資擔保機構,創設信用擔保基金,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完善人才政策,打好人才引進費、安家補助費、科創成果獎勵、激勵性特殊報酬在績效工資外單列等組合拳,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完善消費政策,制定職工帶薪休假實施細則。制訂國有文化單位景區化后的收入分配及資金監管辦法。建立對組織入境游企業的激勵政策,落實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
五是實施重大機制。完善旅游專班機制,將旅游發展納入省對各地創先爭優行動的評價內容。創新統計方法,建立利用大數據分析評價文化和旅游發展新機制。研究制定文化和旅游融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以縣域為單位的文化和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晾曬制度。建立群眾、游客評價反饋機制、信用評價機制和第三方評價機制。
*本文來源:浙江新聞,作者:陸遙,原標題:《文化和旅游產業邁入萬億產業 浙江文旅“十四五”目標出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