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一、民宿:鄉村生活的微縮
鄉村民宿是指利用鄉村房屋(農民自用住宅和空閑房屋),結合當地人文、自然和生活資源加以設計改造,并以旅游經營和服務的方式,提供鄉村住宿、餐飲和鄉村生活體驗的場所。
“民”字當頭,民宿首先應該是利用當地農民的居所;“宿”字當家,民宿又當是農家生活的微縮。
民宿不只是提供“住宿+餐飲”,更多的應是利用并整合當地生態、文化和旅游的資源,薈萃當地鄉村的生活元素,提供一種原真性的鄉村生活體驗,創造一種原生態的鄉村生活方式。在這個意義上,鄉村民宿就是鄉野間一個微型的旅居、度假目的地。
二、民宿:人文情懷的歸宿
民宿,之所以越來越熱,是因為都市人們宿于鄉村、隱于田園、歸于慢生活的訴求和情懷越來越濃。暫別都市的喧囂,走進鄉村的寧靜;遠離世間的紛爭,融入和諧的生態;放松疲憊的身心,享受自在的時光;懷揣夢里的鄉愁,追尋原本的生活;守望美麗鄉村,關愛生態生命……
在后工業時代,這種人文情懷愈加濃烈。于是,鄉村民宿自然成為了這種情懷的良好寄托。鄉村民宿留住了自然村落,更是留住了鄉愁、留住了心靈的歸所。
所以,鄉村民宿,不僅在于原風貌的建筑、原汁味的食宿,更多的內涵應體現在純粹性的情景交融和多樣化的生活體驗,在體驗中在交融中,讓人們的身心有一個如愿以償的歸宿。
三、民宿:風格各異的“表述”
民宿是一種鮮活的生活方式。當地生活元素的個性化,旅居生活需求的多樣化,決定了“一千家民宿應有一千個風格”。發展民宿,需要有服務規范和管理標準,但不可提倡“千家一面”、“千村一面”。
更多地倡導創意設計,讓每家民宿都能體現經營者對鄉村生活的詮釋,融入設計者對鄉村生活的感悟,適應入住者對鄉村生活的訴求,從而實現民宿主題的多樣化,住所設計的個性化,餐飲文化的本土化,閑暇活動的多元化,旅居生活的常態化。
更多地注入文創思想,讓歷史與現實、城市與鄉村、人文與美學在民宿設計中溝通、理解和融入,從而使鄉村民宿主題鮮明、風格各異,實現標準化和個性化的統一。
滿滿的創意,風格各異的“表達”,正是對鄉村生活的多種理解和“表述”,正能適應和滿足人們對于鄉村民宿和鄉村生活多樣化、個性化的向往和訴求。
四、民宿:返樸歸真的“民說”
民宿,當有“民說”,就是要有自己的故事,并講好自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即是民宿的經營者,或是民宿的入駐者。民宿經營模式的多元化,決定了民宿經營主體(主人)的多元化。
他會是民宿房屋住所的擁有者,會是租賃經營的投資者,會是眾創眾籌的創客者,會是熱愛鄉村生活的藝術家,會是專門聘請的管理者,也會有一批具有民宿主人特質的“老板娘”和“店小二”。
不管誰是經營者,都應有一個共同點:有一份對鄉村生活的熱愛,有自己的生活品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人生故事,都應會創造和經營一種讓入住者、旅居者情景交融的生活常態。
從而,讓入住者、旅居者在這里和經營者一起分享生活,一起參與活動,一起聊聊家常、敘敘人生;聽聽“主人”的故事,聽聽當地的故事,講講自己的故事,講講“鄉愁”的故事,讓心境返璞歸真,讓自己能以喜歡的方式與世界交流。
五、民宿:如家“隨俗”的服務
鄉村民宿,既然采取的是旅游經營和服務的方式,那就要符合旅游經營和服務的規律和規則。對其經營場地、接待設施、安全管理、衛生環保和提供服務都應有基本的要求或規范。
但是,鄉村民宿不是星級酒店同質的“克隆版”,也不是“農家樂”簡單的“升級版”;對其的基本要求和規范一定要體現鄉村民宿的特質;鄉村民宿的服務更要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入宿隨俗”,“回家的感覺”,濃郁的人情味和親和力,如家人般的服務,讓鄉村民宿更好地體現它的本意和內涵。
比如開發和組織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活動;住宿的房間環境更有居家的感覺;生活設施可以和主人一起共享;主人做出自家用的餐食和客人一起分享;和客人一起隨心地參與鄉土勞作,安排鄉村生活活動,并能根據客人需求提供周邊游玩休閑的建議,甚至會親自帶著客人到周邊一起體驗生活。
在細節處在常態中,更多的體現“家文化”、“親情文化”,營造一個”家”的氛圍。“服務創造生活”,“服務創造價值”,這種服務也許沒有星級酒店那種標準化的微笑和程序化的模式,但它如家如親人般的感覺和方式,更容易讓客人產生一種唯有家所獨有的溫馨和親情。
這種如家的服務,這種隨俗的服務,這種貼切的服務,定會鄉村民宿更有意義,讓鄉村生活更加精致;也會讓鄉村民宿的經營和發展更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