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6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互聯網+”行動,明確了促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通過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確定了相關支持措施。
《“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的出臺意味著什么?當前“互聯網+”行動發展還會遭遇哪些挑戰?為了“互聯網+”更好的落地相關體制需要做出怎樣的改進?
業內資深網絡經濟專家陳金橋對財新記者表示,“互聯網+”促進了先進生產力與革新生產關系的有效組合,將工業時代的資源經濟轉變成了信息時代的網絡經濟,將加法經濟轉變成了乘法經濟。他認為,當前“互聯網+”發展最大的挑戰在于體制機制,需要相關部門做減法或除法,“互聯網+”才能帶動金融、教育、醫療、交通等各個領域做加法或乘法。“整體來看,“互聯網+”的機遇大于挑戰”。
財新記者:對于“互聯網+”來說,《“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出臺的意義是什么?
陳金橋:“互聯網+”促進了先進生產力與革新生產關系的有效組合,將工業時代的資源經濟轉變成了網絡經濟,將加法經濟轉變成了乘法經濟。它明確了網絡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即以數據、信息為先導,動員消費者需求,推動整個市場經濟的良性循環。
在寬帶提速、移動普及的革新浪潮之下,《“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的出臺可謂春風化雨,適逢其時。當前,IT、CT、DT等技術交相輝映,幫助實體經濟譬如教育、醫療、能源、金融等凡是與用戶相關的領域走到了新的發展階段,寬帶或者說網絡平臺成為它們的標配,新的商業模式正在涌現。中央決策層意識到了經濟體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所以才會一再推動各級政府部門簡政放權,多做減法,清理過去法律法規中一些不合時宜的東西,鼓勵創新生產方式的發展。
財新記者:從鼓勵新的生產方式出發,體制機制需要做出怎樣的調整?
陳金橋:新的生產力正在形成的時候,政府相關部門應保持謹慎克制,跟蹤新的商業模式的發展,不宜以舊鞋量新足。以公共交通出行為例,目前的移動化浪潮正在塑造新利益格局,總體方向是積極向上的。各類打車、專車應用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司機和用戶更好地連接,提出了“讓天下不再有難出行的用戶”口號,提倡共享經濟——“所用非所有”,不僅提高了服務質量、增加了汽車的使用率,還降低了出行成本、保護了社會環境。舊有格局被沖擊時,利益震蕩在所難免,完善行業管理應以確保公共利益優先為原則,以制度變革為手段,重新調整生產關系以容納新生產力的成長。推之到各個行業,數量配額制、牌照制等嚴格準入制度尤須謹慎克制,創新激勵、產權保護、多元競爭機制尤須建立。
財新記者:當前“互聯網+”發展還面臨著哪些挑戰?
陳金橋:“互聯網+”在中國的機遇大于挑戰,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如何化挑戰為機遇,我認為最大的難點在于體制。當前,政府部門的職責越位、錯位與缺位并存,對微觀市場行為的直接干預較多,對于新興商業模式的容忍度有待提高;同時,民間資本參與社會經濟的程度還不夠,國有資本受到的約束又相當嚴格,未能形成多元資本協同高效發展。
本屆政府業已吹響新時期簡政放權的號角,要為“互聯網+”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需要在具體市場行為監管上保持謹慎理性,在降低創業創新門檻與成本方面則要積極行動。如果相關部門沒法做減法或除法,很難期待“互聯網+”帶動的金融、教育、醫療、交通等各個領域做加法或乘法。
財新記者:“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政府和企業各自的位置應該是怎樣的?
陳金橋:“互聯網+”真正要發展,不在于政府部門直接出了多少資、搞了多少項目,而應該把市場交給萬眾創新的大平臺。現在,交通、醫療、金融、教育等各個領域都是百家爭鳴,未來都可能誕生幾千億的大市場。在新興市場面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互聯網+”這個舞臺的主角,只有各類企業才能找到并解決消費者的真正痛點。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創業者理解到消費者的痛點,整體來說一是操作方便,一是資費可以接受。他們不斷挖掘出用戶新的需求,VC、PE等資本對創業項目也給予前所未有的支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股股改變傳統行業的力量。而政府部門要做的就是保障好市場秩序,維護好創新環境。
財新記者:寬帶、移動網絡是“互聯網+”發展必要的硬件設施,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提速降費,目前的進展如何?如何才能真正落地?
陳金橋:市場化競爭與行業導向監管正成為推動提速降費的驅動力量,目前的進展非常有效。從推動全民普及、帶動大眾創業與萬眾創新和滿足用戶期待來看,我國的寬帶、移動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巨大的提升和創新空間。目前,一些地方譬如四川省已經做得非常不錯,正在加速邁向全光網絡省份,大大縮小了城鄉發展的數字鴻溝。四川省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屬于中游水平,但它在寬帶網絡與應用服務等水平上躍居全國前列。據了解,現在四川已經實現了90%的光纖到戶,光纖到戶的用戶中有90%使用20M以上寬帶,而且當地已經提出了帶寬“1000兆引領、100M普及、20M起步”的發展目標,很快要實現全省光網。
從服務模式來看,四川電信以IPTV為基礎,借助高清大屏,不僅提供家庭數字娛樂服務,還提供教育、醫療、公共安全等民生服務,基本上能在一個平臺上滿足用戶的生活需求。目前,四川電信擁有600萬用戶,收入70%來源于智能管道,30%來源于內容和服務。幾年之后,收入結構可能倒轉,變成內容和服務收入成為主流。從實踐來看,四川電信探索出以Iptv+為入口,實現家庭“互聯網+”落地的成功經驗,具有較強的示范意義。
財新記者:未來,“互聯網+”會給哪些行業帶來改變?提供基礎平臺的電信運營商如何轉型發展?
陳金橋:未來各行各業“無網而不勝”,沒有不受影響的行業,那些率先擁抱、積極轉變的行業當然會先期受益,新聞傳播、文化教育、影視音樂、交通旅游、商業貿易、金融保險等領域已經發生顛覆性變化。居民、家庭、企業與政府,各類主體的行為活動正在快速網絡化、移動化和智能化。未來,電子政務肯定會越來越普及,基于云計算平臺的電子政務既能降低行政成本,又能提高服務水平,盡量達到讓所有民眾在線辦事。其他的行業諸如交通、旅游、金融、醫療等未來都將越來越智能化、移動化,對土地和資本的依賴度降低,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大數據將成為發展的核心動力。至于電信運營商,他們認識到互聯網+時代必須變革產品形態和商業模式,積極推動去中心化、去產品化和開放合作,通過萬物互聯與數字化服務開辟新的價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