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日,福建省政府印發的《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福建)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要大力加強文化和旅游產業數字化應用,深化“互聯網+旅游”,加快景區智能化改造,提升完善“一部手機全福游”APP,實現“一機在手暢游福建”。到2022年,建成一批國內領先、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業細分領域智能化服務平臺,形成一批典型示范創新成果,為福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強有力支撐。《方案》設定的發展目標是,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6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以上,占GDP的比重達50%以上。
《方案》提出,要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鄉村旅游等福建省鄉村特色產業全過程融合應用和集成示范;實施“互聯網+社會服務”行動,全面拓展大數據創新應用,推動文化等社會服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元化、協同化發展;有序發展“直播+”“云逛街”等新業態、新模式,建設一批直播生態基地。
《方案》要求,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濱海旅游業、海洋服務業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建設智慧海洋大數據中心(一期)和監管服務平臺,圍繞開展生態預警監測、生態保護和修復等開發一批智慧化應用。推動建設數字海洋文化博物館。同時,加強公共數據匯聚治理,分期分批建設生態建設、文化和旅游等行業(主題)數據庫,基本滿足政務服務和開發利用需求。
《方案》表示,要積極構建數字文化交流紐帶,打造“絲路茶道”品牌,建設世界媽祖文化交流公共信息平臺、華人華僑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到2022年,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交流信息化平臺。
以下為方案全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福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閩政〔2021〕5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福建)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1年3月3日
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福建)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深化新時代數字福建建設,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 中央網信辦關于印發〈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高技〔2019〕1616號),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落實省委工作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牢牢把握數字技術發展方向,大力推廣數字化應用,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工程,以數據要素高效有序流通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驅動,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服務區域發展戰略,促進閩臺融合發展,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
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6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以上,占GDP的比重達50%以上,全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重點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數據要素實現有序流通和深度開發利用,新型基礎設施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安全可控的數字經濟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基本形成,建成數字中國樣板區、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智慧海洋和衛星應用產業集聚區、“數字絲路”核心區,新時代數字福建建設再上新臺階。
──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數字經濟領域建成100個以上高水平創新平臺,重點聚焦我省優勢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需求,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打造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數字新型基礎設施總體布局更加合理,物聯網產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人工智能、5G、衛星應用、智慧海洋等產業加快創新發展,“數字絲路”核心區建設成效明顯。
──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培育形成3000家以上數字經濟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單項冠軍、“瞪羚”“專精特新”等創新企業,涌現一批產業帶動性強、市場占有率高、影響力大的行業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新增若干個全國數字經濟行業百強企業。
──建成一批引領示范高地。圍繞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打造20個以上省級重點數字經濟園區、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形成具有特色優勢的產業高地、創新發展核心區和引領極。
──破解一批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與信息化建設相適應的管理體制機制全面優化,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數據生產要素高效配置機制加快建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二、重點任務
(一)加快提升數字產業化,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1.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高標準推進省創新研究院和省光電信息創新實驗室建設,大力扶持行業龍頭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及產業聯盟等共建面向行業應用的產學研合作基地,加快建設一批數字經濟領域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等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省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適配檢測中心、集成電路晶圓測試公共服務平臺、物聯網產品測試驗證平臺等科研試驗支撐平臺。爭取創建若干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科學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爭取國家在我省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吸引國內外知名龍頭企業、一流高校院所等在我省設立高水平研發機構,推動建設北京理工大學東南信息技術研究院。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量子信息和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創新需求,集聚優勢、創新資源開展聯合攻關,著力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和基礎材料等核心關鍵共性技術。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實施自主知識產權競爭力提升“領航計劃”,加強數字經濟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領域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5萬件,形成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建成比較完善的創新平臺體系。
2.實施優質數字創新企業培育行動。建立健全成長性數字企業識別機制,每年遴選公布一批數字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等創新企業清單,加強要素保障和政策、資金、項目扶持,培育形成一批未來領軍型創新企業。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培植一批平臺型企業。推動優質數字企業對接資本市場,開展資本運作、跨境投資和企業并購。編制數字經濟產業圖譜,制定重點數字經濟產業招商目錄,吸引一批國內外龍頭骨干企業落戶我省。依托國家級和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建設一批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孵化器、創客空間、眾創空間,孵化培育一批中小微企業。到2022年,力爭全省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數字企業達20家,更多龍頭企業進入全國行業百強。
3.推動數字經濟集聚發展。實施電子信息及數字產業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行動,集中優勢資源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和示范工程,鍛造長板、補齊短板,拓展產業鏈條。優化布局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重量級未來產業,推動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型顯示、網絡通信、核心元器件及關鍵材料等基礎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施數字經濟園區提升行動,引導數字福建(長樂、安溪)產業園、福州軟件園、福州馬尾物聯網產業基地、廈門軟件園、泉州軟件園、泉州芯谷、漳州招商局·芯云谷、三明紅明谷、武夷智谷、龍巖龍雁組團未來城等重點園區壯大特色產業,提升服務能力,完善創新體系,優化發展環境,打造成為我省數字經濟發展的綜合性載體。加快平臺經濟發展,推進福州、莆田建設具有示范效應的平臺經濟集聚區。培育發展共享經濟,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智能制造公共生產設備共享平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臺、新型兼職和人才眾包共享平臺、知識技術服務眾包平臺、全民眾包物流平臺等。到2022年,全省形成5個以上規模超千億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
4.積極打造“數字應用第一省”。建立健全省級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征集、評審、發布、對接、落地工作機制,建設省級數字技術應用場景滾動推進項目庫,促進數字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和迭代,推動各領域數字化優化升級。落實國家“網號工程”部署,推廣全省網上身份認證應用。加快普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推廣一批“AI+產業”創新成果。實施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產業培育專項行動,建設福建省區塊鏈主干網,開發上線數字福建區塊鏈應用公共平臺,拓展“鏈上政務”“鏈上民生”“鏈上金融”等應用,推動福州創建區塊鏈經濟綜合試驗區,泉州、南平、龍巖等地打造區塊鏈產業集聚區。推動5G技術在工業互聯網、智慧港口、在線教育、遠程醫療、超高清視頻等領域的應用,開展自動駕駛公交、共享出租車、環衛作業車、物流車等智能網聯汽車商業示范應用,促進汽車產業與ICT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有序發展“直播+”“云逛街”等新業態新模式,建設一批直播生態基地。到2022年,在重點領域培育100個以上人工智能深度典型應用項目、100個以上區塊鏈典型創新應用項目,“數字應用第一省”品牌效應明顯,場景招商、數據招商取得突破性進展。
5.培育發展衛星應用產業。實施海絲空間信息港工程,加快建設海絲衛星數據服務中心、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福建分中心和省級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推動全球商業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網福建站建設。開展北斗綜合應用示范工程和“一帶一路”高通量通信衛星應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衛星通導遙服務能力。建立衛星服務與應用體系,推進衛星數據開放共享和開發利用,拓展衛星數據在智慧城市、數字政務、閩臺融合、鄉村振興等領域的示范應用,促進北斗衛星導航終端設備產業化,培育衛星應用服務企業,完善衛星應用服務產業鏈。推進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福州產業化基地建設,推動莆田建設具有示范效應的北斗綜合應用城市,培育漳州華晴衛星應用產業園等衛星應用產業基地,構建“衛星+”產業發展生態圈。到2022年,建成多級衛星數據分發管控體系,行業衛星數據應用成效顯著,形成標準規范完備的空天地一體衛星數據服務能力。
(二)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1.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茶葉、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林竹、花卉苗木、鄉村旅游等我省鄉村特色產業全過程融合應用和集成示范。創建一批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提升農業生產、加工、倉儲等環節信息化水平。實施“農業云131”信息工程,持續深化信息進村入戶,全面推進村級益農信息社建設,加快實現益農信息社覆蓋主要行政村。加快發展農村電商,完善農村智慧物流體系,大力推廣農產品新零售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特色品牌。到2022年,全省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
2.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深入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分行業、分區域建設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促進中小微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圍繞我省電子信息及數字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現代物流等主導產業和食品工業、冶金、建材等優勢產業,建立全產業鏈數據資產地圖,開展數字化改造需求梳理和技術挖掘,培育一批典型應用場景,推廣一批示范應用案例,樹立一批標桿應用企業。推廣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福州)應用,爭取設立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福建分院、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福建分中心。實施“5G+工業互聯網”創新工程,加快培育一批面向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面向工業設計和智能制造的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工業軟件測試驗證平臺。實施“機器換工”,推廣傳感器、工業軟件、網絡通信系統、新型人機交互等應用,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標桿工廠,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實現傳統企業智能化改造。推動傳統產業供應鏈數字化重構,發展C2M數字工廠等新業態新模式。到2022年,培育10個以上省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和100家以上應用標桿企業。
3.培育智能化服務業。實施“互聯網+社會服務”行動,全面拓展大數據創新應用,推動教育、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廣電、體育等社會服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元化、協同化發展。創建一批“互聯網+醫療健康”城市,建設全省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推廣智慧醫保新模式,加快實現全省看病就醫“一碼通行”。深化“互聯網+旅游”,加快景區智能化改造,提升完善“一部手機全福游”APP,實現“一機在手暢游福建”。到2022年,建成一批國內領先、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業細分領域智能化服務平臺,形成一批典型示范創新成果。
4.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研究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規范,分級分類推進智慧城市(縣域)建設。建立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支持福州、廈門建設“城市大腦”。加快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推廣應用多功能智慧門牌、智慧桿,發展智慧管網、智慧水務、智慧井蓋等。建設運行城市級公共停車信息平臺。實施智慧社區工程,支持智能停車、智慧門禁、智慧養老等應用。
5.建設智慧海洋強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鹽業、濱海旅游業、海洋服務業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建設完善海洋綜合感知網,優化、整合、新建一批海洋潮位站、岸基雷達、浮標、海床基觀(監)測系統和海上觀(監)測平臺等,提升海洋動力環境、生態環境、水上目標及海洋活動、調查與科考四類感知和災害預測預報服務能力。推廣衛星通信技術與系統在大中型海洋漁船中的應用,推進“寬帶入海”,提升對海上活動的動態監管能力。建設智慧海洋大數據中心(一期)和監管服務平臺,圍繞開展漁業漁政監管服務、海洋防災減災、生態預警監測、生態保護和修復等開發一批智慧化應用。推動建設數字海洋文化博物館。到2022年,初步形成國內領先的海洋信息與數字產業體系。
(三)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
1.加強公共數據匯聚治理。優化完善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編制公用企業和公益事業單位公共數據資源目錄,構建全省公共數據資源目錄。加強公共數據匯聚,建立政務數據匯聚保障機制和基礎數據更新聯動機制,實施公共數據匯聚定期通報制度。加強數據質量管控,健全完善問題數據全流程網上處理糾錯機制,做到“一數一源、一源多用”,保障數據準確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時效性。建設完善人口、法人、社會信用、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資源庫和電子證照等重點資源庫,分期分批建設衛星應用、金融發展、生態建設、教育、衛生健康、體育、文化旅游等行業(主題)數據庫。到2022年,基本形成全省公共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公共數據資源基本滿足政務服務和開發利用需求。
2.推動公共數據資源共享和開放。全面推進政務數據在政務服務事項中共享應用,促進“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聚焦教育、就業、醫保社保、衛生健康、便民服務等民生服務領域的堵點難點問題,擴大數據資源共享應用范圍,加強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現場執法領域電子證照推廣應用。制定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目錄清單,依法有序向社會開放與民生緊密相關、社會迫切需要、產業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公共數據資源。建立完善自然人“一人一檔”和法人“一企一檔”對象庫,通過閩政通平臺面向該自然人和法人開放。到2022年,全省公共數據實現縱橫貫通和開放共享。
3.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在保障公共數據資源公益屬性的前提下,成立市場化、公司化運作的省級公共數據資源一級開發機構,推進全省公共數據資源一級開發和授權開放。建設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服務平臺,提供面向企業、科研院所、社會機構的場景化公共數據建模、分析、挖掘等基礎服務和應用環境支撐。建立公共數據資源開發應用場景庫,創新推出一批便民利企數據產品和數據服務。依托數字中國創新大賽,開展系列數據開發競賽,推進數字技術、產品創新應用。探索建立公共數據資源開發技術相關標準體系。到2022年,基本形成全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技術支撐體系。
4.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市場化。建立公共數據資源目錄發布機制和數據供給服務保障機制,強化公共數據供需對接,快速響應企業需求。探索制定數據資源開發和交易制度,依法依規開展數據交易。探索構建涵蓋產權界定、價格評估、流轉交易、擔保、保險等業務的綜合服務體系。培育數據開發市場主體,積極拓展數據資源應用場景,為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應用提供更多“高含金量”場景條件。到2022年,基本健全全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制度規范,初步形成數據要素流通交易體系。
(四)加快建設“數字絲路”,打造數字經濟開放合作核心區
1.提升數字經貿合作水平。加快建設廈門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深入推進政策協調、人才培養、項目開發等領域合作。培育推廣數字展覽、數字營銷、數字文化、跨境電商等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廈門軟件園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打造數字貿易的重要載體和數字服務出口的集聚區。推進“絲路海運”信息化平臺建設,促進港口、航商、物流企業與口岸單位信息資源融合,為“絲路海運”聯盟成員提供高質量商業數據服務。提升福州、廈門、漳州、泉州、莆田、龍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水平,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跨境電商合作,打造“絲路電商”核心區。實施電子商務綜合通關提速工程和國際大通道建設工程,持續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口岸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推進關港貿金全鏈條一體化運作。打造跨境電商海外倉大數據服務平臺、海上絲綢之路產業互聯網創新合作平臺,建設海絲工業互聯網(泉州)創新中心,支持福州、廈門、泉州建設“數字絲路”經濟合作試驗區。到2022年,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國際經貿合作信息化平臺。
2.構建數字文化交流紐帶。推動數字龍頭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數字教育平臺,促進教育合作。打造福州全球數字教育資源生產基地,建設南平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基地,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工智能人才培訓交流。打造“絲路茶道”品牌,建設世界媽祖文化交流公共信息平臺、華人華僑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到2022年,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交流信息化平臺。
3.加強閩臺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進廈門、泉州打造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支持廈門、泉州、漳州等地建設半導體高端材料產業園,吸引臺灣集成電路相關企業來閩投資配套產業,有序推動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測試和智能終端等上下游產業集聚發展。持續辦好兩岸物聯網應用創新創業大賽、海峽兩岸信息服務創新大賽等活動。建設數字“第一家園”對臺一體化服務平臺,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五)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增強數字經濟發展支撐能力
1.優化提升網絡基礎設施。縱深推進“數字福建·寬帶工程”建設,全面建設高水平全光網絡,擴容互聯網省際出口帶寬,加快推進千兆城市建設。完善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加強偏遠農村、山區和海島等地區網絡建設,提升農村光纖網絡深度覆蓋水平和服務質量,打造一批數字鄉村。堅持適度超前、以建促用、以用促建原則,扎實推進5G網絡建設。深化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推動有條件的地市和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動傳統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標識解析節點、安全設施等接入工業互聯網高質量外網。推進IPv6規模全面部署,加快重要節點、重要應用IPv6升級改造。統籌布局智能感知基礎設施,部署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物聯網絡,爭取國家移動物聯網試點。到2022年,全省互聯網省際出口帶寬達到40Tbps,城鎮寬帶具備千兆接入能力,建成5G基站8萬個以上,新增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1億以上,IPv6活躍用戶在互聯網用戶中的占比超過60%,物聯網終端用戶數超過5000萬戶。
2.統籌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一批綠色智能、安全可靠的數據中心和新一代高性能云計算、邊緣計算、智能計算能力中心,爭取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區域分中心、中國長城網東南數據中心和大型互聯網企業區域性數據中心在我省布局,打造數字福建人工智能公共平臺和福建智能視覺AI開放平臺,建設和升級省超算中心(二期)、廈門鯤鵬超算中心、泉州先進計算中心、龍巖土樓云谷數據中心等。爭取國家授予平潭綜合實驗區國際數據特殊監管政策,在確保數據流動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在平潭探索開展國際互聯網數據交互試點。到2022年,全省在用數據中心的機架總規模達10萬架,AI算力達到P級以上。
3.加快建設融合基礎設施。實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利、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生態、智慧海洋、智慧廣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動福州、廈門、平潭等地出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及商業示范應用管理辦法,實施車路協同信息化設施改造。提升福州機場、廈門機場智慧化水平。推動建設油氣管道綜合管理平臺。加快建設面向中小企業和新零售的智能物流骨干網絡,推廣城市智能物流設施、末端配送設施、智能外賣生鮮自提柜等應用。
4.健全完善安全基礎設施。構建全省統一的網絡安全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平臺。建立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標準體系,完善數據分級分類安全保護機制。加強關鍵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強化密碼技術在關鍵基礎設施中的推廣應用。
三、實施保障
(一)加強統籌協調。省政府建立督促協調機制,統籌推進試驗區建設,研究協調相關重大事項和政策措施。省發改委、數字辦牽頭制定和組織實施分年度工作計劃,每季度開展評估評價,定期總結經驗、通報進展情況,各項工作牽頭部門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和政策舉措,明確工作目標和序時進度,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建立健全數字經濟專家咨詢制度,聚焦前沿科技領域和產業發展方向,強化規劃編制、政策研究、項目評估等智力支持。推廣數字福建建設經驗,建立健全數字福建重大項目建設、重大合作協議簽訂、公共數據采集與開發利用、網絡安全保障等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數字經濟運行監測評估機制,加強產業發展態勢分析。各地要對照試驗區建設任務清單、成果清單,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如期取得試驗成果。
(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集約化、一體化的數字政府,進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和服務效能,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持續拓展省網上辦事大廳服務功能,提升閩政通平臺支撐能力,打造“一網好辦”政務服務品牌。加大電子證照生成和應用推進力度,加快建設一體化協同辦公平臺,強化跨部門業務協同。推進全省一體化監管平臺建設,構建社會治理、市場監管、生態保護、應急管理、綜合執法等領域的“一網統管”應用體系,推進非現場監管、移動電子執法和風險預警模型等現代化管理方式的應用。
(三)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動福建省大數據發展促進條例立法進程,為統籌推動數據資源管理、開發、利用和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加強數字經濟領域用地、用能、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和重點保障,對符合布局導向、能效值要求的數據中心和數字化高載能產業項目,實行支持性電價政策。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各地各有關部門可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給予精準扶持。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產品和服務率先在政務領域應用。探索開展“股權+債權”的投貸聯動模式,積極開發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及其保證保險、科技保險、專利保險等金融產品,推動“保險助融”“協商估值”等質押模式落地。
(四)強化人才支撐。將數字經濟人才列入全省緊缺急需人才引進指導目錄。探索制定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的高精尖數字人才引進政策,在人才落戶、子女教育、就醫看病、交通出行等方面建立階梯式支持機制,加快引進一批數字經濟領域學科帶頭人、技術領軍人和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加大政策激勵,吸引更多的優秀閩籍企業家返鄉“二次創業”。支持企業設立博士后工作站,培養數字經濟青年創新人才。進一步擴大和落實高校專業設置自主權,支持高校設置數字經濟類相關專業、課程或研究方向,在省級教育經費等方面予以傾斜。鼓勵本科高校和職業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園區采取多元化形式合作培養數字經濟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人才。探索設立“旗山云大學”,推動福州大學城與高新區協同創新發展,打造數字經濟產業急需的各類適應性人才。深化數字經濟領域國有企業人才管理體制機制和薪酬體系改革。各級黨校(行政學院)要將信息化知識作為重要培訓內容,提升黨政領導干部、公務人員信息化意識和水平。加大企業家、創業者群體信息化知識、能力教育培訓力度。制定數字人才評測標準,支持福州、廈門開展大數據專業職稱改革試點。
(五)強化典型引路。持續辦好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打造國家信息化和數字經濟政策發布、高端對話、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的頂級平臺。加大試驗區建設的政策解讀和宣傳力度。加強省市上下聯動,深入挖掘試驗典型和示范標桿,通過宣傳推廣、現場交流等方式,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不斷總結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努力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加強數字經濟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科普工作,提升全民數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