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今天,大眾點評創始人兼CEO張濤在上海參加了虎嗅的活動。張濤近幾年幾乎不參加行業活動,所以我特意給張濤發了一條微信說支持他多參加行業活動;張濤以一個笑臉回復。
張濤是行業里面的老好人,謙虛而耐心,和他聊過的媒體人大多對他印象非常好。遺憾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媒體人和創業者并不知曉張濤。大眾點評這家有著12年發展歷程的O2O公司,正在遭遇品牌年輕化危機。
從去年2月份億歐網成立到今年6月,億歐網招聘編輯記者時一道雷打不動的筆試題是:《大眾點評和美團你更看好哪家?為什么?》,收到的答案里面有90%的會更看好美團,雖然年輕的應聘者給不出有說服力的理由。
給不出理由本身就是理由,大多數應屆畢業生已經是92年以后出生,他們沒有經歷也理解不了我這個85年的人對大眾點評有過的情懷:在大學的時候買過大眾點評的書籍、在大眾點評上申請過餐廳的試吃活動。但對于很多92后,大眾點評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品牌而已。
如果要進一步追問為什么會更看好美團,他們會說“我身邊的人也用美團的多”,從對編輯記者的要求來看,這不是一個滿意的答案,但這個理由卻能讓大眾點評心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也很心痛,我心痛是因為心痛本身證明我老了,證明我跟著大眾點評一起老了。
為什么會發生這個情況?去看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去用搜索引擎搜“美團”、“大眾點評”,答案會比較明顯。作為To C的公司,在對C端用戶的影響力上,大眾點評做得不夠。在生產文章產生影響力的大多數媒體人眼里,大眾點評也做得不夠好。
在一個有各新媒體意見領袖的群里,2014年2月騰訊入股大眾點評的事情引起了大家的討論。除了一位媒體人從數據層面去分析大眾點評的價值外,其余大多的媒體人表達的是對大眾點評的不看好。而不看好的原因里面,大眾點評的高管對于媒體人不夠重視是其中的重要一點。
大眾點評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流量,但沒有抓住交易和服務,很多人通過大眾點評做消費決策,通過其他平臺購買服務。大眾點評低調務實,但沒有抓住更年輕一代的心智,網站一直保持著上一個十年的樣式。
當然,品牌年輕化并不容易,不過也有參考的對象。星巴克是一家有著超過40年的品牌,但依然保持著很年輕的形象,至少在中國是如此,線上利用好了社交媒體、線下進行數字化改造是重要原因。大眾點評本身是一家線上背景的公司,應該能做些更酷的事情和更好的創意,更好地用社交渠道進行傳播。
公司品牌年輕化,這絕對是一個老板工程。老板不積極、高層放不開、中層無動力、下層不敢說。做好品牌尤其是品牌的年輕化,其價值不比做好技術產品的價值低,更加年輕的一代選擇職業時會看老板是否帥(如百度李彥宏)、是否霸道(如京東劉強東)、是否狂(如58姚勁波)、是否潮(如聚美優品陳歐)。
當然,我們也能找到很多低調但做得很好的公司和老板。比如亞馬遜的貝佐斯、唯品會的沈亞。但是,如果沒有亞馬遜那樣足夠牛逼的技術產品能力,就需要用品牌上努力去彌補;如果沒有沈亞那種維護供應商的極端勤奮和牛逼能力,就需要在品牌上投入更多精力。
一家公司,就怕它在幾乎所有的方面都讓人記不住。即便以億歐網為例,外界記住了它的創始人很黑、也愛自黑,總比完全什么都沒有強。億歐網一直提倡的O2O三個由淺至深的層面,營銷O2O、交易O2O、系統管理O2O。其中,營銷層面的O2O就是指運用新技術和新渠道使品牌社交化年輕化。
今年3月,我去哈爾濱理工大學給學生做O2O的講座,開場前學生讓我聽一下他們寫的開場詞,里面寫到了美團和餓了么作為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必備APP,大眾點評被無情地排除在外。我問為什么他們沒有把大眾點評寫進開場詞,他們回復是沒有刻意去想這個;最后給了我一個面子把大眾點評放進了開場詞。
當然,作為一家有12年歷史的互聯網公司,要求大眾點評公司和高管保持年輕的品牌和心態并不容易,等美團做到12年的時候未必在品牌上做得比大眾點評要好。一般的公司會通過其他方面的成績來彌補品牌上的懶惰。技術驅動如亞馬遜、產品驅動如騰訊、營銷驅動如聚美優品,總得在某方面強才行。
如果按照之前的認知,大眾點評那邊會認為我這篇文章是“黑文”,大眾點評的公關會委屈地跟我說“怕領導批評,懇請普哥刪一下稿”。而我幾次也同樣“批評”過美團,但美團的公關會找我溝通、但從未要求我刪稿。大眾點評不知道的是,現在媒體人愿意提筆去寫大眾點評的越來越少。在這個“不怕人罵、就怕沒人睬”的年代,大眾點評在品牌上過于小心和保守。
直到現在,業內依然公認大眾點評為O2O領域的第一品牌;只不過,再不做出一些變革,十多年攢下的品牌形象將被淡忘。實在不行,就學學東哥(劉強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