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穿越在《場景革命》的字里行間,我們的思緒或早將飄然于這“案”里“圖”外的凡此種種,而回歸到自己真實的商業實踐中,去感知、去印證,這種比對以求精進的過程將充滿樂趣。
而所謂的“功夫在詩外”,書,耐不耐讀?我想大抵還是這樣一種,能將讀者帶回到他們真實生活當中去的洞察力與表達力。
此能力,或許正是“場景”的構建力。
以流行觀點來看,不是“如何體”、沒有“緊迫感”和“稀缺性”、又無法“讓用戶感覺迅猛地Get到某種新技能”,似不夠好;不過我遵循的是《場景革命》“四即方法論”當中的第三條——“跨界即連接”:
“跨界的連接擊穿了各種場景的區隔,形成的是新體驗、新品類和新價值。”
這一命題表現在閱讀上,或將因為兩種從不同角度審視營銷的觀念因相互撞擊,而激蕩出新的勢能。
讓我們通過下文的努力來嘗試做到這一點:
1、“找到你的場景,就能找到你的人群。找到你的擁護者,就能建設你的社群。擁有自己的社群主張,就有形成屬于自己亞文化的可能。有獨特的亞文化,就有互聯網的內容能力,有互聯網的內容能力,就有引爆的機會和資格,因為引爆的可能就意味著流量的獲取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所及。我們需要的是系統的承接和沉淀。”——《場景革命》P57
如你所見——“場景”一詞在吳聲老師的新作中,被置于商業構建的最前沿,不同場景所定義出的,是迥然的商業形態:
“當咖啡&CBD,是太平洋、星巴克和COSTA里的人頭攢動和行色匆匆;當咖啡&閨蜜聊天和朋友聚會,是Zoo咖啡和漫咖啡里的歡聲笑語和華夫餅香;當咖啡&靜謐一隅的明亮閱讀,是雕刻時光和字里行間與作者穿越對話;當咖啡&創業,是3W和車庫咖啡里不加掩飾的焦慮和企圖心……在這些看似眼花繚亂的組合里,咖啡不再是一件尋常單品和標配,而是場景的解決方案,產品置于場景之中,被選擇,被重新定義,產品即場景。”——《場景革命》P134
宇見:正如我們對“另一個地球”——開普勒452b的觀測一樣,發現營銷(SDi)認為,市場營銷的起點是品牌對自我價值的探索,它不是對外部世界的搜尋,而更傾向于向內的洞察與“發現”。
從SDi視角看,對一種新場景的思索,也即是創業者、品牌主的又一次“價值發現”之旅;由于“場景”不僅包含了“對什么人?提供什么價值?”,還細分到“什么時間?什么場合?”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要素的排列重組,取得全新的“發現”,進而定義出全新的功能價值與情感價值。
這種排列組合,或者源于對新技術條件下,用戶需求可借由新方案來完成的感知,或許源于競爭對手的思維盲點和用戶痛處,當我們對教科書中“Marketing offerings”的理解,從簡單的“商品”“產品”升級為“場景解決方案”,我們對“價值發現”的理解也將變得更為豐滿起來。
2、“拉斯維加斯的電子展,作為數碼極客,是不是要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新一季美劇,粉絲們是不是該早早預定機票參加一次首映禮?作為著名設計師的忠實擁躉,在H&M跨界版面前,哪怕是凌晨排隊,也要搶到川久保玲的限量版。”
“這就是以人為核心的社群思路。商業就是忘掉生意,忘掉商業,是要去思考我們和擁護者的關系。用戶不再是用戶了,而是擁護者;品牌也不再重點突出自己產品的功能,而是突出它和用戶有情緒共鳴的結合點。”
“找到自己的亞文化標簽,去建設微信公眾號,去使用微博、知乎、豆瓣、果殼、貼吧等所有的新媒體矩陣,從一個產品運營者進化為用戶經營者,才能真正邁出移動互聯網的第一步。”——《場景革命》P103
宇見:這讓我想到最近指導企業自媒體運營的一些感悟,據我觀察,在品牌自媒體中,“功能導向”和“銷售導向”的情節仍是主流,但也有另類。
比如,在百度貼吧,一個白酒品牌——“江小白”的運營風格就十分搶眼,在這里類似“喝紅酒還是白酒”“為什么選擇白酒”“酒的功能與性價比”等從來不是問題,而代之以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情緒表達:“高考過后,一場突如其來的失落”、“地鐵那么擠,心情那么空”、“一句話形容與最好的朋友變淡”等等。
這一切漫不經心的表達看似建立在品牌情感價值之上,又與品牌的功能價值在底層相勾連——既然“酒后吐真言”是喝白酒的典型“場景”,索性“生活很簡單,我是江小白”,多些表態、吐槽又何妨?
這種價值表達策略幫助品牌構建出了頗為強大的亞文化圈層。
SDi角度觀察:亞文化圈層的形成有賴于 “表達”,更有賴于品牌的“價值交互”策略,從情感而非功能的角度切入,能夠極大地延展這種“表達”和“交互”的寬度,能夠卷入更多UGC,也更能夠在“功能”與“售賣”混雜的乏味叢林中,提升品牌的“可見性”。
3、“這是這個時代最典型的悖論,吊詭而真實:一個引爆場景對于另外特征的社群可能意味著無感、漠然、可忽略。如人們普遍的總結,這是所有人的小時代組成的大時代,流行更加網格化。
在我們的世界中,無數小眾化群體真實地存在,卻又并不被大眾所熟知。如NFL總決賽、小米或錘子的發布會、巴薩與尤文的歐冠決賽、《權力的游戲》新一季強勢回歸、《古劍奇譚》游戲的角色設定,你的刷屏何嘗不是我的孤獨。我們看到一些頗為壯觀的粉絲群體,他們熱衷于自己的群體屬性,對群體之外,卻常常‘兩耳不聞窗外事’。當然有國民議題,但它是現象級,也只是現象。”——《場景革命》P09
宇見:盡管《場景革命》做出了上述洞察,不過追逐國民議題仍舊是眾多不明就里的企業衡量營銷的KPI。在此命題下,我們忘記了“有時候沉默也是對品牌人格的一種表達。”也分辨不出“小而美”與籍籍無名的差異。
理解到流行的網格化,有助于我們梳理出正確的目標,不再寄望于對所有人做驚鴻一瞥似的“Say Hi”,而是首先在特定“態度”與“調性”的小圈層中尋找到共鳴。
哎呦,不錯哦!
在多數時候,我們對熱點創意的贊賞也許最多停留在這樣一個,對創意本身的贊許之上,且記憶留存通常不超過3天,甚至更短。
另外,等一下!寶馬的核心價值不是“駕馭之悅”嗎?什么時候變成“探索不止”了?現在讓我們假設寶馬繼續成功追逐到10個熱點,那么要恭喜該品牌的是,在一系列炫技不停的華麗冒險過后,你現在在消費者心智中很可能——什么也不是。
這是對品牌價值的鞏固,還是瓦解?
我們更愿意看到類似精彩創意,被用在與品牌“價值發現”相一致的情況當中。
讓品牌的價值觀(終極價值表達)進入用戶心智,激發共鳴,造就交互,最終形成一個群體的情感連接和精神體驗,這是我理解中inception(價值植入)要做的事,這件事的起點,很可能來源于《場景革命》一書中所提到的,一個有“體驗層次感”和“體驗細節”的真實“場景”。
與此相反,在熱點中,你卻經常看不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