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首次將帶薪休假、錯峰休假、“2.5天小短假”一并提出,再度將休假問題推到前臺,引起社會熱議。
休假制度特別是帶薪休假已提出多年,為什么就是遲遲不能落實?保證人們的休假權益,究竟該如何破題?豐富休假內容、提升休假質量,需要做哪些努力?本報記者走訪了一些上班族和業內專家。
“倒休”換不來真正的休假
“法定放假要調休,自主休假要倒休,每次休假回來,總要連續工作七八天,反而加大了身心壓力。”
——北京某銀行職工 向熙
“現在休假,經常要借著黃金周、小長假,時間集中,出行集中,景區人滿為患,高速公路擁堵,讓人玩得很累。不僅如此,這種靠倒休換來的‘休假’,不像是休假,倒像是‘假休’,因為每次休假回來,總要連續工作七八天,身心壓力更大了。”說起休假,在北京某銀行工作的向熙一臉無奈。
今年“五一”小長假,向熙自己駕車去內蒙古休了7天假。回來后的一個星期里,向熙幾乎天天加班:“法定放假要調休,自主休假要倒休,休假時的好心情很快就沒有了。”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彈性作息。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意見》還提出,在穩定全國統一的既有節假日前提下,各單位和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帶薪休假與本地傳統節日、地方特色活動相結合,安排錯峰休假。
“周五下午實行彈性作息太好了。”在北京某出版社工作的黃哲說,“我周末喜歡去郊區騎馬,以前周六早上開車出發,常常遇到堵車,到達馬場就是中午了。將來,如果在周五下午出發,不僅能避開擁堵,還能拿出周六一整天的時間騎馬,真是令人向往。”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這些年,依靠“倒休”拼湊出小長假后,總是連帶著連續多天的工作,備受詬病。從長遠看,應減少集中倒休式放假安排,讓居民自己安排假期,滿足人們個性化需求。《意見》首次以國辦文件的方式優化調整休假安排,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集中放假帶來的擁堵問題,以及休假后的加班問題。
實際上,周五下午實行彈性作息并不稀奇。美國幾年前就開始推廣類似做法,稱為“Early Friday”。根據美國社會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的調查,目前有43%的公司已經實行這項制度。很多雇主認為,這是一種幾乎沒有成本的休假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公司吸引力,提高工作效率。
當然,周五實行彈性作息,也要防止隨意性。戴斌認為,“彈性作息”不是增加放假天數。目前《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和地區在周五實行彈性作息,這對于從事腦力勞動的行業,比如軟件開發、文藝創作等較有可行性,因其工作時間段是可調整的。而對公共服務部門而言,必須以切實履責為前提,周五下午仍然是法定工作時間,無論是否實行彈性作息,都要確保有人員在崗,不能隨意“關門放假”。
帶薪休假不是一些人的“專有福利”
“公司休假的手續太繁瑣,要層層打報告,還不一定批準。就算允許休假了,單位有事還是會隨時找我,不如不休。”
——上海某雜志社編輯 白潔
廣州的王均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妻子在外資銀行工作,“我每年只有5天帶薪年假,妻子每年有十幾天帶薪年假,她總是因為我假期少不能陪她而郁悶。”王均說。
人社部調查顯示,目前帶薪休假的落實率僅有50%左右,存在明顯的行業差異。除部分國家機關、國有單位落實較好外,民營企業普遍面臨休假難。
帶薪休假為何成了一些人群的“專有福利”?
從勞動關系看,出于工作和就業的壓力,勞動者處于弱勢,當“休假”與“工作”發生矛盾時,通常只能選擇“工作”而放棄“休假”。國家統計局的調查顯示,42.4%的職工“不休或未休完帶薪休假”的原因是“擔心休假影響前途”。
在北京朝陽區一家事業單位任職的韓涵說:“是有帶薪年假,但是領導都不休,我們怎么好休呀!萬一領導覺得我工作態度有問題,以后升遷、晉級都有麻煩。”
從薪酬模式看,現在很多公司都實行 “工資+獎金”的模式,獎金是員工收入的主要部分,帶薪休假雖能留住“工資”,但損失了“獎金”,很多員工“舍不得休”。
百度外賣的快遞員小李說:“我的工資大部分都是提成,底薪很低。除了過年期間會在家休幾天假,平時還是希望多送外賣。如果當月送餐量能排進前幾名,會有額外2000元的獎金,這比休假有誘惑。”
從執行力度看,帶薪休假制度雖然已經以法律形式確立,但缺乏實施細則,尤其是對不執行企業缺乏明確的懲罰規定。一些機構、單位雖然在制度上允許員工休假,操作中卻有意無意地“制造障礙”。
在上海一家雜志社當編輯的白潔說:“休假的手續太繁瑣,要層層打報告,還不一定批準。就算允許休假了,單位有事還是會隨時找我,不如不休。”
這次,國辦《意見》允許“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夏季在周五下午實行“彈性作息”,實現“2.5天小短假”,可對于什么是“有條件的單位”,許多人也表示出不小的疑慮。他們說,在很多行業法定帶薪休假都不能有效落實的情況下,實行彈性作息,很可能又成為部分人群的“福利”,進一步拉大“休假差距”。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認為,在鼓勵“小短假”的同時,必須更加注重休假公平,讓人們的休假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劉俊海說,雖然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帶薪休假已經寫入法律,不能以發展階段為借口侵害勞動者權益。有關單位、企業應意識到,國內就業市場的供需關系正在發生轉變,帶薪休假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今后,隨著勞動者維權意識的增強,不允許休假的單位和企業,很可能會遭遇人才流失難題。
讓休假質量和體驗不再打折扣
“休假的目的是放松身心,每次休假,我都希望帶全家看看大海,泡泡溫泉,但是挑來挑去,真正適合自己的旅游產品少之又少。”
——武漢某公司會計 周旭
在湖北武漢一家公司當會計的周旭每年都拿出時間帶全家外出休假。然而每次回來,總是有很多感慨:“景點人山人海。我們有一次去四川自駕游,路上的洗手間因為人多不僅排隊,而且衛生條件非常差。”
周旭說:“休假的目的是放松身心,每次休假,我都希望帶全家看看大海,泡泡溫泉,但是挑來挑去,真正適合自己的旅游產品少之又少。再加上請假難,出發時間只能局限在幾個黃金周、小長假,休假效果大打折扣。”
從國外看,休閑度假旅游產品主要是海濱、滑雪、房車、游艇等。目前,我國各類旅游景區景點達2萬多家,但基本都以觀光產品為主,真正意義上的休閑度假產品并不多。
業內專家表示,觀光和休閑是不同的產品業態。在一定意義上講,觀光產品處于旅游產業鏈條的低端,休閑度假產品處于高端。要提高百姓的休假品質,就需要多開發休閑度假產品。
國辦發布的《意見》提出,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培育發展游艇旅游大眾消費市場,鼓勵社會資本大力開發溫泉、滑雪、濱海、海島、山地、養生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建設一批高水平旅游度假產品和滿足多層次多樣化休閑度假需求的國民度假地。這為休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戴斌認為,消費發展階段決定旅游產品的供給結構。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度假消費成為熱點。旅游服務品質的提升不能用工業思維,而是要通過調時間、調空間,給百姓更多自主選擇。同時,要盤活社會資源存量帶動旅游投資的增量。
陽光、沙灘、海浪、美食……今年夏天,從山東半島到海南島,濱海城市部分熱門旅游產品呈現資源緊張現象,濱海旅游線路預訂量翻番,酒店價格漲幅近20%。
“休閑旅游是一種生活方式。發展休閑產業,一定要了解和適應消費者的需求,依托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物產、生活、餐飲等旅游產品,滿足消費者對旅游地‘原生態生活’的向往。”戴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