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到底該做微信還是做APP?可以先看看兩者的優勢:
APP:
1.彰顯企業的實力
2.提供針對其用戶群體更精準服務及更好的用戶體驗
3.凝聚目標用戶群
微信公眾號:
1.開發和維護成本很低
2.不需要占用用戶手機內存
3.借助于微信的用戶和生態體系容易推廣
二、案例分析
這樣看來各自的優勢都非常清晰,但是到底如何抉擇還需要通過一些實際案例綜合來看:
做APP:讓創業陷入沼澤
曾有一家創業團隊,他們的設計產品時,定位以移動端為核心,于是網站(Web)做得很簡單,主要是提供后臺和接口。Web的開發很早就做好了,結果苦等了客戶端幾個月才得以聯調。
客戶端開發是怎么陷入泥沼了呢?因為創始人是拿在“大公司”(相對大)的經驗慣性去籌劃,但資源投入卻跟不上。
他們找的兼職,時間不太能保證,各家的客戶端開發人員似乎都在一刻不停地迭代產品,加班。再加上APP軟件開發的瑣碎性: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調樣式,做兼容,還涉及到和服務端、Web交互和同步信息就更麻煩了。
等到解決差不多的時候,還要準備上線后的推廣。而一個大眾性APP用戶的獲取成本,線上差不多是兩塊錢,線下的成本通常是線上的一倍以上。這樣來的用戶,其中還往往有水分,如果產品對其本身不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將來留存也是問題。
產品上線推廣以后,為了提高留存,必須要不停地改進產品,進行迭代,這也需要有很大的投入。
像這種情況,在創業公司不在少數,那么不做APP,只做微信號行不行?
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中:微信的風險
1、被封號的“滅頂之災”
隨著微信公眾號的不斷發展,微信的監管力度也不斷加大,曾經有朋友看到一些賬號搞新年簽活動很火,于是他也策劃了一個類似的活動,就是讓用戶回復數字進行抽簽,獲得內容。他準備了一個多月時間,結果,剛推出不久,他的賬號就被封了。
一開始的理由是內容存在色情、淫穢等違法信息,被永久封禁。這個朋友急了,他之前就在網站負責過多年的內容審核工作,怎么能有色情或者違法信息呢。后來經過他一番努力,申訴,理由改成了誘導分享,封禁一個月。這個朋友說可能一開始理由寫錯了,真要感謝不殺之恩,因為運營了好幾個月的微信號如果被永久封禁,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
其實,即使被封一個月,也有不小的損失。記得一些大號比如大象公會、鈦媒體也被封過,一篇文章描述大象公會被封后創始人黃章晉的糟糕心情:走神,在網上看看東西,呆了。鈦媒體2014年的年會上還為導致他們被封的作者頒了一個獎——年度最具破壞力獎,那作者的一篇文章讓鈦媒體微信號“陣亡”一個月。
也許做活動前,你已經仔細閱讀了《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協議》、《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范》,還有歷來發布的公告。但評判的權力是在騰訊官方的,這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2、把自己產品的命運押在另一個平臺
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的格局瞬息萬變,即使是微信,所有人都看好,也依然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強大不是不敗的理由。當年MySpace紅極一時,在2005年以當時的天價5.8億美元被新聞集團收購。后來被Facebook取代。而Facebook這兩年也變成老家伙了,年輕用戶紛紛選擇新的產品。于是Facebook開始了瘋狂收購:以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
你把全部的寶都押在一個人人看好的平臺上,可是用戶終究會老的,有一天這個平臺不行了呢?你怎樣再分享這個平臺的紅利?
3、微信平臺怎樣才能做大
現在微信平臺做的比較大的大概有三類:主題內容明顯有調性的傳統媒體,具備個人魅力的自媒體,微博上轉移過來的段子手。
假設你的微信號現在才推出,或者現在粉絲還很少,你的微信號要做大,顯然要需要付出比先行者更多倍數的努力。因為,微信號的內容已經極大豐富,馬太效應越發明顯,用戶對微信號越來越挑剔,訂閱號的打開率也很低,微信的管理趨嚴。
而你能投入多大的力量去做自己的微信號?
三、干貨論點
所以綜合來看,要做APP還是做微信應該想好以下問題:
1、沒有服務端y+客戶端開發的雙重專職人員時,不要輕易考慮做APP。
2、不要輕易放棄Web,電腦網頁的用戶數沒有跌到那么慘,至少大家工作還得用電腦,還有搜索引擎的流量。有條件Web要能夠適配手機,方便用戶移動設備訪問。
3、越早運營微信公眾號越好,其他平臺媒體號也可以考慮,比如今日頭條、搜狐、網易等,啟動成本低。等于是把你的想法用簡單的方式去試運行,你能獲得用戶的直接反饋。所謂運營,無非是把嘗試成功的模式放大,更深、更廣、更系統。
當你有足夠力量做APP的時候,還要看你的產品特性。如果純資訊內容,做APP意義有限。用戶閱讀資訊更傾向于選擇門戶型的資訊APP,比如新浪微博、網易新聞這種。
如果要做工具型的或者社區互動型的,做APP就有意義了,因為這兩種在微信里回旋空間小,屬于帶著鐐銬跳舞。如果做APP你能獲得比較多的用戶,那必然是忠誠度很高,價值也更大。總之,選擇適合自己的路,不斷校正,一寸一尺地去走,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