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一、鄉村旅游扶貧上升為國家戰略
1、《〈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任務分解表》
2014年12月,《〈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任務分解表》明確,國土資源部、旅游局等要在2015年6月底前出臺具體措施。
明確提出:依托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
要推動鄉村旅游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游小鎮,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
加強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鼓勵旅游專業畢業生、專業志愿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2、國家旅游局全國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工作新聞發布會
2015年7月10日,國家旅游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全國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工作成效。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共同宣布:
“十三五”時期,全國通過發展旅游將帶動17%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預計2015年到2020年,全國通過發展旅游將帶動約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
3、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國家旅游局明確提出,2015年重點工作就包括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做好鄉村旅游規劃指導、市場推廣、人才培訓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提升,開展鄉村旅游改廚、改廁和環境衛生整治。
“旅游部門將與扶貧部門一道,每年共同完成 1000個扶貧重點村、5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鄉村旅游扶貧任務。重點支持一批有條件的鄉村發展特色旅游,帶動廣大農民致富。要干出樣子、走出路子。
高度重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的創造性,維護好農民的根本利益。”李金早說。一號文件提出,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 育價值。扶持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景觀旅游村鎮,打造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休閑產品。
4、《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
2015年8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將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扶貧。加大對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的規劃指導、專業培訓、宣傳推廣力度,組織開展鄉村旅游規劃扶貧公益活動,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鄉村旅游扶貧試點工作。
到2020年,全國每年通過鄉村旅游帶動2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扶 持6000個旅游扶貧重點村開展鄉村旅游,實現每個重點村鄉村旅游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
二、鄉村旅游為何能夠實現扶貧?
鄉村旅游覆蓋了農、林、牧、副、漁及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農業的各種業態,與鄉村扶貧工作息息相關。
不僅激活了旅游業發展的新機制,開發了農村旅游的新資源,而且有助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擴大勞動就業,實現農民增收,又可以促進城鄉互動,城鄉交流,為農村和諧穩定奠定良好的物質文化基礎,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可以說,發展鄉村旅游是農村扶貧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尤其在工業欠發達,農業發展后勁不足,而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
1、鄉村旅游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鄉村旅游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鄉風民俗、和農業資源是吸引游客鄉村游的重要因素,同時它又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村脫貧的重要資源整礎。
農民可以將他們所有的這些資源轉化為經營性資產,自主經營,創造財富,產權回報直接,避免了傳統旅游開發中的種種受益不均的問題,大大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2、鄉村旅游讓農村剩余勞動力“回流”
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技能缺乏、就業競爭力不強,這是農村經濟不發達的因素之一。而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吸收較多的勞動力就業。
因此鄉村旅游推動了與旅游產業相關的餐飲、交通、銷售、住宿、養殖、種植等領域的產業在農村的發展,讓農民在既不離鄉也不離土的情況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既可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又能增加農民收入。
3、鄉村旅游可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調整是農村扶貧的重點,農村資本積累少,產業結構調整資金缺乏,而鄉村旅游的發展能滿足這種經濟需要。
鄉村旅游具有低投入、高產出、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可以通過鄉村旅游來加速農村資金流轉,在短期內有效緩解農村資金供給不足,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供資金支持,使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具有確定性。
三、如何實現鄉村旅游扶貧?
1、直接參與鄉村旅游經營
圍繞鄉村旅游,開辦農家樂和經營鄉村民宿、客棧等,為游客提供吃、住等消費性服務,以直接的經營性收入促進增收脫貧。如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西部山區,得益于‘洋家樂’鄉村旅游業態的發展,農民農房出租均價達到每年每戶3.5萬元,最高7萬元。
2、在鄉村旅游經營戶中參與接待服務
鄉村旅游的發展大大增加了就業崗位,讓農民在既不離鄉也不離土的情況下,參與鄉村旅游接待服務,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了農民收入。
3、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出售自家的農副土特產品獲得收入
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帶動了鄉村豐富的農副產品從處在深山無人知到步入旅游商品市場的蛻變。具有農業生態特色的有機農副產品轉變為旅游商品直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4、通過參加鄉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轉獲取租金
如北京干峪溝村,在“山里寒舍”的帶動下,成立旅游專業合作社推動土地、房屋流轉,在不改變所有權前提下,村民以房屋、果樹、土地入社,化零為整,委托企業統一管理。
合作社組織農民到山里寒舍公司上班,為社員農戶同時帶來土地(宅地)租金、工資收入及效益分紅等多種收益。全村人均年收入達2萬多元,在企業就業的社員年收入超過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