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已經有來自各個不同地方的游客聚攏而來,兩千多個坐席的演出場所幾乎爆滿,他們都是沖著傳說中那個凄婉哀怨的故事和美輪美奐的藝術演出而來,1300多年前的唐明皇和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長恨歌》就發生在這里,如今通過現代聲光電技術和服飾舞蹈藝術,再現了大唐文化藝術之盛況。
一、長恨歌讓夜間的華清宮大放異彩
夜幕四合,萬籟俱寂,喧囂了一天的華清宮也安靜下來,作為背景的驪山就淹沒在夜色里,伴隨音樂陡然的鳴響,一道雪亮的追光射向深不可測的天穹。觀眾們翹首仰望,一位乘風御氣的美麗仙子,輕如羽翼般落于驪山腳下華清宮的九龍湖面。
她不是什么天外來客而是華清宮曾經的主人,被唐明皇李隆基三千寵愛于一身的貴妃楊玉環。自安史之亂一別已是1300多年了,此次是探鄉尋故再憶前塵,楊貴妃見到這曾經熟悉的山山水水,便情不自禁地踏著浪花舞蹈起來。
由陜西旅游集團公司精心打造的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就是從這樣一臺真幻難辨充滿浪漫色彩的大劇,它開端的精彩,開端的別致,開端的好看,使舞劇能在開演的第一瞬間便牢牢地抓住觀眾的眼球,也決定了這部舞劇總體上的筆觸唯美和手法上的夢幻風格。
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成功的藝術創造,是一個恢弘而典雅,時尚又浪漫的人文景觀,是一種實景與舞蹈、實景與詩歌高度融合的藝術范例。
二、文化藝術旅游還能這樣完美融合
原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王蘊明先生認為:歷史舞劇《長恨歌》做到了四個方面的融合。
第一,把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觀念和當代審美觀念藝術性的完美融合在一起。
第二,這個戲做到了雅與俗的結合。《長恨歌》是千古絕唱,是東方文化的驕傲。《長恨歌》關于李楊的愛情故事,在戲劇的舞臺上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但是在大型歌舞項目上,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創造。
第三,做到了文化藝術與市場的結合。旅游要講市場。它既弘揚了民俗文化歌舞藝術,又打開了旅游市場。
第四,做到了科技和藝術的結合,這樣的作品會擁有長足的生命力的,在當代文化藝術建設中留下奪目的光彩。
這個戲在表現楊貴妃死以后,那一段凄婉的、非常感人的愛情故事,給觀眾的印象是深刻的。它在充分利用歌舞的手段以及強烈的視覺造型的同時,還應該強化戲劇內涵和人生況味。
李隆基和楊玉環的人物性格特點在這里還應該進一步強化,應當給李隆基、楊貴妃設計特定的性格動作、性格舞蹈、性格音樂,這樣,就會產生更強的藝術沖擊力。
三、驪山華清宮與歷史文化藝術的再現輝煌
中國舞蹈家協會黨組書記馮雙白:舞劇原本屬于劇場室內的藝術,而大型實景舞劇卻將它搬到了室外,《長恨歌》開拓了舞劇創作的新路,是值得敬佩的。
在《長恨歌》這樣一部舞劇當中,它是特殊的地點、特殊的歷史、特殊的人物、特殊的文化藝術的融合體,這個構思和想法也非常好。是一臺富于視覺藝術沖突力的舞劇,大量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可以折疊的LED屏的使用,焰火、水幕、火海等等手段,造成了無數個驚奇、無數個奇觀,這些神奇很好地吸引了觀眾。
從這臺舞劇中,可以看到那種藝術的精致,燈光燦若星河,舞美如夢似幻,舞臺的空間編排非常靈活多變,色彩很融合協調,所以說它有一種藝術精神在里面。
驪山、華清池和歷史都被藝術的活化。全劇在藝術上有一種精益求精的研磨精神,在市場上具有大膽開拓的文化創新精神,它反實景藝術的“印象”之路,而走自己精致的高雅道路,這也非常符合這個實景之地的特點,《長恨歌》舞劇把冷寂的歷史遺跡激活了。
四、打造綜合性現代審美藝術綜合體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呂品田先生:歷史和自然天賜給這里兩個不可復制的資源,即驪山腳下華清宮的自然資源,白居易的長詩和那一段歷史的人文資源,這兩個資源融合在一起,出現了《長恨歌》這樣一臺實景舞劇藝術盛宴。
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詮釋一千多年前的故事,來告訴參觀華清池的游人,告訴他們所站的這樣一塊土地上曾有過影響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這是陜西旅游文化和藝術演出一個不可忽視的成果。
舞劇《長恨歌》帶來了一個審美的高峰體驗,讓人感受到了一種現代審美文化藝術的強烈沖擊。《長恨歌》這部實景歷史舞劇,是旅游文化經典.
它把歷史文化中的華清池,把地理文化中的華清池,還把科技文化中的華清池,以及景觀文化中的華清池,還有包括在大眾心中存在的華清池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非常具有時代感和審美激發力的旅游文化經典。
首先它具有屬于華清宮文化的特有歸屬性。《長恨歌》的實景演出、特定的歷史故事和詩歌印象,以及親臨實境的景象,在這里展開的所有場景,均為華清池唯一的歸屬性。
同時它還具有繼續打造這種精致性的追求。其次它有一種切合千萬大眾審美心理的功能,包括對這個最優美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的審美意象、審美期待、愛情觀的切合.
這種切合是基于大眾審美心理,同時它也有切合現代審美趣味和利用現代審美方式的娛樂性特點,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旅游文化經典,用這樣一種經典為現代文化產業的探索發展無疑是成功的。
《長恨歌》實景歷史舞劇是融豐富的現代視聽元素于一體的審美綜合體,它還大大超越了一種舞劇文化的審美形式,走出了室內,來到了實景當中。
這個時候它不僅僅是走到室外的一個空間環境,而是在這里面把詩歌藝術、舞蹈藝術、影視藝術、造型藝術、科技藝術融為一體,把聲光電融為一體,把景觀、裝置、表演、時裝等藝術融為一體。
舞臺上,周圍一年四季的景致隨時在發生變化,這樣一種藝術形式,是非常符合現代舞劇這樣一種綜合性藝術創造方式。在《長恨歌》里,這樣一種綜合表現形式得到了非常成功的體現,這是一種綜合的魅力,是由綜合的藝術形式所產生的具有超越各種藝術局限的一種審美魅力。
五、旅游就是將資源文化歷史藝術巧妙搭配盛宴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忠實先生: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首敘事長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中國詩壇上凄美浪漫的瑰麗之作,其文化光焰映照千古。
盡管它寫的是宮闈中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與百姓的愛情有些距離,但他們堅貞不渝,即便劫難讓他們身處兩界,仍不改當年的初衷。《長恨歌》將歷史作了一種藝術的復原,有很好的藝術效應。
《長恨歌》這個舞劇創造的環境,以及主要的舞蹈,極大地滿足了作為一個觀眾觀賞舞劇的一種心理期待。它通過舞劇這一高雅的藝術形式,調度了真山、真水、真歷史的宏大表現場面,演繹了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生生死死、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和大唐盛世的恢宏氣象。
舞劇《長恨歌》對華清池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進行深度挖掘整合,形成了一個歷史內涵豐富、文化個性鮮明、具有不可復制性的文化藝術創意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價值、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
演出結束的那一刻,只聽到觀眾席里一陣陣掌聲,一聲聲贊嘆,他們是被這出實景劇征服了。因為他們的所得是在劇場里得不到的,他們的所見是在劇場里見不著的。
鐘情于陜西一游的中外旅客,在飽覽那片熱土的好山好水,閱盡遠古以來的文明勝跡,不妨到驪山腳下的華清宮在實景舞劇《長恨歌》中,品嘗一次既如夢如幻又雷霆萬鈞的精神藝術大餐,否則便難圓古都之行的完美句號。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千百年以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被千古傳唱,而華清池作為兩人愛情的見證之地更是中外聞名,如今的華清池已經完成由華清池向華清宮的嬗變。
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在創造著旅游文化的奇跡,在這場美輪美奐的演出中,一千三百多年前發生在這里的應詔入宮、琵琶伎樂、貴妃出浴、七夕盟誓、梨園春曉、貴妃醉酒、夢約霓裳被還原被藝術地再現。
從2008年到2014年,六七年過去了,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還在精彩地持續演出,這就是旅游與歷史文化與高雅藝術的完美結合的典范,至今奇跡還在延續。
六、歷史舞劇《長恨歌》與華清宮、驪山再塑陜西旅游新形象
這部“真山、真水、真歷史”的實景舞劇《長恨歌》,以驪山山體為背景,以華清池九龍湖做舞臺,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為舞美元素,既傳承了蜚聲海內外的西安“仿唐樂舞”表演的成功經驗,又大膽借鑒了國內外廣場藝術和實景演出作品的特點,一經推出就好評如潮,迅速成為西安旅游的熱點。
從2007年4月8日《長恨歌》第二版首演開始至11月6 日全年演出結束,共演出163場,直接購票人數11萬多人次,直接收入達1500萬元。《長恨歌》的品牌效應,有效帶動了華清宮景區和驪山景區游客人數的大幅度上升。
據統計,2007年游客人數較上年增加23萬人次,同比增長15.4%,一舉跨越了多年來華清池游客維持在5%-8%自然增長率的臺階。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賓館飯店、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延長了游客在臨潼和西安的逗留時間,成為古城西安乃至陜西旅游的金邊名片。
《長恨歌》作為中國首部大型山水歷史舞劇,藝術的再現沉淀千年的盛唐文化風貌。利用現代高科技和藝術表現手段,使這部舞劇在形象上、場景上、視聽感官上實現了全新的藝術突破。
先后入選《國家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名錄》,被列為“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獲得陜西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自2007年正式公演以來,舞劇《長恨歌》已累計接待游客150萬人次,經營收入近3億元。
《長恨歌》作為中國實景演出的常青樹,多年來一直沿襲著在黃金周、小長假、周五、周六加演兩場的習慣做法,他們長盛不衰的根源就是在軟件上創新完善,在硬件上的調整升級。
成功把歷史與文化、自然與藝術、傳統與時尚、人間與仙境融合在一起,完美地詮釋了山、水、舞、詩的和諧關系,實現了“真山、真水、真歷史”的深度挖掘,也極大地促進了旅游與藝術的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