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今年9月,微信在訂閱號、服務號之后推出了企業號,宣告正式殺入企業級服務市場,完成“連接一切”的最后一塊版圖拼接。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爆發給企業互聯網化帶來新的契機。眾多協同辦公產品如雨后春筍般競相爭奪這片藍海市場,擦亮“重新定義工作方式”的招牌。
企業互聯網化的常見模式是“云平臺+ APP應用+微信企業號”,在此基礎上呈現的幾種協同辦公產品形態包括:
Asana、Trello團隊協作模式,如Teambition, Worktitle, Tower。
以IM為入口切入企業協同管理平臺,如釘釘。
輕量級OA,平臺化整合應用,如IBOS、今目標。
企業不缺信息化工具,而是互聯網管理思維。互聯網的核心思維是去中心化,是開放式協作。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協同辦公產品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任務驅動化:以項目管理為核心,以話題組群聊天。
微信的“朋友群+朋友圈”原本是基于生活場景的聊天社交而設計,是點對點的溝通,而后逐步進入了工作場景,微信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連接了企業內外部。然而,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用微信群組討論工作不僅令人反感,效率也不高,與上級加為好友后,發朋友圈不再隨心所欲。
企業內部通訊是剛需,因此一些產品做“企業版QQ/微信“,主打“同事圈+工作圈”,以構建純凈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這一類產品一般會和微信有類似的界面和體驗,比如微洽,整體界面和微信類同,符合用戶習慣,降低用戶適應產品的成本。
辦公場景下是企業或團隊內部有溝通、有協同、有討論、有分享,這些都由工作任務驅動;而對于像Teambition、Tower等團隊協作工具,則以項目管理為核心,將關于同一項目的所有聊天會話、任務發布、文檔都統一整合起來,同時也將溝通和協同有機結合起來。
溝通開放化:個人連接一切
傳統組織架構呈金字塔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單向管理模式,而互聯網化的企業管理中,組織趨于扁平化,層級減少,信息由縱向流動轉變為橫向流動,甚至是四通八達的網狀通道。這樣的社會化管理模式,意味著企業由管控轉向釋放個人價值,不僅推動群策群力,個人能力也能更快更多顯現。
公司越大,層級越多,跨部門、跨企業溝通就越麻煩,決策流程也越復雜。
借用明道副總裁許維舉過的例子,是一個著名的管理笑話:在IBM如果想把一個箱子從2樓搬到3樓,起碼得花上2個月的時間。這意味著層級越多,真正花在任務執行的時間就越少,而花在溝通、匯報、決策上的時間就越多。
在企業IM等社會化協作工具中,聯系人按組織架構分類排列,方便直接、快速地聯系到其他部門的人。也可以簡單、快速地建立一個小組,組內的成員在群組內共享信息,實現跨部門溝通,打通企業上下游。在此基礎上,也可以實現跨企業溝通。比如微洽,一個人可以加入多個企業組織,還可以切換不同企業進行辦公協作,這有利于打破企業內和企業間的信息孤島。
過去人與人的溝通依靠電話、短信、郵件,聯系很少,自從出現了微博、微信,隨時隨地都能與他人交流,了解彼此的動態,評論、點贊。而大部分企業中,你可能不清楚其他同事在做什么,不同部門間往往不了解彼此的工作進展。企業管理趨于社交化的今天,只要建立企業內部的微博,就能讓企業的內部信息流動起來,讓員工間的聯系更緊密,還能營造學習型組織的氛圍。Yammer是一個封閉的企業版Twitter,提供企業個性化SNS平臺,可以面向同事們隨時表達你的狀態: “我在忙什么“。Yammer發展迅猛,已由通信工具轉型為整合第三方應用的平臺入口。
前端傻瓜化、后端平臺化:輕操作,重功能
隨著企業由信息化走向互聯網化,傳統OA封閉單一、操作繁瑣的弊端日漸凸顯,受到了協同OA的沖擊。過去20年,OA從最初的無紙化辦公軟件發展到今天,已轉型為協同辦公管理系統。傳統OA的目標客戶是中大型企業,費用高,操作重,而協同OA目標用戶為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費用較低,甚至免費,簡單易用,更人性化、個人化,未來的發展方向勢必是前端做減法,后端做加法。
傳統OA的弊病之一,界面臃腫,操作復雜,展現內容不直觀,功能堆砌。而協同OA,或者移動端的協同辦公軟件,輕量化前端必須貼近用戶操作習慣,簡潔易用,只需要呈現最重要的功能和信息,不僅能幫助用戶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帶來輕松愉悅的體驗。目前,所有的協同辦公工具都以業務流程管理為功能核心,在基礎功能差別不大的情況下,誰的產品最容易上手,體驗最好,誰就能搶占用戶。
重后端的設計必須具備靈活性和開放性,集成業務數據、平臺化集成第三方應用,以滿足企業不同需求。Slack沒有自己的應用平臺,但它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把主流應用加入到Slack整合,只需要應用賬號登錄與授權,基本覆蓋了90%以上的用戶需求。而發展勢頭不小的IBOS,上線后突破40萬下載量,擁有的基礎功能模塊已基本覆蓋中小企業日常管理需求,最新版本全面開源后,用戶可以輕松實現個性化定制,根據企業實際管理需求開發各類應用及插件。
去中心化:以個人價值為中心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思維是去中心化,開放式協作。而企業運作是制度化的、有層級的,金字塔頂端的人管理著企業的一切,由上至下發號施令。實現企業互聯網化意味著組織管理的變革。過去,OA廠商思考的是如何幫助企業管理者更好地管控員工,而現在,思考的是如何幫助個人更有效地完成工作。
過去的企業市場針對的是B端,產品、軟件、服務都通過賣給企業管理者后,企業再分配給員工使用。只有客戶的概念,而非用戶的概念。這體現了中心化的管理。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純C端的業務最終也能推向B端,比如Facebook在全球有大量用戶,如今用戶數已占全球人口的1/3,現在也做企業版。因此,自下而上做企業應用成了突破口,先以產品征服員工,再通過員工的用戶口碑影響企業管理者,最終企業也不得不用上該產品。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如果某個企業的員工數據能匯集起來,經過統計分析形成該企業的管理數據和信息,這樣的“大數據”就能為企業提供管理透視的價值。
移動端的團隊協作工具幾乎都體現了“以個人價值為中心”的去中心化思想。早上,當你打開移動辦公APP,你將清楚工作進展到哪里、今天要做什么,這些信息會推送到你面前。這些產品的功能圍繞個人辦公需求設計,例如酷辦公針對辦公場景下聯系、結識工作伙伴推出的“名片“應用。傳統紙質名片必須當面遞交,不易傳播,保存也不便,名片上的信息也無法動態更新。而現在的”名片“只要掃一掃,就可讀取聯系人的信息,不僅能更新和存儲,還能分享和互動,人氣、人脈、贊等增添了社交化元素。這樣的名片功能相當于專屬個人的ID,可以和任何人、任何企業組織聯系對接,個人價值得以最大化釋放,不妨設想在未來,以個體公司、個人工作室、自媒體等形式的自組織很可能取代現有的企業組織形式。
接下來企業級市場將迎來“黃金十年“的爆發式增長,然而目前的企業級協同辦公產品還在起步階段,產品趨同,大多照搬自競品或國外,同時,企業信息化階段較早起步的用友和金蝶仍占據主要市場份額,仍是企業管理軟件行業的翹楚。取代標準化的企業級產品是必然趨勢,但如何打破既有戰局需要顛覆企業既有的管理模式,從C端打入B端可能是一條出路,真正從用戶需求出發,設計用戶體驗則至關重要。借用一句“這個市場的各個玩家都需要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