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初夏的早晨,上海交大的小李起得格外早。他再一次打開行李箱,對著清單逐項核對,確定沒有遺漏任何一項后又塞上厚厚一疊臺灣自由行攻略。正逢考試季,連日來他邊復習邊做這份15天攻略,雖不免疲憊,但更多是興奮。
隔壁寢室的小劉也正整裝待發,家在鄭州的他跟幾位老鄉計劃用3天時間騎車返家。媽媽在電話里表示了擔心,但在小劉一再保證注意安全,并說明這是幾個年輕人醞釀已久的新鮮嘗試后,媽媽沒再說什么……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古以來,旅行就是一代代年輕人體悟自然萬物與人文遺存、探求未知世界的必經之途。當下,隨著物質基礎與信息獲取的空前改善,以及畢業旅行、GAP YEAR等旅行觀念深入人心,學子們從踏入大學的那一刻起,就被這種“在別處”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旅行,已成為無數個小李、小劉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孤身千里獨行、三五好友結伴、全班一起畢業旅行……廈門、云南、西藏、南疆……驢友們耳熟能詳的地方都留下大學生旅行者的足跡。當平淡的塔內生活與壯麗的山河美景碰撞,身心放飛,配上最好的年齡,注定會造就難以磨滅的旅行記憶。
攜程User Insight通過調研發現,91%的大學生每年至少有一次旅行。筆者通過網絡問卷調研和實地校園走訪,共收到大學生有效樣本335份,同時走訪交大、華師大的三個旅行類社團,總結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的旅行行為習慣,并將見解和想法匯集如下。
“微”團旅行
雖然大學生的消費結構簡單,消費觀念超前,舍得拿生活費去旅行,但畢竟經濟上不獨立,旅行消費能力有限,因此大學生更青睞小規模、小預算的“微”團旅行。他們在旅行時偏好3-4人的團隊規模,每年旅行的花費多集中在2000元以下,乘坐火車的比例也偏高,對酒店價位的敏感度更高,更傾向價位為100-200元/晚的經濟便捷型酒店,對各類購物信息興趣較低。
自由行是將近60%的大學生最喜歡的旅行方式,另有近40%喜歡半自由行。一位有參團經歷的同學表示“帶爺爺奶奶一起出游時才會報團,帶爸媽或者跟朋友出去玩都不會報團,太不自由”。大學生一般精力旺盛,積極樂觀,最喜歡去名山大川欣賞自然風光,這類出游偏好比例高達57%。
54%的大學生會把出行時間選擇在寒暑假,這樣不僅能避開法定節假日的旅行高峰,還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嘗試長途旅行。更關鍵的是,自己和小伙伴們的空閑時間更多,更容易相約結伴出行。
“社交網絡+移動端”并行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旅行產品資訊的宣傳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校園廣告板和宿舍宣傳單,而更多地體現在網絡上,尤其是社交網絡和移動端。因為大學生對諸如微營銷、手機應用等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也更容易為它們所吸引。調研發現,大學生主要在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和QQ空間/QQ群來分享信息。此外,出于安全性和協調度的考慮,73%的大學生都沒有與陌生人結伴旅行的經歷。“一般只跟小伙伴一起旅行,陌生人么,最多考慮跟同校的學生結伴,有過在校園BBS的Travel版發帖招募同校旅伴的經歷”,一位大三男生的觀點頗具代表性。
社團風潮
大學生非常熱衷于參加校園旅行社團組織的團隊活動。交大野外生存協會的唐同學稱“每個月至少組織一次旅行,主要是在江浙滬一帶,每人費用大概在200-300元。每次至少一條線路,每條線路最多30個人,逢節假日會多開兩條線,但還是供不應求,活動發布出去一個小時內準報滿”。華師大螢火蟲旅行社負責人表示情況類似,活動組織常為名額所困,雖然會員們旅行熱情高漲,但社團管理層課余時間有限,而且要保障出行同學的人身安全,只能無奈安慰沒報上名的同學下次請早。
學校社團對大學生的影響不言而喻,尤其是剛進入大學的新鮮人,他們積極參加社團活動的同時也會對社團活動的創新性、趣味度等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會逐漸要求走出校園,拓展社團活動空間。大學社團要組織大型活動,往往需要企業的贊助支持,與此同時,旅游公司也需要通過社團進行高效的校園宣傳,未來這會是旅游公司與校園社團攜手合作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