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據統計,在中國只有5個一線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二線發達城市有8個,中等發達城市15個。二線中等發達城市:哈爾濱(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一線城市:
北京(全國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國經濟中心)
廣州(經濟發達,中國第三大城市)
深圳(經濟發達、特區城市)
天津(準一線,經濟發達城市)
二線發達城市:
杭州(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南京(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濟南(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重慶(直轄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島(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大連(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寧波(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廈門(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二線中等發達城市:
成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武漢(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沈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西安(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長春(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長沙(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福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鄭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石家莊(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蘇州(經濟強市、中國地級市經濟最強市)
佛山(經濟強市)
東莞(經濟強市)
無錫(經濟強市)
煙臺(經濟強市)
太原(經濟強市、地級市省會)
二線發展較弱城市:
合肥 (地級市省會)
南昌 (地級市省會)
南寧 (地級市省會)
昆明 (地級市省會)
溫州 (重要的經濟城市)
淄博 (重要的工業城市)
唐山(河北經濟強市)
三線城市:
烏魯木齊(新疆自治區首府)
貴陽(貴州省會)
海口(海南省會)
蘭州(甘肅省會)
銀川(寧夏自治區首府)
西寧(青海省會)
呼和浩特(內蒙古首府)
洛陽(河南經濟強市、古都)
邯鄲(河北經濟第三強市)
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最大的區別
高端服務業。規模越大,對于周邊經濟地區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如何去衡量一個地區的高端服務業規模呢?最直觀的指標,就是當地甲級寫字樓的租賃面積。
以下數據,是根據戴德梁行等四大行發布的相關數據整理的主要經濟中心最新甲級寫字樓租賃面積。
北京和上海
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個超級都市,北京和上海的高端服務業規模遠遠拋離其他地區。
但是有趣的是,作為中國最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號稱中國經濟中心的上海,在高端服務業的規模上,竟然只有北京的70%。
其實也并不意外,在上海的GDP中,服務業占比遠低于北京,2014年,北京的三產占比高達78%,而上海,只有64.8%,甚至低于廣州。作為一個金融業中心,竟然擁有著這么巨大的工業規模,顯然是不合理的。隨著未來地價的攀升,上海的工業將不得不大規模外遷,即使是汽車、石化這些相對高利潤的工業,也是無法長久生存下去的。目前,寶鋼的工廠外遷,已經是進行時了。
北京作為中國的權力中心,其高端服務業的龐大規模,是建立在全中國土地之上的,不僅僅是服務于渤海灣沿岸。由于這個原因,在可以預計的將來,北京仍然將會是未來中國經濟影響力最大的第一都市。
廣州和深圳
廣州、深圳的高端服務業規模都只有上海的一半左右,合起來剛好與上海相當。作為僅次于長三角的中國第二大制造業基地的高端服務業中心,廣深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個城市,一個依靠軌道交通從南到北只需要半個小時的超級都市。只不過,由于種種歷史的原因,這個都市的中央地帶是名為東莞的制造業區,兩個CBD中心則分布在南北兩端。
一個類似于上海的浦西,承擔的是政治、交通、教育、文化、商業等傳統的功能,一個類似于浦東,承擔的是金融+科技的功能。
說廣州發展緩慢是不負責任的。最近五年的GDP增長率,廣州并未低于北京上海。
廣州2009年GDP是0.91萬億,2014年1.67萬億,增長183%;
北京同期1.18萬億和2.13萬億,增長180%;
上海同期1.49萬億和2.35萬億,增長157%。
深圳同期0.82萬億和1.60萬億,增長195%。
廣州慢于深圳,那是必然的,全中國也沒有哪個城市可以跟深圳比速度,別說廣州,北上不是照樣輸掉一截?以深圳的發展勢頭,躍升為第三城是毫無疑問的,而廣州,居于第四的位置,也并不丟人。在一個都市圈內,終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深圳上位,廣州得到的好處遠多于失去的。
杭州
長三角作為中國目前最大的都市帶,經濟發展成熟,孕育另一個發達的副中心,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實上,上海的龍頭角色,和蘇南的制造業聯系更緊密,而且由于南京、蘇州、無錫之間的彼此掣肘,導致了杭州的相對勝出。在浙江省內,杭州擁有極高的人氣和盟主地位,大量的民營資本向這個城市聚集。比如浙南沿海的制造業,一旦發展壯大,通常會將企業總部遷徙到杭州,而不是更大的上海。另一方面,隨著阿里的互聯網版圖日益擴張,人才聚集,帶動了一個朝氣蓬勃的新興創業圈子,隱然已有成為長三角的“深圳”的氣質。
相對于中西部那些擁有巨大GDP規模的工業中心而言,杭州通常被人看扁,但是一旦剝離了代工廠的數據,杭州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青島
從都市帶的發展角度來看,以中國的人口規模,當然不止限于沿海的三大都市帶。在未來的二十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將從目前的55%,逐步攀升至70%以上,那些原來人口稠密的平原農業區,有相當一部分將會逐漸轉為工業地帶。
以下是中國的人口密度分布圖:
很明顯,中國的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聚集在北京、上海、武漢三城連線組成的三角地帶中。這個地帶的山東、河北、京津、河南、湖北、安徽、江蘇、上海,聚集了4.3億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尤其是核心省份山東+河南,人口綿密(2億)、沃野千里(華北平原)、礦藏豐富(石油、煤炭),十分適合發展為大工業基地。隨著城市化率的提升,這里很有可能將孕育起中國最大的都市帶。就現在而言,青島-濰坊-淄博-濟南所組成的都市帶也已經是有一定發展水平的工業區,成熟度并不低于京津唐。而就未來而言,青島-日照-連云港組成的沿海港口帶,其發展潛力更是爆炸性的。
特別是青島,作為第三經濟大省的經濟中心,離北京上海兩大都市都有一千公里的距離,接近一千萬的人口,完全有發展成為超級大都市的潛力。但很可惜,目前的青島,能讓人記住的仍然只是海爾、海信、青啤等制造業,作為一個二線工業中心而存在,服務業以貿易、物流為主,其他的幾乎都沒有發展起來。
青島的最大問題,在于缺乏一個導火索。沒有政治資源優勢,沒有新興產業,也就無法凝聚人氣,吸引投資者的目光和內陸腹地的人口流入,整個城市只能在自然規律的作用下緩慢的發展著。不過來日方長,有些城市,缺乏潛力,無論你給予什么樣的政策扶持,都很難得到發展,有些城市,身而為龍,只要得到機會,一日展翅翱翔九萬里。
青島,就是這樣沉睡的巨龍。
成都
單以甲級寫字樓存量來說,成都已經可以躋身第五城的地位了。
但是,這個地位是有點虛的。40%的空置率說明,第一,投資者對成都的未來十分看好,用腳投票,給予了他非常高的市盈率,相信成都飛速的發展,很快就可以填平這個鴻溝;另一方面,也切實的可以看出,成都、重慶兩地的高端服務業規模目前仍然較小,別說和廣深比,就算和杭州蘇州比,尚且不如。
說實在的,成都重慶兩地的未來,是值得看好的。其優勢,一則是西部經濟中心,與北上廣不存在競爭關系,二則是本地人口密度高,具有孕育超大城市的資源條件。但是成都的上限,估計也就是和廣州比肩的程度了,要進一步超越則困難重重。
其中最難以克服的劣勢在于:成都所在的成渝都市圈,偏于內陸,缺乏與海外貿易交流的港口優勢,因此在外來資金、人才的輸入上始終將慢沿海一步。這將嚴重抑制成都的服務業創新能力,使得其對外影響力的輻射半徑被限制在中西部范圍內。
【號外!】執惠私享會第三站將于1月20日(周三)下午在上海舉辦,此次活動邀請到了多家上海旅游O2O代表企業的創始人、高管,一起探討“旅游供給加速度”的話題。除了干貨分享外,執惠旅游還將在現場抽出幸運觀眾送出由安科運達提供的塞舌爾、巴厘島往返機票!趕快約起來吧!報名請戳?“我要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