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隨著國家對體育和旅游產業的重視,尤其是將體育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后,體育旅游存在由專業化向大眾化轉變的趨勢、競技性觀賽與非競技性參與共生的局面。” 天津晁鵠戶外劉浩宇說。
從旅行社的產業布局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體育旅游市場的潛在價值:中青旅在2012年就已進軍體育旅游領域,并成立了中青旅聯合體育公司;眾信近日剛剛參投“體育基金”也開始發力體育旅游;凱撒旅游則近日募集重金擴展升級體育旅游業務板塊。
不過,在現階段,我國體育旅游產品的主要目的地仍在境外,我們雖然舉辦過奧運會,也要舉辦冬奧會,還舉辦過各種國際性賽事,但是能夠把體育和旅游兩種生活體驗方式有機融合的城市仍不多見。
1、競技性優質賽事資源不在國內
我國體育旅游產品的主要目的地是在境外,完成一次觀賽游需要到國外去消費。因此,對于希望參與體育旅游的國內游客來說,還不能做到說走就走,而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徐曉磊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我們還沒有掌握核心的賽事資源。他說,歐美的體育旅游目的地相當于是在國內,對他們來說體育旅游是輕松愜意的事情,例如去看意甲比賽,只需要乘坐一晚上高鐵或歐鐵,早上買個漢堡,高高興興地看比賽,比賽結束就就原路返回了,不耽誤時間、不牽扯精力,是生活方式的有機組成部分。
就目前市場來說,觀賽類的體育旅游與嘗試刺激類的體育旅游和健身類的體育旅游,構成了體育旅游群體的金字塔結構:健身類是塔基,嘗試刺激類是塔尖,觀賽類居中,在旅行中順便甚至是專門去看一場比賽是簡單、輕松的一種旅游體驗。
但是,北跑圈跑步達人吳昊說:“國內很少有賽事和旅游資源結合在一起的活動,國內做的比較好的賽事都沒有完備的旅游服務,沒有可旅游的點。”因此,到國外去看優質競技性比賽,境內的消費市場受到擠壓,肥水流進了外人田。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我國出境游人數達到1.2億,境外消費1.5萬億元,我們可以根據這個數據算一筆賬,如果出境體育旅游頻次在1%,那么消費額也會達到150億。而這樣可觀的數字,對國內的輻射與帶動作用卻很小。
2、體育旅游是用運動的方式感受世界
北京每日東方運動中心主任金喬更傾向于大眾都參與的非競技性體育旅游項目,“真正的體育旅游是在運動當中去旅游,二者是巧妙的結合。運動過程當中,用我們的眼睛去看世界、看美景,用行走去看一些人們看不到、感受不到的地方。”
其實,在專業化競技體育面前,大眾是觀賞者,但是在非競技類體育項目中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在旅游過程中,和當地人,甚至是和世界各地的游客來場沙灘足球賽的感覺,都非常愜意輕松。”徐曉磊認為,這種非競技性的體育旅游項目,雖然也做名次管理,參與者與組織者都不是很在乎名次,主要是投入其中,找到樂趣,放松生活。
天津財經大學郵輪游艇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盧政營說:“國外體育旅游和國內的發展背景不一樣,國外最早從森林主題公園建設的角度出發,服務普通老百姓戶外休閑運動的需要”,發軔于大眾旅游,從而帶動整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贊同這種“大眾旅游發軔說”,他補充介紹,但是“體育旅游國內才剛剛開始,發軔于兩個因素。一個是我們的人均收入提高,使我們消費這種項目的承受力大大增強了。第二個,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現在需要生活方式和理念的變化。”他還非常幽默地說,中國人一個最樸素的變化是比原來更加惜命了,體育是延長壽命的一種方式,它和旅游結合起來,就更加具有寓教于樂的功效。
當下大眾體育熱潮席卷全國,各種跑團、戶外運動悄然興起。鳳凰衛視中文臺原臺長、CVA主席王紀言對每游君說:“國際上最棒的方式是非競技性的綠色的以徒步為主的健身。”金喬也認為,要健康又要看世界,最好的辦法就是行走,背起行囊周游世界,這就是徒步旅游或者體育旅游的最基礎的部分。
3、利用體育旅游拉長產業鏈
“體育+旅游”的模式將成為旅游相關企業都不愿錯過的帶動旅游經濟增長的新興產業形式。“體育旅游”作為體育消費和旅游消費的兩種產業的交叉融合,存在指向性,換句話說,就是需要什么建設什么,缺少什么添什么。沈陽市副市長姜軍對每游君表示:“當體育,尤其是休閑體育和旅游結合起來的時候,是城市軟實力的呈現,體育這種全民健身運動和旅游產業結合,為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體育旅游提升目的地城市軟實力的作用不可小覷。盧正營解釋說,體育旅游對經濟的拉動重在拉長產業鏈,包括現代的運動裝備產業、傳統運動裝備產業,還有與互聯網結合的技術設備產業鏈,如,體育旅游能促進體育場館和場地的建設,例如鳥巢和水立方,這樣能夠帶動體育目的地型的城市建設,拉動了城市經濟。
而體育名人的粉絲型經濟效應也非常明顯。很多時候游客去看一場比賽,關注的中心就在體育名人身上,粉絲一旦形成一定的規模,就會帶動體育旅游過程中的交通、餐飲、住宿和門票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