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有一個頗為好玩的現象:滿街都是管理書籍,卻到處都有破產企業;滿書店都是愛情教程,可滿大街都是不幸婚史。管理和愛情一樣,都清楚又都不清楚;都有道理又都沒道理。
每個個體都有體驗,整體又有經驗,總結成學說,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在有限的空間理解整體的概念。所以,即使在目標確定、組織穩定、行為清晰的情況下,管理當中仍然存在許多悖論。
第一個悖論是變革與穩定。比如有人說,組織一定要變革、創新學習,另一個聲音說必須穩定,一個建立了兩三年的組織連舊版都沒有夯實,變什么?有研究結果說穩定的價值超過變革,變革還毀壞財富。變革和穩定是考驗企業家的平衡木,絕對變革和絕對穩定都行不通,拿捏好不容易。
▲《云中行走》|走鋼索不穩,丟的是命;企業拿捏不穩,丟的是未來
典型事例是聯想,由制造PC的聯想轉向服務的聯想,變革后原有的發展放慢,因為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必須記住管理是在有限資源下的管理。資源穩定的時候雖然增長緩慢,但不會出現大問題。
如果聯想拿50%的資源用來轉型,而服務這件事又不確定,就是有風險的。服務沒有建立,原有的業務萎縮,上市公司允許這樣狀況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時要么破釜沉舟,把股份收回來,要么退回原來的狀態,把服務全部賣掉,增加PC制造,以并購為擴大規模的主要戰略。不是說轉型不行,也許5年后,聯想的服務也做成了,但資本市場的壓力太大,沒有那么多可消耗的時間。
創新的勝算是靠時間的,要看環境的。所以哪個理論更好,很難說。變革還是穩定?轉型還是發展?這是企業家的智力抉擇,也是外部環境和資源約束的結果,管理理論分不出對錯來。
▲《社交網絡》|變革是抓住機會,創造機會
再舉個自身的例子。我們有一項定制服務,從傳統房地產開發轉向以客戶為導向的新型服務。這項服務連續三年沒賺錢,也沒有客戶,公司內外都反對——團隊滿腦子都是傳統思維。服務算的是資本回報,人工、組織、支持系統、品牌是我們的資源,但我們老是以貨幣資本核算方式算賬,財務報表也不好。公司上下反對,就看我一個人耍。
要知道我以阿拉法特為偶像,我固執,堅持做。頭一年賠1000萬,第四年打平,第五年增長500%,2007年至少增長400%,大家都認賬了,這個業務成了公司最好的業務。
舉這個例子不是表示我們比聯想做得好,而是想說明我們的約束條件比聯想寬,我們沒有上市后資本市場的壓力。在管理理論上專家會告訴你誰對誰錯,我希望大家不要相信專家。管理決策是在既定資源下做出的,如果第一年虧一億,我可能第一年就投降了。不要輕易肯定和否定某個決策,拐大彎必須緩行,要變革就要有耐心忍受階段性的衰退,準備付出你能承受的成本,還要重新訓練團隊。
▲我的錢包里有兩個男人的照片,其中一個就是阿拉法特
第二個悖論是集權和分權。集權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分權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或者是平行機構之間的互動。自古以來很多書都對這兩種組織效能進行比較。軍隊原來是集權,但自海灣戰爭以后軍隊采用一種現代化的混合型方式,互通互聯,一個特種兵在前線相當于一個連的戰斗力。特種兵可以調動飛機,他身后是強大的服務系統,相當于一個完整的供應鏈。
萬科2007年開始分權,因為它平均論證5個項目才做1個,全國一年上80個項目,意味著要討論400個方案,總部不堪其苦,所以必須分權,由各區自主決定項目。我們公司京津兩地還是集權,因為我們東西少,追求單位價值高,經營模式不一樣。
公司內部組織上講集權,文化和人的行為講輕松,最后對不對還是要看績效。如果績效都不錯,那就說明兩種理論都對,也都不對。
▲小到企業,大到國家,都講究集權和分權
第三個悖論是個人價值和集體價值。有的人強調個人創新價值,鼓勵給予每個人發展空間,活躍其思維;但也有人說整體目標和個人目標不一致,個人要漲工資,集體要講發展。
個人價值和集體利益如何平衡?過分強調個人,一個面袋子里放十把錐子,面袋不是變布片兒了嗎?過分強調整體,布袋里空無一物,要袋子有什么用?所以底線在于布袋里的東西不能戳破布袋獨立存在。
即使這樣,我們依然不知道哪種方法更好。文化人、知識分子創立的公司,比較偏重個人價值;制造業偏向集權,大目標小個人。這些都有道理,也都沒道理,二律背反。
▲選舉也是少數服從多數的過程
第四個悖論是利潤最大化和社會責任。企業是商業組織,以盈利為目標,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無可厚非的。如果企業侵犯到公眾利益,不承擔社會責任(諸如環保、社區、公眾的道德理想、關注弱勢群體等),不關心公共事務,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就像一個人,血肉豐滿而富有正義感,對自身的完善很有好處。
但企業應該承擔多少社會責任?天天承擔,社會信譽好了,公司卻可能不賺錢了,或者因為承擔得過多而傷害到企業的財務制度、收益,傷害到股東的權益。要實現社會責任就可以不對少數人負責嗎?
這方面做出抉擇最終依靠的是領導人的價值觀,看他做事的動機是出于牟利、道德良心,還是因為外部壓力。一般情況下道德良心最弱,外部壓力最大,牟利排第二。安利做善事主要圍繞健康,最終落腳點是產品,長遠看對企業有好處。
▲阿拉善|許多企業家都同時投入好幾個慈善項目中
第五個悖論是破和立。與第一個悖論程度不同,發展與轉型基本上還是在“改”,而破和立是兼并和重組。賣掉還是留下?破和立都有道理,領導者目標是不變的,就是要生存得更好。一般情況下,如果市場空間有限,國家政策不支持,那么甩掉可以;而如果大家都賣了,我能在有限的市場占一席之地,那么不賣也有道理。
五大難題,都對都不對,考驗管理者的水準。驗證看績效,過程是煎熬,管理者們必須在五大極端之間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