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我對現年81歲的TED大會創始人理查德沃爾曼進行了兩次電話訪談。雖然與現在的TED大會已毫無關系,但他展現的強大影響力及豐富的人生閱歷,每次采訪完都令我頓生挫敗感,感覺此生碌碌無為。如果多瑟瑰(Dos Equis)還在找“世界上最有趣的人”為其拍攝啤酒廣告,理查德沃爾曼再合適不過了。
沃爾曼在20多歲取得的成就足以令同時代中年人望其項背。1958年,23歲時沃爾曼加入一支探險隊,去危地馬拉蒂卡爾(Tikal)熱帶雨林和廢墟探索并測繪地圖。一年后,他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建筑系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期間被授予亞瑟布魯克斯金牌。第二年,他前往倫敦工作,從師于著名建筑師路易斯卡恩,參與為亨氏公司老板杰克海茨因設計的穿越泰晤士河最大的游艇,游艇上舉辦了管樂交響樂團演奏的管弦音樂會。
在三十多歲時,沃爾曼一直在劍橋教書;四十多歲時,他開始寫作并發表第一本專著,他一生出版90本書,話題包羅萬象,從建筑,到旅行,再到理解的本質。此外,多年來他還獲得的無數榮譽博士和獎項,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終身成就獎便是其中之一。
但是,沃爾曼的人生轉折點,或者對他自己而言終生難忘的成就,發生在1984年,那時他剛剛49歲。
“1984是非凡的一年。那一年,蘋果發布第一臺麥金塔電腦、今日美國(USA Today)創刊不久、數學家本華·曼德博一年前宣布發明(同時他也是第一個在公眾面前介紹)分形幾何,”沃爾曼說,“索尼和菲利普聯合發明的第一張CD光盤誕生,雖然那時還沒有CD播放器,但這一發明引爆世界。這些都發生在1984年。”
TED口號:傳播一切值得傳播的思想
也正是這一年,沃爾曼舉辦了第一屆TED大會。這個想法源于他熱衷于與人交談,想探索一種不同的分享模式,一種其他人都沒想過的模式。
“我觀察到1984年有一股匯聚潮流,人們身處其中卻未聞到它的氣息,也未看見它的未來。這股潮流匯聚集就是技術(Technology)、娛樂(Entertainment)及設計(Design)三個行業的相互融合。”,沃爾曼這樣解釋TED的來歷,“人們就是沒有觀察到三個行業實際上是互為一體的,沒有意識到三個行業也是在共同增長的。”
從此以后,TED成為世界上最負盛名和津津樂談的大會。大會也開始延伸到其他學科,每位在大會上演講的專家代表著該領域的權威觀點,分享的都是該領域的前沿成果。但TED大會之后的發展方向并未讓沃爾曼感到歡欣,于是,在2002年他出售了大會的版權。自那以后,有人也認為TED大會變成了精英的舞臺,還有些自我標榜。然而,沃爾曼本人還是堅信召集的力量,因為他更喜歡稱之為擴散思想。之后,他就創辦了其他大會,包括蠻聲世界的WWW大會。
如果你想創辦大會,沃爾曼說,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但以下是他自己覺得有效的辦法。
1、心之所向,無所不能
當被問到舉辦一場精彩的大會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時,沃爾曼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類比。“幾乎每天午夜時分我都得起床,因為我要去廁所。我走出臥室,去洗手間,去廁所,回來睡覺。第二天起床,因為我有事必須要做,”他說道,“只有你覺得自己必須去辦的時候你才會去舉辦一場大會。”
沃爾曼說,如果是因為想掙錢,或者有人讓他去辦,或有其他類似的欲望等外在因素推動他去辦,他可能不會把TED大會辦的有聲有色。TED大會創辦的初衷是為了滿足他強烈的好奇心,出于對1984年觀察到的匯聚潮流的好奇。為此他愿意付出所有,只有那些真正癡迷自己想法的人才能夠把事情做到極致。
“我精心挑選每頓飯的食材,我親自設計大會所需證件,那些證件非常獨特。我挑選的家具,然后讓Steelcase定制。我打電話給我想找的贊助商,可能就讓他贊助一頓飯。我自己設計的大會舞臺,我挑選所有演講嘉賓。”沃爾曼提起第一屆TED大會時滔滔不絕,“最重要的是,我花費了很大精力在安排演講人順序上,在接下來4-5天的大會上他們如何按順序登場?誰跟誰挨著?誰在誰前面?就像一個電影編輯一樣,我花費很多時間按照我的方式安排流程。這些花費了我大量的精力。我還親自挑選大會用到的所有音樂。這是我創辦的大會。如果不成功,我就完蛋了。”
當我提到他事無巨細的工作態度有點像一代傳奇喬布斯時,喬布斯對蘋果產品苛刻的態度達到近乎偏執的程度。沃爾曼說,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實際上這位蘋果的創始人也參加了1984年舉辦的第一屆TED大會。“他來參加第一屆TED大會,但又不愿到講臺演講。”沃爾曼說,“他帶來了三臺任何人都沒見過的蘋果電腦。那時蘋果剛在超級碗(Super Bowl)上投放了著名的“1984”廣告。1984年,在TED大會上第一次體驗蘋果的三臺麥金塔電腦。
如果你對自己做的事情沒有激情,你很難在邀請來的演講人身上感受到同樣的激情。
TED邀請的演講者從技術、娛樂、設計三個領域擴展到了各行各業
“我想去辦大會我便會辦,”沃爾曼說,“在當今的社會,這種想法不被接受,認為這種人狂傲自大。但實際上恰恰相反,這是一種很有思想性的做事方式。”
2、打破常規,挑戰舊思維
創辦TED時沃爾曼做的是第二件事情是打破常規,反其道而行之。上個世紀80年代,即使到今天,沃爾曼說,一般的常規大多數會議都是顯得千篇一律。
“贊助商與演講嘉賓被安排在前兩排,與后面的座位有嚴格的分界線。每個人都穿著西裝打著領帶。還有一個講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站在講臺子后面演講,因為隔著一層東西,好似一層保護,你不會感到很脆弱,”沃爾曼說,“演講嘉賓照著稿子念,然后放PPT幻燈片。主持人介紹演講嘉賓,而且越是重量級的演講嘉賓,介紹詞越長。就是這個模式,至今大多數大會還在照著這個模式做。簡直無聊至極。”
沃爾曼說,當你無聊時,你學不到新知識。“我對學習的定義就是記住你感興趣的。這個定義無可挑剔,也是對學習最根本的定義。”于是沃爾曼撤掉講臺,這樣演講嘉賓的講稿就無處可放。演講嘉賓被迫即興思考,與聽眾進行一次猶如面對面交談的演講,而不是照本宣科。這樣演講的時間縮短,聽眾的興趣隨之提升。如果沃爾曼覺察到某個演講太拖拉,他就會對此采取一些措施。
“每個人演講時我都會百分之百在場,就坐在講臺旁邊。”沃爾曼說,“如果演講內容無聊,或時間太長,我就會站起來,悄無聲息地走到演講嘉賓背后。演講嘉賓感覺背后有人時就立刻明白,演講該結束了。”
沃爾曼的大會安排和會場策略可能會使演講嘉賓感到脆弱,但這正是大會要達到的效果。脆弱會使人放松警惕,而卸下防御的盾甲我們會更誠實待人,也易于被接受。“我們想從演講嘉賓身上得到什么呢?我們想相信他們,”他說道。
沒有講臺,沒有講稿,演講者將真實的自己展示給觀眾
拋棄傳統的會議常規和繁文縟節不僅能讓演講嘉賓奉上一場思想盛宴,也讓聽眾回味無窮,每次聽完都期待下一次,沃爾曼說。“每一屆TED開始前三分鐘才開門。聽眾早早的在大廳排起長龍,每個人都迫不及待,想沖入會場。跟其他會議都不同,TED讓人爭先恐后地爭搶前面座位。在大多數大會上,人們都喜歡坐在后排,這樣他們可以中途退場,也不打擾別人。由于大家都知道TED演講嘉賓帶來的干貨分享,他們不會選擇中途離開的,這樣整個場面就被圍得水泄不通。”
3、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挑選演講嘉賓
不像大多會議組織者,他們會擔心聽眾喜歡聽哪些嘉賓演講。而沃爾曼一點不擔心取悅聽眾的事,因為如果擔心的話,他說,那你就得知道另一個人在想什么。他評論說,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你永遠也不清楚另一個人在想什么?這是最大的無知,”他說道,“一旦你發現你不清楚另一個在想什么時,為什么要取悅他們呢?為什么不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取悅你自己呢?
這也是他為聽眾選擇演講嘉賓的標準:沃爾曼只想聽聽他們自己的見解。
“這樣一兩次大會開下來,聽眾一般都喜歡聽。一旦你不再千方百計去影響觀眾,但從歷史記錄來看還是蠻有影響力的。你不要老想著有沒有影響力,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沃爾曼說,現在看來他的想法是正確的。沒過幾年,TED大會門票開始大賣,是提前一年售罄。“我舉辦一場大會,會議最后一天我說,你們現在可以注冊明年的大會了,結果一下子就售完了。我賣了1000張空座,而且提前一年拿到他們提前支付的票錢,他們都不知道演講嘉賓是誰呢。”
4、大會不是做大了才有影響力
提起大會,大多數人會想到類似TED、蘋果公司舉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或Google每年一次的開發者大會(Google I/O)的大型會議,這些大會每年吸引成千上萬嘉賓出席。盡管沃爾曼舉辦的多個大會在過去幾十年每年也吸引成千上萬參加者,但他不認為,大會要成功或甚至要改變世界就要規模越大越好。
比如,今年4月,沃爾曼舉辦了一場小型會議,他稱之為“小活動”。參加大會的有他本人、鋼琴家馬友友、建筑設計師弗蘭克蓋里、Radical Media老板 Jon Kamen及城市設計師和理論學家 Moshe Safdie。這次活動沒有公開宣傳也沒有發布公告,只有20個人參加,大多是沃爾曼那天在街上碰到的。5個人面對不多的聽眾坐成一圈,在接下來的90分鐘一邊喝紅酒、吃糖山核桃,一邊就嫉妒、贊美和恐懼等話題進行了對話。盡管這次聚會由5個攝像機錄制,但視頻從未公布。
“這幾乎是最小規模的會議。”沃爾曼說,“半正式晚宴,但沒有晚餐。朋友們進來一陣閑聊。他們來自世界各地,都有談天說地的經驗與資歷。”
“開會的目標不是尋找贊助商。跟錢沒有關系。聽眾自愿來聽演講,聽完就離開。沒有報道、沒有點評、甚至沒有關于此次活動的一個完整故事。”
但是小會議也可以帶來大影響,沃爾曼認為。畢竟,他指出,參加第一屆TED大會的一千人,盡管比參加“小活動”25人數量上多很多,但比起更大規模的大會還是不足掛齒。“1000人只不過是會計差錯,沒有任何意義。來參加TED大會的1000人與美國總人口3億人在數據上對比毫無意義。”
想當初第一屆TED大會只有區區一千人參加,如今TED大會在世界70億人中流傳。沃爾曼的TED大會已連續舉辦30年,其思想已深入到千百萬觀眾心中,觀看次數已突破10億人次。誰知道那些聽眾如何實踐TED思想來造福世界?誰知道“小活動”的參與者聽了在沒有晚餐的晚宴上討論的想法后會做些什么呢?他們又會與其他人分享的哪些觀點最終會轉化成新產品、新的解決方案或新理論呢?
“你不必賣100萬本書來獲得影響力,或把事情講清楚,或活得明白點,”沃爾曼說,“小群體,只要規模合適,他們就會慢慢滲透到需要的人群,然后口碑相傳,那就足夠了。這種病毒式的傳播真的很有趣呢。”
TED的前世今夕
前文說過,2002年沃爾曼600萬美元賣掉了TED大會版權,買家是一位互聯網資深創業者安德森。安德森接手TED后進行了幾項改進,其中最重要的決定就是2006年把TED演講視頻放到了互聯網上,借助互聯網TED演講視頻迅速風靡全球,影響了數億觀眾,另外同業重要的是對于演講質量的把控,安德森接手TED大會之后定下規矩,所有TED演講長度不能超過18分鐘,他認為演講時間過長很容易讓觀眾的專注度下降,18分鐘的長度足以讓一個人講清除所有重點,觀眾能夠全神貫注地聽完,并獲取所有有價值的信息;對于演講者,安德森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在演講開始之前,安德森要求對演講者們進行演講前培訓,告訴他們如何講重點,如何讓觀眾融入到演講當中,有時是幾周,有時長達幾個月。
TED 18分鐘:演講者講清重點,觀眾全神貫注聽完演講
沃爾曼時期,TED演講的領域主要在科技、娛樂和設計領域。安德森并沒有局限于此,他把演講話題擴展到了其他領域,比如城市理論家、“意見領袖”、勵志演說家、物理學家、神經學專家、哲學家等,及那些在各自領域攀上頂峰的人。
現在的TED不僅有TED演講,還衍生出幾個子項目,TED-Ed,專門針對教育工作者設立的短視頻課程;TED獎學金;TED廣播時間(TED Radio Hour);TED大獎。
TEDx是最具影響力的子項目,類似于TED在世界各地的分會,地方組織者自發組織粉絲召開大會,然后將演講視頻在YouTube上發布。
目前TED主網站發布了2200多場演講視頻,子項目TEDx全球各地舉辦逾16000多場大會。
* 本文作者:李海強(個人微信號:lhq434849653),執惠旅游專家作者,歡迎關注,添加時請注明“姓名+單位+職位”以方便備注,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號外】以“融合·新生態”為主題的《執惠·2016中國旅游大消費創新峰會》將于6月16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屆時國內旅游、投資、體育、營銷、娛樂、媒體、戶外等近千名各界精英將齊聚一堂,直擊旅游大消費產業前沿,探索廣闊未來,分享最具創新性的產品體驗,聚合最優質的投資與營銷資源,積聚能量,共創價值。歡迎點擊鏈接查看詳情并報名:http://m.gzvtc-edu.com/activity/new-eco#j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