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關于CityWalk,你知道多少?
City Walk的興起,源于Travel as a local(像當地人一樣地旅行)的理念開始盛行,主要用戶群體是有經驗的旅行者、不滿足于走馬觀花的傳統旅行服務,對城市更深入、更真實的體驗需求日益強烈的人群。CityWalk講求的是回歸自然,倡導人們隨著城市的軌跡,探尋游走的樂趣,找尋那個輕松、自由、自信的自己。
“最世界”城市漫步City Walk是窮游自主開發、注重傳遞人文理念的旅行社交產品,以小團隊,專業講解,本地視角為特色。圍繞“travel as a local”這一概念,由一位能講述“城事”的向導帶領大家走街串巷,發掘城市背后的魅力,傾聽那些攻略上找不到的故事。
窮游CityWalk之史家胡同簡介
1、線路名稱:史家胡同——四合院里看北京
2、線路設計師
朱巖,北京四中地理教師,曾任中國國家地理科考策劃與領隊,熱愛探訪人跡罕至的自然景觀與歷史厚重的人文遺跡。
3、行程特點
四合院門有乾坤:看大門就能判斷主人家底,這個本領實用!
王侯將相堂前燕:清代壽恩固倫公主,外交家喬冠華,蔣介石“五虎將”之一衛立煌都曾在此安家,還有曾儲存著京官俸米的的祿米倉。
典雅京韻五百年:在明初大太監家廟智化寺,聽一場源自宮廷禮儀的京音樂,那是歷570年不曾斷絕的音樂活化石。
4、詳細行程
后記:窮游CityWalk:用雙腳去丈量一座城池
北京有陽光的清晨遇見一群有趣的人。一個博古通今的地理老師領隊,一個溫柔體貼的美女窮游助手,一個帥氣而穩重的窮游線路負責人兼攝影師,幾個對北京充滿好奇的同行老師。
就像窮游最世界 City Walk的簡介一樣,旅行不總是從自己過膩的地方到別人過膩的地方,當你帶著旅行者的好奇心和熱情來重新打量這個熟視無睹的城市,你會發現許多新鮮樂趣。而最好的發現方式,是與一班志趣相投的人一起,跟著一位熱愛城市的領隊,一邊漫步一邊聽故事。
對于我而言,City Walk是速食的時代,我想和你散步去遠方。這也是史家胡同的City Walk之行給我的感受,在我熟悉而陌生的城市里旅行,為庸常而麻木的生活找回新鮮感,這就是最好的遠方。
聽領隊朱老師講北京城有一句老話 “東富西貴,南賤北貧”。這是與北京城的布局及皇家制度密切相關的。老北京城俗稱“四九城",這個"九"是指內城的九個城門,"四"則是指東、西、南、北四個城區。
東城“富"的原因是東城的倉庫多,從江南水運而來的糧食都存放在朝陽門內的糧倉里,從外地運來的木材大多運入東直門,其他許多外地商品也大多從崇文門、朝陽門、東直門運入城內,因此倉庫、貨棧也大多設在東城。
西城"貴"的原因是西城的王府多。清代的親王、郡王都在北京城內設立王府,大致而言,西城要比東城多一些。因為西城的面積要比東城大一些,什剎海位于西城,湖區風景較優美,王公貴族在什剎海地區設府的不少,而東城倉庫、商業街較多,占去了較多的空間,又沒有大片的水面,居住環顯然不如西城。
南城“賤"是因為當年的南城是漢民居住區,內城是旗人居住區,前門外地區商店林立,商人住在這一帶的比較多,崇文區外手工業者比較多,宣武門外和前門外各級官員的府邸比較多,他們雖然比普通平民百姓的地位高,卻不是滿清貴族,因此在統治者眼里依然是"低賤"的。商人雖富,但是社會地位卻比較低下,不僅比不上官吏,而且比不上地主。至于普通的手工業者、民間藝人、賣苦力的貧民那就更是"下九流",社會地位十分低賤。
北城“貧"是因為當年的北城逐漸成為一些因坐吃山空而家庭破落的下層旗人的聚居區。北城是指皇城以北德勝門、安定門以南的地區,這里離商業區比較遠,交通也不方便,富貴人家不愿在此居住,因此形成了“北貧"的局面。
而窮游City Walk的史家胡同這條線路正是位于東城區,胡同里依然留存著老北京最富裕家庭修建的院落與花園。
四合院
你知道老北京的四合院大門都是有講究的嗎?光是看門,就能知道哪家是做官的,哪家是經商的;哪家曾經富裕而后衰敗,哪家是民國時期的后起之秀嗎?
一行人在朱老師的講解中走進這條北京城最著名的胡同,從不同的院門設置去分辨歷史背后的王侯將相平民人家,想象著他們當年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和悲觀離合。
史家胡同博物館
走進史家胡同博物館,便看見一個北京四合院。有陽光的午后,這里像一個世外桃源一般安靜和緩慢,蟬鳴和朱老師的講解將一群人帶回了百十年前的老北京。大家閨秀的日常生活,文人墨客的談天說地,老北京的緩慢夏日。
歷史展廳里,正中間是一個七八米長,兩三米寬的史家胡同沙盤。灰墻灰瓦,130個院落鱗次櫛比。這些院落里,歷史上居住過不少名人,演繹了不同人的人生故事。
據介紹,史家胡同博物館所在的院落原主人是民國三大才女之一凌叔華,曾經她常在自己居住的院內舉辦當時畫家名流的聚會,被稱為“小姐家的大書房”。在那個社交公開蔚然成風的年代,凌叔華曾在那里招待了齊白石等當時繪畫大家,泰戈爾也成為了她的座上賓。
整個博物館1000多平方米,設有8個展廳和一個多功能廳,各式各樣的展品原樣重現了當時的胡同生活。包括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聘文復印件、舊時家庭用的笸籮、淡出市民生活不久的公交票證等,這些物品大多是從居民手中征集到的,它們就像歷史的見證者一樣,記錄了史家胡同的變遷。
從史家胡同穿過,我們在一家咖啡廳坐下小憩,聽朱老師講述涉及這條線路的一些想法和初衷,還有胡同里的故事。
祿米倉
穿過一個紅綠燈,來到祿米倉。曾經的糧食倉庫,如今只剩下一個殘留歷史氣息的街道名字。半拆的胡同、新舊交替的高樓、老態龍鐘的槐樹、落了一地的槐花預示這這一段過往的衰退。
車水馬龍的時代,人類可以通過火箭到達月球,乘坐飛機、火車或者高鐵到達任何一個想去的地方。很少人會明白,飛鴿傳書的年代,一個倉庫或者一個地名的意義之所在。
智化寺
穿過祿米倉胡同,來到智化寺。這個始建于明朝的廟宇,隱藏在小巷深處的人家盡頭。相較于雍和宮、潭柘寺人頭攢動,這里卻安靜的像一另一個世界,琉璃屋檐在陽光下泛著光,千佛藏經閣在日光流轉里傳頌這舊日過往,精美的雕花藻井和壁畫夢幻一般存在,國槐的蒼老顯得悠然而漫長。
據介紹,這是許多北京人都不知道的寶地。而寺里的京音樂是500年前流傳至今,來源于明代宮廷禮儀音樂,是我國現有古樂中惟一按代傳襲的樂種。被譽為中國古代漢族音樂的"活化石"。清道光、咸豐年間,智化寺音樂從寺院逐漸傳播到北京周邊地區,從而成為了北方佛曲的代表,被時人冠以"京音樂"。智化寺京音樂有明確紀年的工尺譜本,有特色的樂器、曲牌和詞牌,有按代傳承的演奏藝僧。它與西安城隍廟鼓樂、開封大相國寺音樂、五臺山青黃廟音樂及福建南音一樣,中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漢族音樂。
2006年5月20日,智化寺京音樂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日光漸弱的午后,一行人結束了此次窮游City Walk史家胡同的半日游。
*附注一些碎碎念:
這個速食的年代,伴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們也變成一個需要一直在飛奔的螺旋,坐車要快車,吃飯是快餐,就連看書也最好強調快速閱讀。無數的個人隨著潮流洶涌向前,無數的身體隨著人群無止境的奔跑,卻很少有人知道自己跑向哪里?
俗世界定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次次被強加在任何人身上。我們負重前行,卻不敢去問去反抗。這是時代狂歡,也是個人的悲哀,愿你在這樣的潮流中敢于緩慢,或者孤勇果敢。
人群散盡后,遙遠的智化寺京音樂從意識里涌入,那笑著囑咐的少女和少年遠去,我在一棵梨樹下睡著。
少年鏡頭里的西府海棠
夢見,錯過花期的海棠,開出一樹樹雪白的梨花,像翻飛的白雪覆蓋了整個未知的人生;我翻開汪曾祺的《人間草木》,綠色的槐花卻落了滿書。
這錯落的風景異常和諧,我一度恍惚。只看見佛祖眉目慈善的臉,他緩緩的問:“你還走嗎? ”我回望了一眼那無邊無際的白晝,沉重的點頭。
他笑起來,意味深長的再問:“去哪兒呢?”我看向少年和少女遠去的方向,一群灰白相間的鴿子撲啦啦劃過廟宇的屋檐。異常堅決的回答:“就去那兒吧!”
可是再回頭,滿院的風只剩空蕩,徒留我在光影斑駁之間醒來。
舊夢依舊,花期未期。
*本文作者:四夕(個人微信:sixi7890),執惠專家作者,歡迎爆料,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