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主題公園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力
2016年12月29日消息,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中國主題公園市場不斷壯大,區域架構也更為清晰。目前,中國已然形成了主題公園三大區域板塊,包括以北京環球主題公園及度假區為代表的京津冀區域,以上海迪士尼為代表的長三角區域,以長隆為代表的珠三角區。為全面梳理一年來行業中的新動向、新趨勢,2016(第三屆)中國主題公園和度假區峰會 (SCPR)(以下簡稱“峰會”)于12月27日在京舉辦,來自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精英齊聚,探討主題公園與區域互動中的角色變化。同期,2016年主題公園產業報告也重磅發布。
12月27日,2016(第三屆)主題公園和度假區峰會隆重開幕
峰會搭建行業溝通平臺
基于過去兩屆會議成功舉辦的基礎,北京商報社和北京娛樂信報社聯手打造2016 年度(第三屆)中國主題公園和度假區峰會,在這次以“主題公園 區域活力新動能”為主題的大會上,包括旅游、娛樂、設備制造、文化創意、商業、餐飲、互聯網、房地產等領域的企業高管、專家學者,共同分享中國主題公園和度假區開發運營的趨勢和智慧,并探索和尋求業務合作的新機遇。
目前,數量增多、不斷加密的主題公園,對區域發展起到了更強大的帶動作用,但這也給主題公園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如何讓區域與主題公園的互相輔助形成良性循環成為區域以及每個主題公園的重要課題。為了更為透徹地分析主題公園行業發展境況,本屆峰會特別邀請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與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易介中做精彩的主題演講。
此外,欲多維度探尋行業“錢景”,峰會還設置了“主題公園:重構區域產業帶”、“主題公園:開啟旅游新格局”兩大話題進行圓桌討論,多位重磅嘉賓現場論道。
總體來看,本次峰會進一步挖掘了主題公園與一個區域的密切關系,為行業搭建對話和交流的平臺,促進主題公園和區域的進一步融合,也給接下來行業前行撥開迷霧。
大數據解讀行業格局
由北商研究院副院長李鐸發布的《2016中國主題公園發展報告》,也是峰會的一大亮點。眾所周知,在駛入發展快車道后,表面風光無限的主題公園,近兩年卻背負了“浮躁”、“過熱”等質疑,行業亟須一份真實的“體檢報告”作為未來發展的依據。為此,北京商報的20多名記者組成采訪組,奔赴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這三大區域以及中西部多地,選取最具代表性的主題公園,通過實地調查了解、與高管對話以及采訪業內權威專家等方式,歷經3個月,形成中國主題公園產業報告。此次發布的報告,真實反映企業生存現狀,也為站在發展風口期的主題公園獻策。
2016年對于中國主題公園行業來說是異常熱鬧的一年,也是快速發展的一年。外有迪士尼來勢洶洶,內有海昌、宋城、歡樂谷、方特、萬達城等本土品牌發力擴張。產業格局在這一年發生巨變,企業運營模式也有了更多新玩法。當然,就像所有的熱門產業一樣,表面風光無限的主題公園,卻也背負了“浮躁”、“過熱”等質疑,行業也亟須一份真實的“體檢報告”作為未來發展的依據。
實地調研發現,目前中國大大小小主題公園約2700個,在布局方面正向“三個面和一條線”聚集。所謂三個面,就是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這三大區域,而一條線是重慶、武漢等長江沿線城市。從全國來看,除港澳臺之外的其余31個省、市、自治區主題公園全國占比中,東部11個省、市占比58%,中部8個省占比23.3%,西部12個省、市、自治區:占比18.7%。其中,江蘇、山東、廣東成為擁有主題公園最多省份。
可以說,從一座城到一片區域,主題公園的帶動面越來越大,而主題公園與區域之間的互動也成為今年業界的聚焦點。一方面,大型主題公園往往會推動區域交通、環境、生活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圍繞主題公園,還會形成涵蓋酒店、餐飲、商業、文化演出的全新產業帶。
北商研究院副院長李鐸發布年度主題公園發展報告
主題公園新模式涌現
根據北商研究院的調研,過去五年來,全球主題樂園收入持續增長,這主要得益于中國和東南亞中產階層日益旺盛的游樂需求。據不完全統計,2012-2013年間,中國共有14個主題公園開園,到2015年底前,有46家大型主題公園開張,而在今年,我國在建及新開業的大型主題公園數量超過50家。
今年本土主題公園開始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在AECOM(艾奕康)發布的全球十大主題公園集團排行榜中,4家中國企業入選,而在亞太主題公園10強中,長隆海洋王國和杭州宋城景區等入選。在游客數量增加的同時,消費者也日趨成熟,選擇性更強,國內主題樂園地域性也更為明顯。香港海洋公園和廣州及珠海長隆主題公園,最大客群來自廣東地區,而上海迪士尼有超過一半的客人來自華東地區。
在分析投資風向時北商研究院則發現,包括游樂園、文化園、科普教育、體驗園、影視基地、動漫園與植物園七大主題公園類型中,游樂園投資金額最大,占比達到48%。
不過,北商研究院也注意到,當多家主題公園在同一區域落子,如何在激烈競爭下保持對游客的吸引力,破解盈利難題,就成為急需思考的問題。根據一組被廣泛引用的數據,國內主題公園中,僅10%盈利、70%虧損、20%經營效益基本持平。由此可以看出,本土主題公園的盈利結構還有待完善。
在國外,主題公園收入中,有30%來自門票,30%為零售,40%是餐飲住宿等。按照迪士尼的普遍經營來看,樂園1元的門票能拉動8元的消費,其70%左右收益來自衍生品等二次消費。而反觀本土主題公園,80%收入還是依靠門票,20%收入靠零售,餐飲和住宿等消費幾乎為零。
當然,眼看競爭不斷加劇,在2016年中,中國主題公園也開始進行“自我革命”。不論是橫向還是縱向,發展深度都在增加,發展模式也更為創新。輕資產模式的拓展、強化IP創新、試水新技術等等都成為今年主題公園在盈利模式方面的新嘗試,也逐漸形成了主題公園在“黃金時代”的運營之術。
業內普遍預測,以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2020年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主題公園市場,屆時入場人次將為2.21億。
多位主題公園高管展開巔峰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