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進入12月以來,我國多地迎來傳統旅游淡季。除了冰雪旅游、溫泉旅游、避寒旅游、節慶旅游等項目,冬季里,很多景區處于旅游產品與游客雙雙偏少的狀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觀念、方式的改變,冬季出游的需求正在上升,泡溫泉、觀賞冰雪、體驗冰雪等項目成為不少游客冬游“打卡”的新項目。對于旅游市場而言,如何挖掘冬游需求、打好“冬季牌”、攪熱冬季旅游市場,正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冬季出游需求與日俱增
“年底休假、錯峰出行是很不錯的選擇。”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王曉琴,正在為旅游出行做攻略。“冬季是旅游淡季,機票、住宿、門票等價格較旺季便宜不少。此外,冬天游客少,也不會碰上扎堆景區看人海的情況。”
近年來,像王曉琴一樣,錯峰旅行的游客日漸增多。不少景區順應市場需求,調整經營策略,發力爭搶客源。
莫高窟的門票價格從旺季的238元/人降為140元/人,同時增開4個夏秋季不開放的洞窟;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門票價格由225元/人調整至115元/人;安徽黃山風景區門票價格由190元/人調整至150元/人……記者梳理發現,為吸引游客、恢復人氣,進入12月以來,全國多地景區推出旅游優惠政策。江蘇、山東、甘肅、浙江等多地的熱門景區已開始執行淡季門票價格或調低門票價格。
除了景點門票,出行成本也在降低。據多家旅游平臺的數據顯示,國內不少熱門旅游城市的機票價格優惠較大。成都、青島、廈門等方向機票價格出現了20%至30%左右的下降,三亞、大理、麗江、桂林等地下降了30%至40%,部分線路降幅甚至高達50%。
游客出行需求與旅游市場的調整相契合,冬季游市場日漸火熱,冰雪旅游、溫泉旅游、避寒旅游、節慶旅游正在成為冬季旅游的“關鍵詞”。據馬蜂窩旅游網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冬季,旅游熱度漲幅最高的10個目的地中,有9個位于南方較為溫暖的地區,包括廣東湛江、海南海口、云南西雙版納等,整體呈現冬季避寒游趨勢。與此同時,哈爾濱的熱度漲幅仍然高居榜首,這也說明冰雪旅游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2016年至2017年冰雪季,我國冰雪旅游市場規模達到1.7億人次,預計2021年至2022年,我國冰雪旅游規模有望達到3.4億人次。
冬游產品供給仍有短板
12月12日,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陳女士拿出手機,提前查詢適合全家周末出游的地方。在她看來,“冬季不是能說走就走的季節,一定要提前查好景區開放時間。”
去年12月,陳女士與朋友帶著家人驅車近兩個小時趕往位于懷柔區的雁棲湖景區。到了門口才發現,景區已于11月19日閉園,旺季經常爆滿的停車場門可羅雀;向北再到青龍峽景區,發現景區也早已暫停對外接待,進入了“冬歇期”。
“冬天冷,游客少,葉子落了沒景觀。河面的冰凍得不瓷實,不會開放冰上娛樂項目。”近日,記者致電雁棲湖景區,工作人員反復強調并提醒,“今年冬天雖然可以入園,但所有娛樂項目停止運營。”
冬季寒冷、缺少美景、出行不便……不少景區選擇放起了“寒假”。有景區經營者向記者表示,冬季客源少,開門迎客有可能會遭遇收不抵支的狀況。
“相較于其他季節,冬季游客確實會少一些,主要的旅游出行集中于去溫暖的南方避寒。而北方旅游市場,除了部分冰雪游,大部分市場相對冷清。”北京某旅行社工作人員劉穎欣向記者介紹,旅游線路的設計會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冬季可選的行程相對更少。
從各大旅游平臺的市場監測情況來看,目前,旅游季節性問題仍然困擾著很多旅游度假區。在冰雪旅游、溫泉旅游的帶動下,冬季旅游市場雖已“破冰”,但仍待“升溫”。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張輝表示,從市場需求層面而言,冬季旅游發展速度很快,但冬季旅游項目及產品開發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將“冷”資源變成“熱”經濟,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冬季游應注重差異化發展
“天冷也不想總宅在家里,還是想出去走走,但能玩的除了泡溫泉就是滑雪。”北京市民余女士正在為元旦去哪玩發愁,“把幾個旅游APP翻了又翻,發現都差不多,實在不知道該干什么。”
產品同質化問題,困擾著游客也困擾著旅游行業。近年來,各地紛紛將冬季游的發力點放在了特色化、差異化上。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關于做好冬季旅游產品供給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冬季旅游產品供給,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季節特點的冰雪旅游、溫泉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民俗旅游、避寒旅游等冬季旅游優質產品。
近日,北京市就集中推介了30條冬季旅游線路,涵蓋冰雪節慶體驗、冬季中醫養生、冰雪自駕休閑、冬日皇城民俗、冰雪紅色旅游、冬季美食購物、冬季冰雪游學、冰雪文博演出、冰雪家庭親子、冰雪冬奧體驗等不同產品。
“各地應梳理產業鏈,找到適合當地的旅游項目,注意差異化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員魏翔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冬季旅游實際上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涵蓋設備制造與銷售、旅游項目形成、旅游內容開發,對當地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相關服務、設施配套等。
魏翔表示:“各地對冬季旅游資源的挖掘要有所取舍,戒貪求深;要注重文旅融合,打造精品項目和旅游品牌。”
*本文來源:工人日報,作者:趙琛,原標題:《冬季旅游如何才能“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