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 1月29日,本來想利用春節假期去埃及旅游的小趙跟好友聊天時糾結道,到底是退全部團費還是延期去其他地方旅行。3月6日,小趙發現自己已經沒有選擇的余地,全球疫情形勢日趨嚴峻,恐怕一時半會難以結束,小趙覺得短期內是沒有辦法去國外旅游了。
事實上,這段時間,像小趙這樣本來制定了美好的旅游計劃卻因疫情無奈受阻“泡湯”的人不計其數。據悉,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多地旅行社、旅游景區、公共文化場館和文化經營場所等全部暫停運營,大型文化和旅游活動一律推延或取消。據相關測算,僅春節假期,文旅產業損失就超過5000億元。文旅行業成為受疫情沖擊最為嚴重的產業之一。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已經在家居家辦公近兩個月的小趙直言自己終于深刻理解了這句話的意境和美好。疫情當下,當文旅產業遭遇“黑天鵝”,無數人不得不“禁足”家中,這種想要去看外面世界的意愿似乎更為強烈了。然而,究竟疫情之下文旅產業“危”從何來?“機”藏何處?疫情過后會出現怎樣的發展態勢?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進行了一番梳理。
“危”
“疫情發生后,去哪兒網依照相關國家規定和程序對訂單進行了處理,我們在用戶預訂的各個環節強行增加提示,甚至阻止用戶下單,通過‘攆走客人’的方式,讓用戶在疫情期間出行前謹慎購買旅游產品。”一位去哪兒網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據了解,去哪兒網啟動應急機制,全員支援客服,幫客服分擔壓力,團隊協作先后六次升級疫情期間退改保障方案,為用戶處理近千萬的訂單退改需求,涵蓋國際國內機票、酒店、火車票、度假、用車等所有品類。
去哪兒網的疫情應急行動是文旅行業遭遇“黑天鵝”的一個縮影。今年1月下旬以來,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引發潛在風險,我國政府引導群眾居家過年,暫停旅游企業經營活動、關閉旅游景點、暫停影院和各類娛樂場所營業。
據有關機構參照近3年的數據測算,常態下2020年春節假期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數應在4.5億人次左右,旅游收入預計達5500億元。中國旅游研究院測算顯示,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游人次分別下降56%和15.5%,全年同比減少9.3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分別下降69%和20.6%,全年減收1.18萬億元。此外,電影業的春節檔是全年票房收入的重要部分,今年春節檔異常冷清,大年初一票房僅181萬元,而2019年同期票房高達14.58億元,票房收入僅為去年的0.1%。
3月17日,文旅產業指數實驗室發布《旅游企業復工復產現狀與趨勢調研報告》。該調研結果顯示,旅游企業對2020年度經營狀況預期有大幅度虧損的占52.9%,有10.8%預期可能破產,21.7%略有虧損,9.4%持平,預期有盈利的企業只占5.2%。此外,疫情對旅游企業用工的影響也非常顯著,調研結果顯示,有裁員的企業占27.7%,降薪的企業占16.2%,采取停薪留職的占10.5%,18.9%的旅游企業停止招聘,沒有變化的占26.7%。
該調研報告認為,疫情導致旅游行業的中小企業將面臨更加漫長的恢復期。對于大部分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區,需要盡快取消對于普通民眾的過度隔離政策,并且盡快恢復鐵路、航空等公共交通的正常運轉,確保員工能夠盡早回到工作崗位。文旅主管部門應積極呼吁,快速推動旅游企業全面復工復產。
實際上,不僅僅是國內,將視線聚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不僅對中國文旅產業造成巨大影響,全球旅游業因為中國游客的減少也“陷入窘境”,嚴重依賴中國旅游業的亞太地區正經歷中國游客缺失帶來的損失,而歐洲和美洲部分地區旅游產業也受到波及。
據悉,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強傳染性,目前全球絕大部分國家都對中國公民出入境進行了管控,根據非典疫情的影響軌跡分析,預計出境游和入境游將比國內游遭受更嚴重的損失,對于嚴重依賴中國游客的境外旅游目的地,預計持續影響將延續到三季度乃至全年。如,日本旅游業協會2月3日表示,從今年1月底中國政府暫停團隊出境旅游至3月底,預計取消赴日旅游的中國團體游客可能超過40萬人,游客數量不及往年的半數。韓國有報道稱,因疫情肆虐,韓國至中國的航線已縮減約40%,這導致韓國酒店、旅游、流通行業需求萎縮。泰國國家旅游局預計,今年來自中國的游客將減少至少200萬人次,疫情將給泰國旅游業造成30億美元的損失。
“機”
疫情是沖擊,是考驗,更是一次讓文旅行業“華麗轉身”的契機。實際上,中國經濟導報梳理多個機構的研究報告發現,多數報告認為疫情對文旅市場需求的影響只是階段性的,并不影響行業未來的長期發展態勢。更有報告認為,疫情給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戰略冷靜期。疫情的發生,會讓一些核心能力不強的企業率先退出市場,從而使旅游市場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疫情也會催生一些新的業態和模式,重塑人們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旅游企業要看清外部發展環境和趨勢,理清思路、找準方向,才有可能在疫情過去后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疫情為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契機。在3月18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表示,疫情期間,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數字文旅產業形成兩個鮮明特點,一個是異軍突起,一個是逆勢上揚。
據介紹,以線上文化和旅游內容供給,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更豐富在線服務,網絡動漫、網絡音樂、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業態的流量大增,用戶規模、日均用戶時長節節攀升,相關指標創歷史新高。疫情期間,各大在線旅游平臺紛紛推出云旅游項目。據統計,各地博物館推出了2000余項網上展覽,春節期間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眾多5A級景區開辟了線上游覽功能,一批VR文化旅游產品在網上傳播。
毫無疑問,疫情激發了新的創造力,更新了消費方式,快速加速了我國云智慧服務領域3~5年的大跨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新市場引領市場新需求,疫情之下家庭旅游消費將得到進一步的釋放,比如科普親子模式下的“居家非遺手作”、“云上旅游”、“云上美食”等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內容得到了市場的廣泛青睞。
因此,也有業內專家認為,新技術重塑了文化旅游業運行模式,要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物聯網為基礎支撐,實施“文化+”、“旅游+”戰略,推動文化、旅游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培育新業態。創新必須以人為中心,做好產品,做優服務。從需求端來看,文旅消費體驗趨向分層化、復合化、散客化、個性化等方向轉變,對應的企業也應提供精細化、多元化、專業化的產品和服務。“促進數字文化內容與互聯網旅游、智慧旅游、虛擬旅游等新模式聯動發展,離不開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設施和技術支持,特色文化旅游產品打造也有賴于地方文化資源稟賦的保護、利用和創新。加快推進地方智慧城市建設,將有助于智慧旅游產業發展。要抓住‘智慧城市’建設的大好時機,為億萬游客提供優質的‘智慧服務’,全面提升地方文化旅游品質。”該專家表示。
事實上,在此次疫情中,也普遍暴露出了文旅產業內部存在的體系化、制度化的應急措施不足問題。未來勢必將加強現代文化旅游治理體系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增強國家與地方的協調互動機制,增強文旅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協調互助機制。
“轉”
日前,揚州瘦西湖景區迎來首批大型團隊游客。而接待他們的是揚州市委書記夏心旻等領導同志,這被媒體稱為揚州“1號導游”。無獨有偶,3月23日,浙江桐鄉烏鎮的烏村景區里,桐鄉市委書記盛勇軍變身導游,與桐鄉四套班子領導同志一道,帶著桐鄉由1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旅游團”暢游烏村。
從上述各地一把手親力親為力促文旅產業恢復“日常營業”的典型案例不難發現,隨著國內疫情的日趨穩定,文旅產業“回血”在即。正如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疫情受到控制之時,就是行業發展開始恢復之時。從供需兩個方面來看,目前來看,疫情對需求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后續的消費需求或將“報復性”反彈。而從供給端來看,疫情恰好提供了一個行業磨煉內功的機會,產品和服務創新及供給能力或將由此得到提升。一旦疫情解除,將迎來供需兩旺。
實際上,近段時間,各地還推出多項舉措助力文旅行業渡過難關。如,山東研究制定了《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從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助推市場恢復活力、增強產業發展動力4個方面促進文旅產業復蘇;上海針對文旅行業面臨的流動資金緊張、市場訂單減少等痛點難點,推出金融服務舉措,精準助力文旅企業復工復產復市。上海市文化旅游局聯手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將安排信貸資金100億元,專門用于幫助文旅企業。此外,江蘇省也印發《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若干措施》,希望能抓住這波疫后“補償性消費”的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數字文旅產業也被各地作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作出了具體部署。高政表示,文旅部將從四個方面推動數字文旅產業發展:
一是落實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來幫扶企業努力降低疫情影響,增強數字文旅企業的發展信心和后勁;二是把握產業發展新趨勢、新需求,堅持正確導向,抓住5G、超高清等新技術的發展機遇,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培育新業態,鼓勵創業創新;三是擴大優質數字文旅產品供給,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發展沉浸式體驗型文旅消費,引導和培育網絡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消費新熱點新模式;四是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文化旅游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文旅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不斷融入數字經濟發展大格局。
相關研究報告稱,新冠肺炎疫情將對行業發展帶來一場洗禮,可以預計2020年會有一批同質化的企業和項目被并購或遭遇關停,企業同質化競爭或燒錢發展的比重將下降,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從創造客戶和社會價值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觸發更多有市場價值的創新出現。
毫無疑問,對于文旅企業來說,疫情過后最重要的是活下去。專家建議,這些企業一方面應開源節流,及時止損,重構自身的成本能力,縮減費用、剝離不良業務、杜絕虧損及沒有質量的增長,確保現金流,增強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要重新謀篇布局,積極完善和優化企業管理制度,加強市場和營銷的研究,強化科技的應用,加強研發升級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旅游產品,以迎接疫情之后的“報復性”消費反彈。
還有業內專家建議,鼓勵旅游消費要從激勵和調節流量兩個方面出發,通過政府補貼、強制安排旅游休閑時間等項措施,將潛在的市場需求轉化成現實的市場需求,促使旅游市場在短時期內復蘇振興。地方政府應盡早謀劃,制定旅游振興計劃,積極考慮編制促進夏季或秋季旅游業的振興計劃。建立文旅產業扶持專項基金,加大旅游企業財稅激勵、減免政策,加快文旅基礎設施建設,穩定從業人員隊伍。精心策劃旅游復蘇活動,推出“高鐵+門票”“旅游券”、餐館、旅店、零售店打折等一系列促銷活動等。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導報,作者:公欣,原標題:《疫情之下,“危”“機”交織的文旅產業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