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昨天,有兩篇文章在旅游人的朋友圈刷屏,一篇是麥淘親子創始人謝震發布的《誠懇請求相關政府部門盡快給文旅企業提供合理援助》,另一篇則是桔子酒店創始人吳海在疫情初期發布的舊文。盡管吳海后續在《已經報警了》一文中解釋稱該文寫作時大環境與現在明顯不同,文章此時的大范圍傳播很不合適,但文中涉及的問題仍引發了廣泛討論和共鳴。黃山旅游集團董事長章德輝、途家及斯維登集團聯合創始人羅軍,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以及其他企業高管都發出政府紓困的呼吁。
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朋友圈截圖
與2020年爆發之初相比,后續疫情的不斷反復,對以線下業務為主的旅游業造成了更大沖擊。謝震在文中坦言:2021年咱們國家雖然整體疫情控制得很好,但幾次疫情的短期爆發都是在最旺季的時候給文旅行業捅刀子。隨著新一波全國性疫情的來臨,“很多文旅企業就像是好不容易渡過馬拉河的非洲角馬一樣,雖然僥幸逃出了鱷魚的死亡之吻,但已經皮包骨頭,精疲力竭,經不起再一輪風浪捶打。”
疫情兩年多來,旅游業經歷著最漫長的復蘇,行業蕭條期,旅企面臨著哪些具體的困難?需要哪些幫助?紓困政策如何落到實處?更重要的是,行業該如何自救?
漫長的冬天
文旅業無疑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據企查查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超5.6萬家旅游相關企業歇業注銷。在某種程度上,新冠疫情引發了旅游業史上規模最大的倒閉或爆雷潮。
即便是存活下來的企業,也面臨著嚴峻考驗。
據謝震透露,2021年麥淘親子全年退款達到1.4億元,其中有不少比例的暑期退款按照合同法和旅行社管理條例屬于不可抗力,其損失本來應該由相關環節各自承擔,但最終為了客戶體驗都盡量由文旅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買單,相關企業作出了很大貢獻。
更難的是無法預測、難以規劃。
謝震表示,本地研學業務受益于雙減政策,去年九月份以后增長很快。麥淘的業務已經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2022年前兩個月的勢頭也非常好,但3月份疫情加劇后消費者的信心受到影響,導致暑期的趨勢很難預測和規劃。
疫情之下,行業受到的沖擊可謂慘重。正值年報季,根據近期上市旅企發布的2021年報或業績預告,疫情第三年,無論是凱撒旅業、眾信旅游和嶺南控股等旅行社,攜程、途牛等ota平臺,華住等酒店集團,還是復興旅文、桂林旅游、西安旅游、麗江股份、云南旅游、張家界等旅企,大都處于虧損狀態,僅少數旅企實現盈利。
在執惠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劉照慧看來,與2020年相比,疫情在2021年及2022年對文旅產業的影響和打擊并沒有減弱。2020年疫情剛剛爆發,所有人處于恐慌的狀態,企業也受到極大的沖擊,到了2021年,文旅企業實際上被精準狙擊,也就是說,這一年的疫情影響無論在力度和精準度上并不弱,甚至影響比2020年的時候還要更惡劣,而2022年初的這一次“倒春寒”影響更大,對整個文旅產業是一次更大的打擊。
他表示,文旅產業眼下很痛苦,依然沒有走出產業的困局,尤其是經過三年的抗擊疫情,文旅產業基本上耗光了資源,掏光了家底兒,甚至可以說整個文旅產業被摧毀,嚴重程度超預期,影響范圍大,波及酒店、餐飲、航空、景區、主題公園等行業,所有涉及線下消費的文旅產業鏈上的企業幾乎都受到嚴重的影響。
“旅企紓困”如何落到實處?
困頓時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一是自己的信心,二是來自外界的信心,其中交集之一即是政府的幫扶紓困措施的持續性、力度、可行性等,畢竟信心的保持,要有堅持下去的精神因素,也要有堅持下去的物質支持。
據執惠不完全統計,自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已有包括不限于哈爾濱、重慶、陜西、長沙、廣東和云南等省市印發了涉及文旅業紓困措施的文件,包括提供紓困補助、發放消費券、強化金融信貸支持及促進文化旅游消費等。總體來看,對處境艱難的旅游企業施以援手,幫助其繼續扛下去,同時也讓它們在目的地消費復蘇及拉動過程中發揮作用,是目的地政府部門的重要考量。
但紓困措施的有效性、持續性仍然值得關注。有業內人士分析,現金紓困補貼能夠將獲得補貼的旅游企業帶來一些直接幫助,但從現金補貼的金額來說,也只能解短時之困,給企業創造一定的緩沖時間。如果在這段緩沖時間里,企業能推動自己找到一些應對疫情的變革措施,產生一些業務突破方面的效應,那自然更好。如果沒能實現,危機依舊。
而金融信貸支持從積極方面來看,既能在短期里幫助部分緩解旅游企業的資金危機,也可能在中長遠時間里推動建立一些真正幫助到旅游企業融資方面的新舉措、新機制,這將產生巨大的效應。但現實恰在于,這既是更具實質探索突破價值的方向,也是真正落地難,桎梏明顯,目前吆喝遠大于實效的領域。
企業紓困,要自助也要他助
在謝震的文章中,希冀政府出臺針對文旅業的紓困政策是核心觀點。其表示,社保減免,哪怕只是部分減免,對企業最實惠,也最為公平。他透露,2020年上海市社保費用減免政策幫助公司全年減少數百萬元開支。這對麥淘親子的幫助很大。社保減免鼓勵留住更多的員工,企業的發展后勁就能夠保證。此外,這個政策也很公平,越是規范繳納社保的企業得到的扶持越大。
還有很多業內人士呼吁,“疫情的‘手術’要做,企業的‘鎮痛劑’也要給,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是義務,但越是在這種危難時刻,越要多方合力推動行業走出泥淖,回到正軌”。
如何幫助企業真正走出困境?除了大環境的改善,自救同樣不可或缺。
疫情在造成旅游行業停擺外,更重要在于給整個旅游消費市場帶來了更深層次的變化,加劇了文旅行業的洗牌速度。
一方面,外地長途游客量減少、消費頻次降低;另一方面,城市常住居民出省長途旅游的體量和頻次也降低。游客少進來、也少出去,兩相沖抵下,多數目的地面臨整體游客體量及消費減少、周邊游及本地游需更為倚重。
跨省游常態化熔斷下,旅企的應急能力、目的地的應急機制將更受考驗,產品服務模式、產品結構、服務客群、運營策略及目的地管理等多方面求變,必要、緊要、迫切。對于企業如何自救,劉照慧也給出自己的建議。他指出,第一、在大局上,要積極配合政府和各地的防疫政策;第二、開拓新的業務空間,比如在線上探索新的業務方向,比如數字藏品方向;第三,項目產品質量的打造提升和產品服務體系的完善正當時,為疫情恢復之后產業的復蘇做好產品、服務、業態等方面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