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復盤今年國慶黃金周,就地過節、就近旅游成為居民出現的突出特點,由此催生了露營、“反向旅游”、短途“輕戶外”、“景區+”、“宅酒店”以及鄉村旅游等特色項目。
雖然從整體出行人次、旅游收入來看,今年最后一個長假旅游的消費熱情并不如預期高漲,但各地景區仍然積極創新文旅項目,推出了多種“景區+”特色玩法,結合劇本殺、演出、露營休閑等提高游客吸引力。
不僅限于文旅項目的努力創新,國內大小景區運營者還在努力尋求IPO上市的機會。從部分景區IPO募投項目來看,大環境背景下拒絕“躺平”,加強景區基礎設施、文旅演出策劃是其突圍之路。
然而,依托于單個景點的文旅企業容易出現業務模式單一、營收結構簡單的缺陷,而旅游項目修建投入周期長、資金量大,往往很難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疊加大部分旅游景區運營方式較為傳統,監管不允許將景區門票作為營收主體,上市公司只能作為運營和服務機構管理景區。大部分景區運營公司的這部分營收無法支撐上市,使得近5年成功進入二級市場的旅游公司僅有西域旅游和天目湖。
據新消費日報不完全統計,目前計劃上市或正在排隊上市的旅游公司達14家,除正在謀求轉板的華強方特外,距離IPO最近的旅游公司也只走到披露招股書階段。
國慶景區周邊特色游,花招盡出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國慶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22億人次,同比減少18.2%,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0.7%;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872.1億元,同比減少26.2%,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44.2%。
攜程數據顯示,國慶本地游、周邊游訂單占比達65%,本地周邊人均旅游花費較去年國慶增長近30%。途牛旅游網數據也顯示,本地游、周邊游出游人數占比68%,1-2天行程出游人次占比為33%,3-4天行程出游人次占比為31%。馬蜂窩、驢媽媽旅游數據也顯示,本地游訂單較上年同期增長超90%,本地休閑度假人次占比超90%。
在周邊游帶動下,露營、騎行以及徒步登山堪稱今年國慶的“頂流”。
攜程報告顯示,國慶露營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0倍,上海、廣東、北京、浙江游客更青睞長假露營,其中上海訂單占比46%。在浙江、北京、廣東等地,2-3天的“輕戶外”旅行訂單量同比去年分別實現222%、100%、70%的增長。
據當地媒體報道,安徽黃山周邊積極迎合新旅游消費趨勢,推出了“民宿+美食”、“民宿+露營”、“登山+古風情景劇”等特色活動。南京則分別在牛首山、湯山礦坑公園推出游園會、“巡游微演藝”等活動。景德鎮則通過策劃大唐茶市、星空露營等項目吸引了數萬名游客。
由此也不難看出,在上海、北京等熱門景點之外,地處三四線城市的非熱門旅游景區游玩人數占比,較2021年提升了23%。“反向度假”風潮下,人們期待在小眾目的地的景區獲得性價比更高的出行體驗,如泉州、莆田、南平、揭陽等地旅游訂單同比增長可達數倍。
更有部分景區趁國慶旅游熱度預售景區門票、娛樂項目套餐等,景區直播“云旅游”也成為了今年的一大特色。海南在國慶期間就曾通過景區、酒店官方賬號直播帶領網友“云游”景區、“種草”景點。
景區求突破排隊IPO
旅游景區沖擊IPO并非近幾年掀起的新風潮,早在2017年,伴隨著天目湖的成功上市,A股也曾掀起一場上市融資熱。
彼時,井岡山、普陀山、西域旅游、浙江外事旅游等企業均處于IPO排隊中。而沖擊主板、創業板不成,轉身登陸新三板的旅游企業數量更是屢創新高。
與其他業務不同,依托于自然風光的大部分旅游企業存在不少限制。國家為保護景區不被過度開發,推出了《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其中的不少條款使得運營模式傳統,無法有效拓展、創新景區運營內容的文旅企業,無法通過簡單的靠山吃山“投機取巧”上市。
據條例規定,2006年12月之后上市的風景名勝類景區公司必須將門票收入剝離上市主體。同時,景區運營者不可將門票與其他觀光車、纜車、游船等服務綁定出售。
受此影響,大部分“靠山吃山”、管理模式單一的傳統文旅企業難以符合上市要求。
即便是業務構成豐富的企業,門票也是其營收的重要來源。以天目湖為例,由于天目湖旅游度假區為水庫阻塞而成,不位于住建部風景名勝區名單,2017年在擁有溫泉、酒店等業務的基礎上,其門票收入依舊可占到企業全部營收的25%左右。
近期再度提交上市輔導備案的云臺山旅游,就曾在2018年折戟IPO。
據報道,2017年,云臺山景區實現旅游收入5.05億元,其中門票收入卻占到了80%。有觀察人士猜測,門票占比過重或許是其歷經3年輔導,卻終止IPO進程的主要原因。
然而,即使有重重阻礙依舊有不少知名景區運營企業高調宣布上市。
在新一批文旅IPO企業的背后往往存在當地政府的助推和創新思維加持。
以廬山文旅為例,早年廬山景區雖然聞名全國,但卻受困于管理主體過多無法整合而遲遲無法上市。在成立廬山市后,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成為當地政府促進地區發展的重點,飯店、民宿、康養等項目陸續推進,才使得停滯了16年的廬山文旅上市有了新進展。
受近幾年數字化發展,剝離門票銷售的文旅企業,也有了從單一結構,擴展出更多“旅游+”產業鏈布局的可能。此前,泰山旅游憑借索道業務上市,被浪潮軟件收購借殼后,真正的泰山旅游運營企業難以借助二級市場資金擴展產業鏈。
2022年初,在政府牽頭下,泰山文旅集團成立,注冊資本高達50億元,將建成文化旅游產業綜合服務、開發運營、投融資平臺,整合旅游資源,突出運用泰山品牌優勢。具體方向上,泰山文旅計劃打造“互聯網+文旅”科技項目,深入推進文旅數字業務發展。
同樣在年初披露招股書的青都旅游,也計劃以上市為契機,開發綜合性沉浸式娛樂旅游平臺,加入“劇本探秘”、“沉浸式演藝”體驗元素。
不過真正的困難或許來自于文旅企業所面臨的“資金投入少-業績下滑-資金投入更少”的尷尬循環。
2022年8月,陜西旅游忽然宣布終止IPO進程。此前陜西旅游的“歌舞+晚宴”的文旅項目歷經十幾年,吸引力已逐漸下降,排演新IP則需要更多投入和時間;另一重要營收索道旅游,也因沒有投入新增線路而難以實現突破,企業營收、利潤、現金流都在近年有所下滑。此次折戟IPO,或將給該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壓力。
文旅行業投入重、慢產出,如何實現有效轉型,或許還需要更多的營銷和運營創意。
財聯社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作者 | 梁又勻
來源 | 新消費日報(cls-xxfribao-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