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這次會議的題目,是個大題目,中國式現代化文旅研究高質量發展,一網打盡??吹筋}目,我第一個想法是何為文旅研究?這也是我今天想談的第一個問題,我發現,居然沒有文旅研究,所以這個事我們得解釋一下。第二個,跟蹤時代變化,第三個,何以高質量發展?就是調查研究什么?到底做什么?最近三個月,我在全國跑了23個省,36個城市,考察了上百個項目,接觸了無數人。有一個非常痛切的感覺,行業現在太缺乏人才了。所以走到哪里,人家都說,我們服務質量怎么樣,你給我們提一提。我現在不提服務質量的要求,現在有服務就不錯了,還要談質量?沒有可能性。另一方面,現在國家總體戰略是高質量發展,自然而然旅游也在呼吁著高質量發展。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實際的課題。這就需要我們來研究。
何為文旅研究?
文旅研究,這個詞似乎司空見慣,而且耳熟能詳,實際上耳熟不能詳,什么叫文旅研究呢?說不清楚。我簡單想了一下,文旅研究,狹義是文化和旅游研究的融合,既包括文化內容也包括旅游內容。廣義則是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創造一個新的系列研究體系,形成一個學科群。這是我對文旅研究的理解。
因為我們如果談文旅融合,40年以前就開始了,且一以貫之。初期是產品融合,最早的時候是在產品層面上,旅游需要文化,所以80年代國家旅游局投資四個大項目都是文化項目,比如說北京慕田峪長城、西安歷史博物館、南京的秦淮河風光文化帶,那是旅游項目嗎?都是文化項目。為什么?因為那個時候我們主攻目標是歐美市場和日本市場,他們最關注的就是中國的文化,所以我們必須要做文化,這樣的話就形成了一個產品融合。中期是市場融合,到后來文化市場和旅游市場慢慢融了,這是在一個更大的范圍的融合。所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的認識也普遍化了。后期是行政融合,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
但是,文旅研究始終沒有跟上時代變化,基本上是兩張皮,到今天來看也是這樣。比如說學術論文,文化研究就是文化研究,旅游研究就是旅游研究,見過幾篇文旅融合,文旅研究這樣的論文呢?很少,可是我們都在唱高調,都在唱文旅融合,到底怎么融合?在項目層面,文化引導旅游發力是天然需求,所以在所有的旅游項目上,文化一定是主導的,文旅一定是融合的,需要異質化的競爭,市場需求壓著文旅不得不融合。但這只是在項目層面,在研究層面,基本上各說各的。所以多年以來,文化口的專家和旅游口的專家學者始終在保護和利用方面打來打去,也影響了實際發展。
這些年變化了。一是行政上成了一體,所以彼此見面都客氣,二是習總書記提出的活化利用思想的指引,所以現在情況好了很多。但是在學術和教育方面仍然是兩張皮,這既影響了文化的深化,也影響了旅游研究拓展。我說兩個學科題目,第一個叫做文化旅游學,我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專著?有多少論文在談這個,我不知道。但是我想了一下,這是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兩者融合的學問,這是一門新學科,突出的是理論構建。第二個叫旅游文化學。是在旅游發展中深化文化功能,兩者互補的學問,突出實際引領。
我們不是講文旅研究嗎?二十大報告不是要求文旅要深度融合嗎?怎么沒有看到深度融合的成果?當然也可能我孤陋寡聞,但是我覺得這應該是需要關注的。這兩門學問,都應該是文化專家和旅游專家共同研究的成果。從學理出發,應當形成一系列的衍生學科,構造出一個體系。而且從現在來說,不僅是文化旅游學,旅游文化學,我說的是文旅研究?,F在來看條件具備了,一是研究基礎,大家普遍感覺局限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資源開發、旅游規劃、會展經濟等領域,路越走越窄,可是泛旅游的研究越來越多。二是項目基礎,在具體項目發展中,文旅天然融合,也積累了豐富經驗,因為我實踐接觸的很多,所以深有所感。有時候覺得真是沒有文化,他們就是需要好好引進文化。但是你發現跟他們講,是對牛彈琴。我最近出差,跟一些老板談。后來我發覺,對牛彈琴,牛沒有錯,錯的是彈琴的人,你干嗎對牛彈琴呢?可是很多時候,就覺得不是一個頻道,講半天他聽不懂,跟他講什么?類似這樣的問題實際上真是需要我們發力的時候。三是市場基礎,人才需求,新興和新型的人才。復合型人才需求普遍化,現在真正缺的是這些人才。但是這些東西需要認識突破,也需要文旅研究的轉型,這是擺在文旅學術界和教育界的普遍問題。在這個領域我最佩服王恩涌先生。我跟王先生接觸很多,作為這么一個大學者,從地理學角度切入,談起旅游問題,談的頭頭是道。有時候聽王先生談完了以后,特別受啟發。這個時候,我才感覺什么叫文旅融合,但是在學理上感受不到。
跟蹤時代的變化
現在,傳統的旅游教育走到頭了,專業局限性強,學生人數下降,畢業生在旅游領域很少,堅持下來的更少。另一方面,人才成為旅游行業最大的短板,質量問題越發突出,這是我今年的普遍感覺。大家說,今年旅游能翻身嗎?翻不了身,今年的旅游只是喘過一口氣,明年才可能真正翻身,但是長遠發展取決于人才。首先取決于人才數量,現在數量都不足,其次取決于人才質量。
現在的專業性、局限性越來越強。比如說全國民宿20萬家,客房200萬間,不經意之間,一個這么大規模產業起來了,全國星級飯店45年發展現在150萬間客房,還不如民宿的數量。但是哪個院校有民宿專業?沒有。全國營地200多家,如果泛營地的概念,是3000多家,有哪個學科建設做過?我今年已經參加了四次自駕車、房車營地的會議,我說你們這么熱鬧???大家說現在形勢火爆。缺什么?缺人,缺理論支撐、學科建設,我們哪個學校想過這個事,我們眼里只有高大上這些東西。當代文旅研究發展,必須要跟蹤實際需求。
發達國家的文旅研究,融合方向是休閑學,沒有什么文旅學,但是真正方向是休閑學,對應的方向是生活方式。所以休閑學幾乎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學科體系,專業領域形成細化垂直體系。休閑學理論高度強、包容度大,專業則實用化,顯現出新的生命力。我接觸不少國外休閑研究專家,研究什么程度呢?研究到殘疾人休閑、婦女、兒童的休閑,細化到這個程度,休閑心理學、休閑歷史。后來我問一個問題,怎么沒有看到你們有休閑經濟學呢?他們想了半天,那個時代我們已經過去了。也就是說,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休閑學已經是一個高度包容的、更綜合的、理論性也更強的這么一個大學科。社會沒有到這一步,產業沒有到這一步,理論也到不了那一步。問題是我們現在社會和產業都已經到了這一步,研究沒有跟上。
所以,這是現在的一個核心問題。第一是現在的認識跟不上現實變化,這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還局限在我們這么幾個專業,嚴格說已經有點落后的學科,但是不會淘汰,因為產業始終存在,支撐學科的基礎也存在,但是也有點落后。問題是現在的認識跟不上現實的變化,現實是什么?五彩繽紛,變化是什么?是迭代和更新。第二是學科建設跟不上認識深化。我們現在的認識已經深化到一定層面,但是學科建設跟不上,這是很自然的,學科是對實踐的總結,是把它上升到科學高度必有一個滯后的過程,但是不能毫無反應。不說學科建設,研究層面應該能夠跟得上,但是很遺憾,現在也跟不上。第三個,現在的教育管理跟不上學科建設。一個學科培育多年,好不容易形成了,突然發現落后了,甚至被時代淘汰了,無法容忍,辛辛苦苦一輩子心血,落后了,那怎么能行???
這兩天我在準備一篇文章,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而且感覺這個問題很深也很大。從旅游發展的歷史來看,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資源化階段,大體上我們八九十年代以資源為主導這個年代,所以那個時候大家一說就是旅游資源如何豐富,后來我問,哪個地方旅游資源不豐富?20年前,我們搞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國家標準的時候,討論了半天旅游資源到底怎么定義?這個定義到現在也不過時,能夠形成差異性,對游客產生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資源,這就叫旅游資源,這是一個泛旅游資源的概念。可是直到現在,還再說這些事,已經完全過去了。很簡單,我們一流的旅游資源轉化成產品80年代進入市場,二流90年代進入市場。現在我們還有沒有開發的旅游資源嗎?也就是說,資源化的時代,資源開發的時代已經遠去?,F在如果勉強說資源,是環境旅游資源,社會旅游資源,生活旅游資源。
第二個階段是產品強化的時代,這就是現在所處的時代。這個時代會長期留存,不像資源開發,資源開發實際上已經淘汰了,產品強化這個時代長期留存,但是這種長期留存也會轉化。
第三個時代叫場景化時代,這個時代正在來臨。這幾年全國有三個火爆的城市,網紅的城市。第一個西安,西安叫倚老賣新,不是倚老賣老。西安做了什么?做的是時尚,無論是大唐不夜城,還是長安十二時辰,乃至長恨歌等等,但是兵馬俑始終保留著,總體來說西安倚老賣新,以新帶老,做了一把時尚。他做得是產品嗎?不完全是具體產品,做得是場景。我今年看長安十二時辰,深深感觸到什么叫場景化、什么叫沉浸式。第二個長沙。長沙也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但是對于長沙,感覺完全是一個娛樂的城市,歡樂的城市,這么一套東西,這套東西跟歷史文化有關系嗎?有關系,但是這種煙火氣,這種市民氣、市井氣,完全跟歷史搭不起來。它的產品到底是什么?也是場景。第三個是淄博,不用多說了,淄博培育的也是一種場景。乃至最近的貴州,村BA、村超,這些只是比賽嗎?不是,也是場景。
所以,場景化的時代已經來臨。這樣的話,從資源化到產品化、到場景化,在學理上怎么把它歸納總結起來?怎么把它提升到理論的高度?我覺得這就是對學界的挑戰。我這種感受是跑出來的,我的工作習慣是什么?比如說半年沒有出門了,我一句話也不說,因為缺乏實感。這三個月,密集調研,高強度這么跑,跑下來有發言權,有感覺。所以實踐中提煉出來的觀點,不能說是理論,只是觀點,但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是有生命力的。
所以很自然,我們下一步的方向,如果真正講文旅融合,就是休閑學。這樣的話,完善一個新的學科,引發一個新的體系,我覺得這是我們學界應該有的任務。
何以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我歸納十點,叫高質量決策、高質量謀劃、高質量項目、高質量產品、高質量運營、高質量服務、高質量科技、高質量人才、高質量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格局。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一談質量就是服務質量,那是局限在原來小旅游領域來談,現在不同了,文旅研究,文旅融合大格局,現在新格局也已經顯現。自然而然的問題是什么?文旅研究如何高質量發展?勢必會給我們提出來。我們現在有一套院校體系,內卷,規則嚴密,以文獻印證文獻,以觀點論證觀點,圈子里面自己熱鬧,挺好,大家這碗飯還可以吃下來,學生們湊合聽聽,滿意不滿意也不管,反正這是我的任務,再加上我們的現在的學生對實踐了解不多,對社會了解更少,拿上文憑就完了,這樣一個狀態,還高質量發展?我看不出來。另外是一套科研體系。這套科研體系,對應政府,高調運行,科研人員唱的都是政府高調,那還要你干什么?這一套,政府官員說完了,你無非是在注釋政府官員一些話,有意義嗎?所以,如何關注行業,如何對應實踐,如何謀求發展,這是我們真正需要研究的。
全面深化文旅研究,第一就是一體化,文旅一體化,這是第一個題目,這個題目也是我們現在眼前最大的難題。旅游弄點文化的事不難,文化弄點旅游的事也不難,在于什么?肯不肯放下身段?文化專家有什么了不起,你也是吃碗飯?有那么高大上嗎?產生大師級的人物,這個歷史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都是職業性的,說俗了是吃碗飯,實際上就是職業性??墒呛煤玫难芯恳幌挛幕瑏碜⑷氲铰糜晤I域,這倒是真正需要做的事,這就是一體化。
前年在貴州丹寨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會議,那個會上我發言,發完言之后休息一下,有一半人出來了,跟我說,聽下來,你發言最好。為什么?接地氣。因為丹寨是王健林投資的,所以我對丹寨做了一些評價,提了一些建議,他們給王總匯報之后,王總在北京專門約著吃了一頓飯。我就問王總,怎么想起約我吃飯?他說你的發言太好了,說出了很多我們意識到但是沒有說出來的話。我當時很欣慰,這就是專家的作用。因為在幾年以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旅游不需要野蠻人》,也是王健林說,要讓迪斯尼20年沒有利潤可言,就在那里冒叫。王總就說我不是野蠻人,我是文旅人,王總也是文旅人,實在給文旅人長臉。但是反過來說這個事,這個一體化很難。
第二,占高地。理念上我們要占住高地,不能老被動,老當被告這不行,同時實踐上占高地。因為多年打架打煩了,我后來想,占領高地,琢磨一個新題目,創造未來文化遺產。這是在靈山,我和吳國平一塊,聊出這么一個題目來。自然遺產是老天爺給的,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給的,我們這一代人給后人留什么?就留建筑垃圾嗎?提煉三句話,今天的精品,明天的文物,后天的遺產,所以我們要創造未來文化遺產。開了一次會,樹立這個理念,出了一本書。新建教授、呂教授都參加了。人家評價這個書,題目太好了。幾個人一塊開了一個會,分一下工,一個禮拜拿稿子送出版社,再一個禮拜印出來了。我就想搶占理論高地,之后我們又開了一次會,給全國12個創造未來文化遺產的示范單位發牌,現在準備第三次會。很自然,文旅研究也需要搶占理論高地,需要各個方面的專家,但首先需要我們的主動。
第三,接地氣,一個實用性的學科,如果不接地氣,不知道實際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做,能行嗎?反正我就是這樣,感覺不接地氣就出去跑,什么時候跑不動了,就不說話了。當然,我是一個江湖學者,沒有這么多束縛,也沒有這么多要求,自由身,大家說你的情況很難得,關鍵是有沒有這個意識。
第四,育人才。確實需要培育一批新的人才,尤其是這種復合型的人才,太需要了。比如,現在說我們已經開始了場景化的時代,場景化的時代需要創意,需要設計,需要營造氣氛。我們現在能培育這樣的人才嗎?這樣的人才都在市場上產生,都是公司在培養。因為我們的老師也不懂,當年我們酒店管理這一套,不就是從引進國外的教材,翻譯教材開始嗎?慢慢加入我們的內容,慢慢這個產業培育起來,我們這套體系建立起來?,F在也是,我們面臨著二次創業,這些東西什么都沒有,教材有嗎?沒有,教師也沒有。需求有嗎?大把的需求,如果現在能夠培養出500個場景化時代的文旅人才,保證一搶而空。
最后,促發展。因為我們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我們的人才素質,這是根本,培育民族的未來。但是一個最直接的目標,促進行業發展,問題是,我們行業是什么行業?我們自己說不清楚了,現在要說清楚什么叫文旅行業都很難,也沒有必要說清楚。
旅游研究四個層面,用旅游語言描述狀況,用理論觀點解釋問題,用綜合眼光分析結構,用科學態度探索規律,這是旅游研究四個層面,現在應該說基本做到了。一開始的時候,看的第一版《旅游經濟學》,王立剛教授的,基本上是用政治經濟學的框架語言在說;第二本是南開林南枝教授的,是用西方經濟學的框架來描述?,F在我們可以用我們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狀況,這就是一個質的飛躍。但是一步一步,四個層面,尤其是在規律性的層面,差的很遠,比如說我碰到很多情況,批評這個事不行,為什么不行?違背規律,違背什么規律?違背經濟規律。我就說不出違背旅游規律,為什么?因為我所看到的旅游規律實在是不多,能夠讓大家掌握,成為工具,來加以分析應用的更少。
簡單歸納一下,80年代是以地理學為中心的資源開發,這個時代過去了,資源開發這個時代過去了。90年代是以管理學為中心的行業推進,這個時代沒有過去,但是需要變化。新世紀是以市場學為中心的泛旅游發展。現在轉型期,是以多學科合作為中心的深化促進,多學科,包括美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消費學、市場學、管理學、經濟學、地理學等一堆學科的綜合。從理論來說,最早我們說勞動價值論,之后說服務價值論,然后是消費價值論,之后是市場價值論,現在進入了體驗價值論和生活價值論,前面都有專著,而且都可以汗牛充棟,但是體驗價值論專著很少,生活價值論專著更少,這是學科的空白,這也需要我們來補足,但這一定不是一個專業的事情。如果到現在還是專業性的思維,實際上已經錯了,不需要專業性思維了。
一個偉大的事業,需要哲學,一個追求前景的產業,也必須追求哲學,哲學涵蓋一切。這不僅本體論、方法論這些傳統概念,是價值觀,是精神追求,是探索終極。旅游發展首先需要研究市場,其次研究市場和產品關系,建設一流的產品。第三個需要上升到文化層面,有文采則行之久遠,但是說到根本需要提升哲學層面,最終是美學層面,這也是我們現在最大的短板。提升審美趣味,提高審美水平,尤其是官員和開發商,是短中之短,官員和開發商審美趣味和審美水平,基本上決定一個地方審美趣味和水平。我們看了這么多拙劣的東西,還稱之為作品,這是下一步文旅發展最大的短板。所以要追求旅游的美,達到美的旅游。
這樣的話,旅游首先是一個領域,旗下是無數行業,有傳統的、用新興的、有潛在的、有未來的,旅游業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是一個領域。因此,旅游的發展有多方面意義,政治意義是以人民為中心、社會意義是滿足人民群眾幸福追求、經濟意義是拉動發展、環境意義是生態促進、文化意義是全面促進和提升、生活意義是提高品質。尤其是新時代,旅游業不能再局限于經濟產業。旅游轉型首先是要對應新時代新形勢,同樣,我們面臨研究轉型,這個研究轉型是什么?一是重新定義旅游,旅游是生活。個人的旅游是生活的一個過程,大眾的旅游則是社會長存的生活方式。休閑是生活追求,是體驗生命價值,是文明的彰顯。二是重新定義旅游業,是生活服務業的前端和高端。生活服務業是大領域,旅游是生活服務業前端和高端。段強會長曾經提出,旅游業是生活方式服務業,為什么呢?生活方式引導生活內容,豐富生活體驗,提升生活品質。
最后說下來,旅游元哲學:契合人性。違背人性的東西不是旅游,旅游元理論:符合常識。非得把簡單的事符合常識的事弄的讓人聽不懂,這就叫專家了?深入淺出才叫專家。旅游元基礎:生活追求。從生活出發,來謀求旅游發展,全面認識文化旅游業。
說到底,全面認識,全面推進,就需要文旅研究的深入發展,尤其是轉型。一定意義上,轉型也是一場革命,甚至是我們自己革自己的命。我今天說了一堆著三不著兩的話,也沒有指導學生們怎么作論文,我也不會寫。也沒有給老師們提出來下一步該怎么辦?我也不會說。但是我知道行業需要什么,我知道下一步發展需要什么,我也希望我們能夠結合實際、深入實際,研究需求的發展。學科創建很難,但是開始進入并不難,這就像當年一樣,我們開始進入的時候是第一批,也走下來了。所以,我們文旅研究轉型的時候,也面臨著二次創業。這樣一個時代,給青年學子提供了無數的可能性,需要開拓思路、開拓眼界,抓住這種可能性。我也希望能夠抓這些新題目,迎接這個新時代,尊重這個時代,發揮時代優勢。
本文整理自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于2023年6月18日在中國青年旅游論壇的發言/來源: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