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6月8日,由執惠主辦,左馭、春曉資本、源和資本和品途集團協辦,主題為“趕潮·謀變”的《2018CTCIS第三屆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在京召開。大會從文旅扶貧、中歐旅游年、文旅投資與運營創新、目的地產品創新及營銷與文化傳播創新、文旅產業融合創新等多維度、多角度全方位解碼中國文旅業的發展邏輯。祥生小鎮集團執行總裁郭亞出席本次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
郭亞表示,當前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都處于一個很大的潮流上,很多人都在談論,但如何真正的策劃設計并落地運營,其實還面臨很多挑戰和困難。
郭亞認為,我們在對某一個具體的鄉村做鄉村振興、在對某一個具體小鎮做特色小鎮時,我們首先要分析它所服務的客群是什么,只有客群分析清楚,開發特色小鎮和推進鄉村振興時的邏輯才會成立。同時,我們還需要有產業,如果小鎮沒有產業,任何事情都不能長久,形成不了當地經濟的持續增長或者帶動就業。
以下為郭亞演講全文:
(本文根據演講實錄整理而來,執惠略做刪減)
感謝執惠請來這么多行業大咖,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發展特色小鎮,助力鄉村振興》。
當前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都處于一個很大的潮流上,很多人都在談論,但如何真正落地,其實還面臨很多挑戰和困難。
當我們看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時,首先會講特色小鎮選址,前期定位、融資、建設、運營、IP導入、品牌都有很多挑戰,甚至當特色小鎮開發同時,對當地文化和資源的深入挖掘,對當地原有產業進行升級,甚至如何導入一些新的產業等等,都是必須面對問題。
行業當中通常喜歡把特色小鎮分類,比如文旅小鎮,康養小鎮,科技小鎮,產業小鎮,農業小鎮等。對于具體某一類型的小鎮,例如文旅小鎮,我們又可以切出來很多種場景,比如說要有一些休閑農莊、主題旅游、鄉村景區、度假目的地、社群活動等等。很多專家也提出,小鎮需要共生共融,里面的場景要有自然和城市的,本地和外地的....會提出很多理論體系。因為是新生事物,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如何建設,很多時候沒有一個人能說得清楚,不同專家、不同行業、不同業者,側重也各不相同。今天我想從聚焦產品和落地角度,拿出祥生小鎮具體的三個特色案例給大家做分享。
祥生小鎮集團開展鄉村振興建設的四大目標:宜居、宜業、宜游、宜養
其實我們這里面有四個小目標——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為什么是“四宜”,只有三個行不行?如果只有三個,鄉村振興能不能做出來,特色小鎮能不能成立?每個在場小伙伴可以把自己帶入一個場景,如果我們去組一個團隊去振興自己的家鄉,我們應該怎么做?
這個時候,首先我們要分析,如果我們對某一個具體具像的鄉村做鄉村振興時,或者拿到一個具體小鎮做特色小鎮時,我們要分析客群是什么?
主要客群無外乎四個層級,第一就是處于基礎層的旅游觀光客,整個旅游觀光客單價在30到200元之間,不過夜。再一個層級就是過夜在500到2000元之間的度假旅居客,他們是高品質住宿、追求精神享受的高等人群,一般住1-2晚。再上一個層次就是在地創業者或就業者,包括新鄉賢回歸、大學生返鄉創業等。再往上是特色小鎮里的居住者,可能是原住民,可能是搬進來的新居民。我們分析清楚這四層客戶,理解他們不同的訴求,對應出不同的產品和運營模式,再談發展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時,邏輯才會成立。
我們提出一個做鄉村振興的“1+6+X”邏輯,最左邊的1就是宜居,我們希望這個地方滿足一個生活環境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做舊房改造,要做民宿建設,要提升居住的整體環境,要把小鎮配套配齊。
最右邊的X就是宜業,意思就是產業支撐。如果小鎮沒有產業導入,運營就不能長久,這也是目前大量地產企業轉型所遇到的瓶頸,因為沒有產業帶進來,形成不了當地經濟的增長或者當地的就業,這個邏輯不會成立。所以剛才很多小伙伴分享的時候,不管是夜游還是演藝,不管是動漫還是虛擬現實,都帶著很強的產業集聚效果。我們的方向是希望在未來小鎮當中,形成符合每個小鎮特色和當地資源稟賦的具體產業。
祥生小鎮目前所建設或運營的小鎮,涉及了五個特色產業,比如有體育、影視、航空、根雕、富硒等。
中間的六個維度是我們希望植入的具體業態,也就是宜游和宜養,然后我們會根據“1+6+X”的邏輯,具體去落實項目。根據每個小鎮的特色,各維度的配比會有對應調整。
祥生小鎮的母公司祥生地產集團全國排名32,今年產值超千億。過去三年,祥生小鎮在16個城市布局30余個小鎮項目,部分已經進入運營階段,或者邊建設邊運營。這里我們選出三個不同類型的特色小鎮,來看看如何實現不同主題下的鄉村振興。
第一個項目是旅游主題的,也就是在浙江湖州的南潯國際文旅小鎮,占地9.7平方公里。這里面我們規劃了很多業態,有四個大分區,每個分區兩到三平方公里,各分區有不同的主題。
我們把其中一個主題拿出來做“一帶一路”國際風情小鎮,這里面我們第一批建了六個場館,場館有俄羅斯、意大利、泰國、英國、法國等不同的地域特色。這里的邏輯是什么?是不是建完以后變成上海世博會,我們做觀光經濟,通過門票變現?當然不是這樣。我們會植入演藝,融入生產與生活,要與客戶有溫度的交互,通過沉浸式體驗形成二銷,形成長時間逗留。
做到以上內容,我們認為還不是鄉村振興的邏輯,我們如何做鄉村振興?我們提出了“一帶一路”主題之下的鄉村振興,也就是說企業、政府和俄羅斯的某一個城市成立平臺公司。這個邏輯是怎樣的?
第一,我們引入不少于5家俄羅斯當地企業,分別做冰淇淋、套娃、蜂蜜、精釀啤酒等,他們會提供不少于50人的外籍,到小鎮里生產生活并定居,然后我們聯系本地企業提供原材料或加工服務,這樣形成了中俄企業之間的生產經濟往來,形成了某種產業傾向。
第二,我們把很多長三角周邊俄羅斯留學生引到我們這邊來創業,然后再把學習俄語的中國學生引入到這邊進行孵化和創業。這些人就會在這里居住下來,居住本身就是一個場景,打造很多生活狀態,很多游客就會導入進來。通過這樣,“四宜”才會成立,這個模式組建過程中,我們會對當地文化進行挖掘,比如說絲綢、湖筆、蠶桑等。這是我們所做的的旅游主題之下的鄉村振興。
第二個要介紹的是貴陽市的開陽富硒小鎮,規劃面積74.6平方公里。這里有富硒農業,項目所在地周邊有600余家農業企業,富硒枇杷和富硒茶葉都是著名的國家地理標識,區域內還有4A級景區等等。我們怎么樣對它進行打造?能不能做鄉村振興課題,運營邏輯能不能成立?
我們做了幾件事,首先是試圖把一個農業的123產聯動,我們建造了一個農業富硒研究院,整合了富硒種植和養殖工廠,建造了一個整合富硒產品加工的觀光工廠。此外,我們還成立了整個貴州省的富硒交易平臺,從研發、生產、加工到銷售,最終形成了一個123產貫通的富硒全產業鏈。
我們通過鄉村旅游把區域內的濕地、溶洞還有礦坑進行提升打造,策劃對現有景區進行升級,形成鄉村旅游的產品模型。在富硒農業這個主題下,鄉村振興怎么做?我們重點做兩個課題,第一是整合泛農業六次農業的橫向打造,這里有IP進來,產業進來,二銷進來,同時,我們會對美麗鄉村和配套設施進行建設,把這些好東西留給當地農民。
最后一個項目,是浙江諸暨市的楓橋鎮,這里有很強的文化標識,今年是楓橋經驗55年紀念。在挖掘當地文化時,我們把部分村子的古村落維修翻新,把知名的失傳的非遺傳人找回來,帶有濃厚當地歷史傳承的文化演藝就出來了。同時,我們吸引本地大學生回來創業,和我們一起成立合作社,一起去經營。我們從文化挖掘基礎上實現鄉村振興。我們基于“楓橋經驗”里面有自治自律、半耕半讀、自然共生、鄉村振興的邏輯,在里面做度假、康養、文化創意,形成了文化創新主題下的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下的邏輯思考
總結一下,我們祥生小鎮通過幾年時間,用一個文化創新主題,一個富硒農業主題,一個全域旅游主題,分別去探尋支撐鄉村振興的工作。但是我們需要考慮三個問題:
第一,鄉村振興怎么說、怎么做。說的好不如做的好,很多方案、很多理論體系方法特別成型,但最終核心是落地做什么東西,一旦策劃做錯了就是無效投資,導致效果完全不符合預期。
第二,服務誰、誰受益?我們定位要服務四層客戶客群,他們的具體訴求,反映出我們的產品運營體系設計。最終誰受益?應該是當地政府,運營企業,更要有當地老百姓。
第三,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這是所有特色小鎮鄉村振興中很多企業刻意規避的課題,只講社會效益,我要造福一方,提高當地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但是如果不算經濟邏輯,這個就不會長久。所以我們在整個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建設過程當中,與政府或合作伙伴充分溝通,把基礎設施完善,公建配套投入,一二級聯動開發,產業導入優惠政策都聊清楚、說明白,尤其與當地政府對接好,才能把落地產業導進來,把鄉村振興工作落到實處。
這是祥生小鎮的思考邏輯,美好生活、鎮在發生,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