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每一個影視公司,都有一個迪士尼夢”,這是影視行業最常說的一句話。市值萬億的迪士尼,成為了影視公司夢的標靶,每天都有無數個懷揣著夢想的箭頭朝著迪士尼的中心射去。
而迪士尼真正強大的中心是什么?是內容?是票房?是,但不完全是,迪士尼真正強大的法寶是完全可以實現封閉生產的閉環。這一點,是無數影視公司的夢想。
但根據國家旅游局披露的數據,2017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50.01億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4億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1%;全年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而2017年,內地電影市場的大盤僅有558億,其中近一半屬于海外分賬片。
這是典型的“杠桿原理”,而杠桿自身實力如何成為了成敗的關鍵,這就是國產迪士尼的夢想之所以屢敗屢戰的原因。
當華誼電影世界伴隨著《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正式開業,此時質疑當年華誼兄弟的去單一化是不是已經不妥了?
當一個個疑問拋過來,似乎不得不審視當年華誼兄弟的策略目的是什么。但無論如何,從結果來看,華誼布局多年,終于依靠自身證明了自己“含冤“,實景娛樂也必然會成為國內電影公司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布局核心。
但實景娛樂,果然是一帆風順,成為下一個風口了嗎?
1、集體“去電影單一化”,究竟是自營還是聯營?
如果說去電影單一化是錯,那么最先錯的是迪士尼。由于迪士尼對于電影全產業鏈的開發,才引起了一系列的跟風。在好萊塢,電影票房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不足25%,而國內絕大多數還停留在一半。
去電影單一化的矛頭,究竟該指向誰根本不需要動腦思考。雖然國內電影票房仍然在高速增長,但從頭部集中化趨勢出現來看,市場趨于飽和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當頭部趨于集中穩定,傳統的電影收入模式必然會出現危機,電影公司需要新的增長引擎來帶動。
另外,如今國內正在掀起新的文旅浪潮,地產項目的開發需要更多文化品牌的樹立,從這一點來說,華誼兄弟似乎也提前嗅到了未來的風向所在。
從華誼開始,隨后萬達、光線、華人文化、樂創文娛都相繼入局了實景娛樂,幾家公司在線下實景項目的總投資超過了千億規模,其中數百個實景娛樂項目處于建設當中。
可以看出,當一家平臺型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必然需要更多的變現渠道。相比實景娛樂可以帶動的吃喝玩樂一體化消費,還是衍生品線下銷售,其市場空間遠遠大于處于下滑趨勢的電影票房。
集體去電影單一化,是必然之選,進軍實景娛樂也是必然之選。但擺在所有公司面前的第一個焦慮,是究竟選擇自營還是聯營。
自營模式更靠近迪士尼,在利潤收入方面也更為可觀。聯營模式則需要尋找更合適的伙伴,在利潤方面自然也要分割出很大一部分。當然,利潤越大風險也越大。
選擇哪種模式,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公司的實力,還有對于其他行業的把控力、市場趨勢的解讀能力和政府機構的公關能力。
從目前來說,華誼兄弟已開業的馮小剛電影公社和電影世界,都屬于自營模式。前者2017年營業收入78501.96萬元,營業利潤11182.11萬元,凈利潤8284.17萬元。后者在投資力度更大的情況下,野心顯然也更大,聲稱要建成前者的2.0版本。
但并非所有的自營模式都可以成功,2014年12月20日,位于武漢的萬達電影樂園率先開業。然而在投入運營了19個月后,總投資為38億元人民幣的武漢萬達電影樂園就宣告停業整頓,至今沒有開業。
從實景娛樂的第一次跟風,到頻頻出現危機,再到地產企業紛紛尋求文化合作,聯營模式的優勢似乎開始凸顯。起碼華誼兄弟未來的實景娛樂項目,看上去聯營模式更多一點。
2、輕資產模式的焦慮,中國電影品牌的一次大考?
公開資料顯示,華誼兄弟目前已經出資設立了11個實景娛樂項目。除了蘇州外,其他項目都是這種和當地政府、地產開發商合作的“輕資產模式”。
據悉,華誼兄弟絕大多數出資比例在10%左右。其實以聯營為主的輕資產模式優勢非常明顯,影視公司僅需要提供品牌授權,依靠自身積累的IP資源來靜候反哺即可,本質上影視公司的實景娛樂項目在于建立自己的閉環,并非渴望著進軍文旅產業。
但即便是輕資產模式,對于影視公司的考驗也是相當大。其中,這算是中國電影品牌的第一次大考。
馮小剛電影公社之所以可以成功,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海南本身就是一個旅游勝地,本身就具有非常旺盛的旅游基礎;另一方面在于,馮小剛依舊長期活躍在影視一線,有著充足的曝光度。
但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原因,也總是容易被忽略,即相通的文化語境。海南近兩年基本上成為了“東北人的海南”,北方人大量南遷享受沙灘美景,而馮小剛電影本身就具有典型的北方氣質。所以,在文化語境上是相同的。
這一點看上去無關緊要,但實際上影響很大。倘若將電影公社建立在廣西或者云南,同樣是旅游勝地,但產生的效果可能截然不同。
而此次開業的電影世界,雖然在整體規劃上更成熟,但是最大的問題在于蘇州是否和《狄仁杰》這一品牌有著共通的文化勾連。也就是說,前往蘇州旅游的核心人群,是否會將電影世界作為旅游主要目的地之一。
倘若做不到這一點,電影世界的優勢可能和迪士尼主題樂園沒有太大的差別。除了特殊的核心項目之外,又靠什么來吸引受眾呢?這其實是對國產電影品牌的一個考驗,考驗其覆蓋人群是否足夠廣?帶動消費的能力是否足夠強?
但除了馮小剛的電影公社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外,其余項目仍然處于一個尋找的狀態。
3、“國產迪士尼”存天然短板,服務對象應瞄準新中產?
想要讓“國產迪士尼”盈利,關鍵在于搞清楚主題樂園的核心受眾是誰?
其實國內電影市場和好萊塢最大的區別在于,國內很難形成真正的IP。IP首先需要一個較長的培養時間,其次也需要不斷的更新來保持生命力。而能夠產出這種IP的,絕大多數都是動漫IP。
因為從小開始接受IP的熏陶,在結婚生子后仍然可以接受IP的文化輸出,這本質上就形成了一個循環鏈。但國內的動漫IP,值得主題樂園開發的有幾個?滿足兩方面要求的又有幾個?
國內的很多“自稱IP”都是真人電影,真人電影的受眾很難輻射到兒童。但真正推動文旅消費產生的恰恰是兒童,這就是“國產迪士尼”最大的天然短板。
就拿華誼兄弟的電影世界來說,其中最體現新意的項目適合兒童娛樂嗎?它的受眾是否存在極大的片面性,僅輻射20-35歲的年輕人呢?而這一群體帶來的消費,是否足以支撐電影世界盈利呢?
很難講,起碼幾年之內,除非電影世界有著更全面的布局,否則很難講電影世界能否盈利。
所以,想要發展實景娛樂,最需要瞄準的就是新中產階級。在沒辦法初步影響兒童的情況下,盡可能通過想象力征服年輕父母,然后帶動兒童消費,從而慢慢建立一個以服務新中產階級為主的生態閉環。
但遺憾的事,國內絕大多數實景項目失敗的根源在于把實景項目當作一個純文景項目去運營,誤以為只要有文化品牌就可以比傳統的旅游項目具有吸引力。
但其實,旅游的核心人群往往是老年人和兒童為帶動源的,它的本質驅動力是整個社會人群的兩個極端。為此,出發點就有偏差的實景娛樂,往往會出現危機。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萬達電影總裁曾茂軍就坦言:“中國實景娛樂產業,在3-5年內會嚴重過剩。”盡管如此,絕大多是業內認為過剩的原因在于缺乏獨特的品牌競爭力,所以深度挖掘可以實景化的IP。
于是,唐人街探案可以實景、狄仁杰可以實景。但當系列開發遭遇瓶頸活著創作間歇期時,實景娛樂項目的核心就被鎖住了。所以,無論是選址還是持續更新能力,都應該建立在明確受眾主體的基礎之上。
實景娛樂必然是電影產業的下一個重點,只是焦慮,緩解了嗎?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第一院線”,(ID:dyyx360),作者:龐宏波,原標題:《實景娛樂產業的三個焦慮,600億電影如何撬動90000億文旅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