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日,易到用車傳出大裁員的消息。易到用車的官方聲明模棱兩可,稱“所謂的裁員,是公司業務中正常的人員流動”,而針對傳聞的裁撤海外事業部和公共交通事業部,易到用車表示“是模式升級”。
不管真相究竟如何,這家曾經的專車領域老大重新放在聚光燈之下時,已經物是人非。根據易觀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的專車市場,滴滴打車、Uber和易到用車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8.3%、10.9%、8.4%,而一年前易到用車在專車市場則是絕對的老大,易到用車為何會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呢?
首先,滴滴和快的采取了一個迂回的戰術,先大量燒錢發展免費的打車業務,快速積累乘客和司機資源,然后切入專車業務。易到用車則采取策略則簡單直接,就是直接做專車。滴滴一開始走的是B2C業務,而易到用車則開始主要市場是商務租車業務,是B2B到B2C業務,這決定了兩者的基因不同。
有人舉了個例子,易到用車因為是做B2B的基因,所以對于預訂這塊是優先保證的,舉例來說,如果有人定了一個上午12點的車,那么搶到這個預訂業務的司機將在12點之前不會被派其他活兒,這讓很多司機少了很多活兒,司機必然會流失,司機的流失讓乘客很難叫到車,進而惡性循環,影響了易到用車的發展。
其次,易到用車攤子鋪得太大,犯了不聚焦的錯誤。易到用車并非沒有想過先做打車業務,然后反哺其專車業務,早在2011年易到用車就推出了一個名為“打車小秘”的業務,這和滴滴打車、快的類似。但是連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自己都承認這是一個不成熟的半拉子工程,體驗不好就不難理解了。一方面打車小秘這樣的產品不完善,一方面易到用車又同時進入了多個領域:易到巴士、試駕、代駕等等,這必然會導致資源分散,很難聚焦優勢兵力,在關鍵點實現突破。
易到用車遭遇困境,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生不逢時。任何公司的成功,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易到用車實在是因為生的太早了,以至于一出生就要自己獨自抵擋來自監管部門、傳統勢力的壓力。翻開去年的媒體報道,“易到用車等被指黑車”、“易到用車允許私家車參與經營被指違規”等非常多。易到用車還因為監管影響了并購和融資,如果放到現在,有這么多專車平臺,無論是司機還是乘客都體會到了專車的好處,一起搖旗吶喊,和去年此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這或許與周航的特點有關,比較理想主義,但有時候理想者會遇到堅硬的現實,碰得頭破血流。根據媒體報道,周航的夢想是構建一個共享的用車社會,其曾經聯合奇瑞、車聯網公司博泰成立了一個名為“易奇”的合資公司。這個公司的夢想是打造全球第一款用于共享的智能互聯網純電動車,那時候你將不用再買車,而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租用,易奇的車將生來共享。據說,易奇還會向無人駕駛的方向發展。
必須為這種有夢想的人和公司喝彩,但是現實又很殘酷,面對滴滴、Uber的咄咄進攻,尚比較長遠的夢想有時候需要收收。易到用車,快收收心,去迎戰吧,敵人已經打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