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8月13日,打車軟件自推出后一直存在爭議中,且不說在我國各地遭到各家出租車公司的抵制,就連國際打車軟件Uber在全球市場上也不是一帆風順。
國內打車軟件滴滴打車最近也不太平,這次吐槽的卻不是司機和政府,而是用戶。
據媒體報道,北京一位用戶在暴雨天叫滴滴打車時遭到不同程度的加價,對于習慣了補貼習慣了各種優惠的用戶來說,遇到加價還是頭一次,覺得難以接受,“有點被當韭菜割的感覺”。
有網友表示,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就不會在需要服務民眾的時候借機魚肉百姓。對此,滴滴打車負責人的解釋是,調價并不是盲目的,目的是通過價格協調市場的供需。滴滴表示,如果不采取相應的價格鼓勵措施,那肯定會造成很多人打不到車。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滴滴快的臨時啟用了尚處于調試階段的“動態調價”系統。負責人說:“在這個動態系統的調節下,當晚18時到22時,通過我們平臺叫車出行的成交訂單達70萬單,專車快車叫車成功率提高到了82%,而在往常同樣的情況下,這個數字還不到50%。”
小編認為,前面網友說有責任感的企業并不會如此做,滴滴打車這個公司并不是個慈善機構,作為一家創業型公司目的就是為了盈利。此外,前期燒錢是目前創業型公司通用的手段,最近大熱的各大移動端攻占外賣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百度、淘點點和美團外賣等不惜砸下重金以此來吸引用戶,小編猜測當固定消費者培養起來后,外賣的優惠就不會這么大了。
從經濟學上簡單來說,動態調價的本質是讓市場實際的供需關系來決定價格的波動,從而在運能供給不足的時候通過經濟杠桿激勵更多的運能進入市場,使出行需求能夠得到最大化的滿足,同時動態調價也可以使一些并不緊急的出行需求得以過濾和延后,或選擇其他方式進行出行,從而把緊缺的運能盡可能用于滿足真正緊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