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疫情重創文旅。在度過一個“痛感”強烈的春節后,文旅業下一步怎么走,文旅企業如何抗御、自強自救,成為時刻牽引甚至“拷問”文旅人的痛點命題,提至“生死存亡”的高度亦不為過。
面對危局,我們都相信冬天之后春天的到來,而在抵達的進程中,文旅人當抱團取暖,共克時艱!
為此,執惠通過微信社群組織了一場深度研討,20余位文旅業內大咖,既有涵蓋多領域的文旅企業高管,也有地方主管部門高層,“同堂”激辯,為文旅業盡快走出疫情陰霾,提供真知灼見,為業者鑒,引業者思,共推文旅業發展。
我們將研討的干貨內容予以整理,以下為第一篇。
先看一組數字:2019年春節我國旅游總人次4.22億,旅游總收入5139億元,相當于2018年旅游收入的8%。而2020年春節預估有4.5億人次出游,因疫情而阻斷。
疫情對文旅業之重創,由此可見。
2020年接下來11個月,文旅企業應該怎么辦?疫情對文旅業影響的節點或轉折點,可能在什么時候?文旅企業要熬多久?誰可能退出,文旅業將可能怎樣被改造乃至重塑……?
就此,從三大方面、七大維度,20位大咖“同堂”激辯。
01
把脈:疫情對中國文旅業影響如何?
洗牌,是近來研判疫情對文旅影響經常出現的詞,誰將被洗牌?洗牌后帶來什么?游客不出游、文旅消費項目關閉,需求端和供求端又將如何自處?
傳統旅游洗牌,靠天吃飯的時代要過去了
@肖述濤,大美兒童世界創始人
我覺得這次疫情對傳統旅游是一次徹底的洗牌,從行業影響來說,意義深遠。疫情讓我們不僅僅意識到,中國傳統旅游那種人擠人的時代里,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性,更讓我們意識到,旅游靠天吃飯的時代已經要過去了。比如,那些傳統旅游景點、旅游目的地,很大程度依賴于這幾個大節日的時代,將會因為這個事情發生一些根本性的改變。比如餐飲業的衛生(很多小的旅游景區存在野味),比如服務業如何做到錯峰,如何四季都能運營,如何線上線下結合,都能發生一些根本性的結構性改變。
另外,我覺得這個疫情對中國文旅行業是一次教育的機會。比如,因為長時間的隔離,那些自然類景區在解除隔離后,游客量會報復性增加。數量增加是好事情,但最終的目的,還是需要讓更多的人去關注自然、保護環境。
對親子文旅來說,特別是自然科普類的營地教育,這次疫情的正面作用很大,至少能讓很多家庭在動植物的科普、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旅游健康上面起到積極提醒的作用。
我預測,今年的親子文旅市場應該是一個井噴期。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各種網上博物館、(網上)景區也出來了。我認為,場景化、體驗感仍然是線上不能取代的。這次疫情對從業者提了個醒,至少給我提了個醒,就是旅游業的廣告宣發渠道會因為這個事情發生一些改變,傳統的旅游廣告可能因為這次疫情受到沖擊。
@嚴晗,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副秘書長
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被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盡管世衛組織并未宣布對我國實行貿易和旅游的禁令,但是其影響已經從國內嚴格防控轉向國際全面防范。
對于疫情,高層作出重要指示,向國際社會釋放積極信號,要及時發布疫情信息,深化國際合作。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城市會員和國際專家也陸續發來信息,表示對疫情的關注,洛杉磯等城市發出公開信,號召合作伙伴“對中國游客取消出行盡可能提供便利,從而遏制疫情蔓延。”但是這些會員單位也表示“期待掌握第一手信息”、“目前并不掌握能夠預測疫情和對洛杉磯旅游業的潛在影響的任何信息”。
我們要抓住近十年來中國出境游和出境消費的大市場和慣性勢力,利用我們的國際合作機制主動發布信息,建立專家咨詢機制,形成目的地信息互動,達到如下效果:一是傳遞正面信息,了解動態,維護形象,以正視聽;二是建立溝通渠道,形成對官方信息的了解,增加透明度,增強信任感;三是早宣傳,講故事,形成宣傳效應,謀求為文旅經濟恢復發揮作用。
@陳芝芳,優品三悅總經理
WHO的決定主要是針對醫療條件不發達地區的防疫能力,不是對中國的否定。該決定對中國文旅業影響不大,因為中國政府本身已經采取了比WHO嚴格多的措施,文旅行業受到的影響已經最大化。事實上,越嚴厲的措施意味著疫情越早的結束,對文旅行業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利好。
對于本次文旅業的影響,就當下來說,當然對所有文旅從業者都是一個寒冬。文旅資產類和服務類企業受沖擊最大,文旅項目建設企業次之,文旅策劃、規劃、科技類企業受影響不大。文旅行業本來就是受外在因素影響比較大的行業,盡早實現科技化、智慧化的大數據體系是抗擊風險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得到金融支持的重要條件。
@劉照慧,執惠創始人兼CEO
其實這次WHO的決定還是會對文旅業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不僅僅是實質性的所謂"封鎖”,更關鍵的是國際社會游客及交往的心理恐慌,消除還是不容易的。
@智晨巖,運河集團
WHO的決定對入境游影響較大。入境游分為遠程和近程,遠程的比如歐美恢復要到2021年了;(近程)周邊包括港澳臺地區,六七月份會有突破。
入境游要是做港澳臺、東南亞的,基本上損失還小,本身團費不高,都是區域短線。做歐美長線的基本上沒辦法。可以轉型做國內包團,或者做出境游銷售。傳統旅行社的日子最難熬,會出現大洗牌。
推動文旅業恢復的八大建議措施
@周建慧,河南建業集團戰略投資研究員
疫情過后,出境游會較快恢復,但要看目的地國家和中國的友好程度;國內游將會以自駕和家庭出行為主,旅行社短期內(3個月)較難拿到業務。長線入境游的恢復大約在一年以上。
我擔心會產生不安定因素,因為相當大比例的旅游從業人員是沒有底薪的,一旦沒有生意,公司也沒有他們的預算,會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減免稅收(全產業鏈);2、保險兜底;3、提供無息貸款;4、加大獎勵(市場促銷補貼和招徠游客補貼)入境;5、公務接待市場化/旅游服務進入政府采購,解決旅行社發票的報銷問題;6、落實公務員、企事業單位、企業的帶薪假期,為旅行社輸血;7、輿論引領游客信心,降低景區、演藝等門票價格 ;8、出臺入境游激勵政策和外語人才培養計劃。目前從事入境的人才隊伍已經是日漸式微、鳳毛麟角了。
@鮑毅卿,東方和平國旅總經理
入境游恢復,歐美(線路)至少在2021年,東南亞也要至少半年,同時還要結合疫情第二、第三階段的發展情況。
@默照-獵戶座創始人
PHEIC(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若是三個月為一個周期,我們順利戰勝疫情,今年(文旅業)還能有序恢復一些。當然,我們相信國家有能力戰勝疫情。若是萬一這次病毒頑強惡劣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被徹底遏制,三個月之后再三個月,今年(文旅業)會是怎樣就不好說了。負面影響持續加大,是不是應該做更壞的準備和更多的打算?從整體宏觀經濟和民生領域受到的影響看對文旅的沖擊,我也是覺得沒有那么容易恢復。
文旅業需求端可能暫時垮掉?
@楊朝睿,大地風景文旅集團副總規劃師
個人理解,這次疫情對行業最大的影響不在供給端,而是旅游需求端。
這次疫情會極大影響中國相當一批有旅游習慣的需求端。很多人原本一年12個月,其中1個月拿來旅游,10~11個月拿來做事。現在疫情至少影響2~3個月的工作,同時造成很多人對經濟的消極預期。需求端總量會減少,當一個家庭認為收入會存在較多風險、工作時間受到擠壓的時候,首選就是削減旅游娛樂的時間與消費,恐怕這才是行業較為棘手的問題。因為這次的需求衰減不是靠改變產品與方式或者營銷能夠解決的問題。
@劉照慧,執惠創始人兼CEO
需求端斷了,供給端賣給誰?其實是對消費端消費能力釋放的重大打擊,但供給端是滅頂之災,旅游商品不像實物商品,賣不完庫存起來,百分百損失。
@楊朝睿,大地風景文旅集團副總規劃師
是的,需求端會垮掉。供給端能做的調整對行業的拯救微不足道。
02
預判:疫情將持續多久,文旅業何時反彈
2003年非典對文旅業帶來巨大影響沖擊,2004年文旅業反彈,此次疫情是否會重復類似軌跡?現金流、現金流,還是現金流,有多重要?文旅企業能熬多久?
最緊急的是讓企業能獲取現金流活下去
@劉馥馨,巔峰智業總裁助理、創新研究院院長
這次疫情的背景和03年有很多不一樣。
1、經濟發展的背景不一樣,一個是在經濟快速發展期,一個是在衰退期;
2、三產占比和旅游業的規模不一樣,出游人數和旅游從業人數比以前更多,即便影響的百分比不變,但是絕對數會有很大增加;
3、全民反應不一樣,有03年的歷史教訓在,這次無論國家、企業、個人都極其重視,不僅幾乎所有景區都關門,村莊、小區都在封閉,不可能存在03年還有7個省旅游人數影響不到100萬人次的情況了;
4、經濟增速放緩,人們口袋中可支配收入的減少,用于旅游的彈性消費會減少,很多帶薪休假被疫情提前預支。所以預計影響面比03年要大很多,反彈亦不容樂觀。
@陳芝芳,優品三悅總經理
疫情過去,文旅行業會有巨大反彈。5月份肯定反彈(因公出行),因為孩子們的緣故,7/8月份暑期肯定達到高峰。目前需要的做的就是為寒冬結束后的盛夏做出充分準備。
@智晨巖,運河集團
疫情過后文旅市場會反彈,但入境游除外。下半年做國人生意的應該會好起來,到暑假應該有高潮。入境游肯定是港澳臺、東南亞地區開始恢復,價格戰到時候又要開始了。景區能熬到暑假的問題也不大。旅行社是打不死的小強,會出現洗牌,有些人將退出這個行業。
現在最緊急的是讓企業能獲取現金流活下去,比如無息貸款、質量保證金退還、免稅。春暖花開,病毒肯定消失,能活到復蘇就不怕。
@張力,百事通旅游創始人
行業洗牌在所難免,想要不被淘汰還是靠平時的積累和此時的正確策略。旅游行業一定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03年也倒了一大批,04年又出現一大批。
@陸鋒,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
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已經開始轉向靠內需消費,而文旅消費的彈性系數很大,這是文旅產業最大的利好因素。這次疫情是一次突發事件,因此影響一定是短期的(國內游暑期基本會恢復,甚至更早,出境游,特別是入境游,恢復期會較長)。而整體經濟來看,幾個關鍵指標已經連續多個月走平,相比之前的一路下跌,總是個好的開端。
@劉照慧,執惠創始人兼CEO
這次影響只靠產業自救自我修復難度很大,機制上沒有建立起讓文旅產業健康的機制,最近強烈的感受到這個產業比農業還靠天吃飯,農業現在都能人工降雨了。如果長遠機制不建立起來,一次次的天災人禍依然會持續沖擊這個產業。
@丁云勇,張家界市原旅游局局長、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
反彈會很快的。期待旅游常態化,關鍵是把旅游消費跟上去,實現好旅游的經濟優勢。
文旅企業能熬多久?
@曾社武,中惠旅集團投資中心總經理
這次疫情預估持續到5月份,能不能在五一前解除疫情,就看2月10號以前其他省份的疫情情況了。上半年是旅游投資商的寒冬,我們旗下所有景區關閉,根據非典的經驗,兩個月內都是服務培訓,項目推進影響也大。疫情發生,游客下意識都是取消出行,景區沒了現金流,能活下來就算命大了。
@程宏,江蘇遠見控股集團董事長
個人覺得現在談何時開始增長或者復蘇都只是估計,疫情控制不難,難在信心恢復。
當前我們要做的是三件事:
一是旅企是否可以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內部溝通,有效控制人員,到期分流,必要時各級干部帶頭,采取逐級預發工資方法,延續企業生存;
二是旅游業本身具有高度關聯性,旅企需要做的是加速融合性轉型,比如營地、民宿、景區、街區等場景物業與文博產業、移動互聯網業、MCN等加速創新合作,增加B端收入;
三是積極與各地文旅機構協調,提請各地政府出臺旅企優待減免等指導意見,做到有理有據。
@呂劍彪,天邁網絡創始人
我個人對市場恢復倒覺得沒什么問題,關鍵是這么多同行怎么活下去。很多公司本來就是靠暑假寒假賺的錢養平日的開支,現在不賺錢還得退(款),還可能把現金都花在寒假這波上了。
@韓澤,某文旅科技公司CEO
從國內宏觀經濟看,此次疫情危機的影響力不容低估,還有我國在危機發生時所處的外部經濟環境和競爭環境。國內的宏觀經濟更讓人擔心,需要做一些數據層面的深入研究,簡單對標2003肯定是不適應了。
@李論,首旅如家小鎮發展管理副總經理
我們對疫情的恐慌小于對經濟影響的敬畏,因為疫情我們有機會和能力可控,對經濟影響不可控。要恢復,只能先自轉再公轉,恢復后做好國內游、近郊游、微度假、營地教育,才會吸引入境游。這次的影響遠不止幾月,恢復自轉恐需1-2年。
@龍泊中,中赫集團董事長助理
等這陣子過去,消費會有報復性反彈,不要看短期。旅游是現在老百姓的剛需,我感覺一個季度差不多了,一個季度熬不住就為難了。
@周鳴岐,景鑒智庫創始人
旅游是可選消費,是依托于經濟發展和大多數人口可支配收入基礎上的。這次不僅僅是延長假期,更是讓很多農村和企業的產業鏈切斷了。
未來只能看是否能在2月9日后得到控制,不然很多企業會破產,無法想象在上億失業人口下,如何期待旅游業恢復得多好。最多是小反彈而已。
03
預判:哪些企業將受嚴重沖擊,如何自救
旅行社、OTA、民宿與酒店、景區等在春節黃金周整體被重創,對于大小不一的企業來說,“致命”程度也不一,對應到不同的自身,企業如何自強自救?
三個梯隊的文旅企業受疫情影響
@肖述濤,大美兒童世界創始人
我覺得突破這次危機,文旅行業,至少親子行業的突破點可以有這么幾點:
一方面,如何在產品中增強自然、環保、寓教于樂、健康元素,把深度旅游和親子營地課程結合起來去做;另一方面,如何在互聯網上,通過一次傳播引流到園區,園區體驗的二次傳播來樹立品牌價值,三次傳播帶來客戶粘性;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傳統品牌的信任感將徹底洗牌。
@劉照慧,執惠創始人兼CEO
這兩天我們關注了營地教育板塊,嚴重依賴寒暑假,這次疫情應該沖擊很嚴重。包括各種親子樂園。
@默照,獵戶座創始人
國內營地教育是一個上升市場,(目前)只是行業發展的最初期,但剛需的屬性已經顯現??匆咔榈陌l展,如果延長到5月份,會影響到這個暑假,對今年來說是毀滅性的;如果疫情提早結束,孩子們今年的夏天里一定還是各種夏令營。長期來講,營地度假和教育還是會持續向好。家長會更在意孩子對自然的認知和教育,親子的自然度假和教育需要真正的有價值觀有情懷的企業去擔當,制定更高的安全標準,提升內容和服務品質,不能一味盯著家長的錢袋子。
營地教育和教育營地其實是兩件事。地產商可以建設教育營地,但真的做不了營地教育或者教育型營地的運營商。期待地產商按照運營商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標準來建設更多優質的營地,國內營地教育的運營商們也需要一個成長和成熟的周期。
@劉馥馨,巔峰智業總裁助理、創新研究院院長
我認為疫情對文旅企業的影響大概會分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旅行社、OTA等中介類企業,預付款付出去了,很難全部退回,另一面游客又期待退全款;第二梯隊是景區、酒店、文旅綜合體、營地等目的地場景消費類企業,節前做大量營銷和活動準備的企業損失更加慘重;第三梯隊是文旅咨詢和媒體類企業,影響的邊際效應會遞減。
反思自己,把握下次機會
@張力,百事通旅游創始人
這次沖擊看是天災人禍,對于傳統旅行社的業務模式其實也是一個值得反思的機會??梢苑此家幌聵I務模式、產品形態、營銷方式包括人才隊伍和管理模式是不是落后了?是不是符合目前消費者對旅游的需求變化?這些不想好,下次機會還是把握不住。
@周建慧,河南建業集團戰略投資研究員
結合這幾天媒體的報道,和代表性旅行社負責人溝通后,我認為:
一、旅行社在整個旅游產業鏈上太弱了(自身實力弱,市場聲音弱,隸屬行業部門弱);
二、疫情面前一個聲音,即戰勝疫情。此時是樹立旅行社正面形象的好時機,通過一線領隊、導游、計調發出主旋律聲音。
三、短期內解決行業難關只有一條路,即旅行社責任險。這條路需要政府給一把力,為團隊取消和善后處理兜底。
四、旅行社業務必受沖擊,2020入境游可以不指望了,出境游也無法“綁架”消費者,國內游也會減少,受此驚嚇和教育,人們不會在短期內恢復出游信心,即使出行也將以自駕、家庭自由行為主了。
五、抑制疫情后,政府會考慮行業的生存問題,我們可以就文旅行業共生存、同發展的主題和政府想到一起。目前公司穩定得靠自己了。
六、市場恢復是必然,中國的吸引力未減,但國際輿論和政治視聽至關重要。
互動及預告
您認為文旅業接下來如何走向,將發生哪些深刻變化?文旅企業應該如何自救自強?歡迎留言。
下一期我們將推出大咖“同堂”激辯干貨內容第二篇,聚焦文旅企業的“自救與他救”,與您共克時艱,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