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已3周年。
2018年11月5日,國家高層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
這個“一體化”也包括了文旅一體化,文化發展高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是更早前長三角在頂層規劃中即被賦予的期待。
十四五規劃綱要里提到的19個城市群、34個都市圈推動建設,疊加內循環新格局、城鎮化、疫情常態化、文旅業高質量發展,以及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方案印發等大小元素,可以發現,多省市的“大區域”、“大文旅”互通互利合作協同,在主動與被動間走向更密集推動期。
長遠發展的價值效應,短中期的抱團取暖與互利擴盤,是其中兩條主線。而其背后,既有大區域文旅新愿景實現的多重阻隔,也有大小文旅高地進一步分化的可能性,文旅市場格局或明或暗由此而變。
大區域文旅市場的頂層設計利好
長三角是國內文旅高地代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相比也走在國內前列,發展文旅業一體化也被賦予較高期待。
早在2019年12月左右,國家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規劃范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關于文旅,《綱要》提出(以下為內容節選):
要共筑文化發展高地。加強文化政策互惠互享,推動文化資源優化配置,全面提升區域文化創造力、競爭力和影響力。
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深化旅游合作,統籌利用旅游資源,推動旅游市場和服務一體化發展。依托長江、沿海、域內知名河流、名湖、名山、名城等特色資源,共同打造一批具有高品質的休閑度假旅游區和世界聞名的東方度假勝地。
政策協同、資源打通、市場做大及質量升級,是其中的幾個關鍵詞,既要成為更大的區域型文旅發展高地,也要在入境游層面帶來突破。綜合國內各區域情況看,長三角成為入境游的區域型高地,潛力條件相對是最大的,這里也是與國際發達地區消費階段、消費需求最為接近的區域。
而“大區域”的文旅市場構建,在頂層設計方面也具備了更多可能。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到:
以促進城市群發展為抓手,全面形成“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共19個城市群)
依托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時通勤圈協同發展水平,培育發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現代化都市圈。(共34個都市圈)
推進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體化,加快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建設;構建高速公路環線系統,有序推進城市軌道交通發展;
推動區域性鐵路建設;
交通是旅游業的命脈影響因素之一,交通條件改善、便利度提升,是直接的旅游消費區域半徑延長、距離圈層擴展,不只是客流量的提升,也有客流消費頻次或密集度的拉升。
而都市圈、城市群的鼓勵發展,又將帶來直觀的兩方面影響:
1、不同城市間產業錯位互補協同發展,促進城市群或都市圈內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居民收入和雄飛能力提高,拉升消費,旅游市場也擴容和升級,輻射力范圍更大,腹地更廣,包括城市、城市群旅游消費能力不斷提升,也會帶來外溢效應,拓寬更長線的國內游的旅游消費,以及行業發展的基本盤。
2、城市群或都市圈的整個人口外流控制,甚至提高新人口的吸引力,保證區域的人口量。不同城市的城鎮化率繼續提升(節奏與幅度不一),城市居民體量擴大,旅游消費基礎客群和整體消費能力提高。
另延伸來看,文旅業屬跨界、跨區域融合屬性較強的行業,無邊界化明顯,以及資源開發利用的必然協同性,同一區域圈層居民消費能力與需求的共性和分層化等,形成了城市群或都市圈文旅業合作的市場要素,而必要性則體現在抱團競爭,區域文旅合作幫助彼此提升發展能級,資源價值的更大化、目的地產品供應鏈的升級,乃至與城市、城市群或都市圈其他產業形成聯動互促效應。
以跨區域資源合作開發來說,大運河是個例子。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提案提出,運河沿線各省文化旅游、體育部門,可配合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全民健身計劃,在大運河綠道沿線,結合居民集中居住情況和周圍居民文化體育活動需求;規劃并逐步建成一批服務設施齊全、對居民免費開放的文化體育休閑配套設施,將大運河建成環境優美、服務設施齊備的文化體育旅游休閑綠色長廊。
大運河具有相對獨特深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同時跨越多個區域,屬于“大區域”目的地的共有資源,所涉區域在協同合作、互利互惠層面找到更多落點,涉及管理、開發等機制的創新,產品的差異化互促互聯,從而能夠互為借力,形成一個長線資源的鏈條協作構建。
1、城市消費趨勢與旅行生活方式化,將在本地及區域文旅消費方面有更多新需求表現,新供給的市場基本條件具備,而城市群或都市圈形成“大區域”的新空間、新場景或新道場,既形成新的市場競合場域,文旅消費、客群、產品等都將有更大的騰挪施展基本盤,盤子會更大、底盤會更穩;
2、文旅業的高質量發展,自然要體現在目的地的文旅產業層級提升上,而城市群或都市圈發展,有可能推動客群、消費和產品及市場等基本要素形成“飛輪效應”,提升產業鏈的長度、深度和緊實度,帶來產業結構優化。這和國內的城市群對標國外頂級城市群發展,邏輯是類同的。諸如長三角要成為世界旅游目的地,上海要成為更優秀的國際目的地,還是要周邊城市一起抱團,做大利益。長三角與京津冀之間的差距,已較明顯展示了多城市能夠協同互促的作用大小。
市場格局變化,不同的城市群形成區域文旅高地,而各自不同的協同性等 也影響各自含金量區域的差距分化可能會更明顯。
單說19個城市群級別定位,國際級4個、國家級6個、區域級9個,其各自對應未來的政策、資源等支持力度就有不同,政策與市場的循環疊加效應,可能將各自差距拉大,強者更強難免出現,比如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橫琴合作區”)是個例子。
9月5日,國家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指出,要發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高水平建設橫琴國際休閑旅游島,支持澳門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建設,在合作區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會議展覽、體育賽事觀光等旅游產業和休閑養生、康復醫療等大健康產業。加強對周邊海島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粵港澳游艇自由行等。
這些信息背后有多個關鍵詞:區域一體化、內循環新格局、消費拉升等。置于粵港澳大灣區類同長三角一體化戰略高度,及相關政策不斷加碼的背景下,橫琴合作區的出現,為自然而然,可視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的新動作,文旅方面,橫琴合作區將形成一個新文旅活力區,在文旅高地中再造一個文旅小高地,為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發展提供更多牽引力。
新愿景的現實挑戰
今年內與區域文旅一體化相關的事件,除了上述內容,還包括不限于:
3月11日,長三角文化和旅游聯盟聯席會議提出,將推進社保卡(含電子社保卡)在長三角區域文旅領域的互認互通互用,實現民眾一卡在手,就能享受長三角區域文化體驗和旅游觀光服務。
6月,京津冀九縣市區成立“京東文旅圈”,包括河北省三河市,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薊州區等。按照協議內容,各地輪流作為主持方每年組織一次協同發展會商會議。建立文旅活動交流機制,舉辦文旅資源推介等活動;全面啟動“京東文旅圈”旅游優惠聯票項目;規劃設計“京東文旅圈”統一文旅品牌,聯合打造自媒體文旅宣傳平臺,扎實推動市場共享與品牌共建。
江西、湖南和湖北三省將攜手在基礎設施、文化旅游、產業創新、公共服務等方面深入合作,三省將成立長江中游三省毗鄰地區旅游產業發展聯盟,將重點打造以湘鄂贛天岳幕阜山文化旅游聯動區、武陵山生態旅游示范區為代表的合作區。
10月15日,湖北、重慶兩地文旅部門負責人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將長江三峽打造成世界內河游輪旅游最佳目的地。2021年至2022年主要措施包括:共同推進長江三峽游輪旅游發展,發展新型環保觀光游輪,提升現有游輪品質;在長江三峽沿線城市建設集停泊、補給、維修、接待功能于一體的國際游輪母港,提升游輪旅游綜合服務功能;開辟三峽全程游、長江全景游等跨省市游輪觀光度假線路,推出水陸并進、人車同行的“游輪+自駕”旅游產品,形成具有三峽特色、世界影響的游輪旅游產品體系。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將打造江南水鄉古鎮生態文化旅游圈,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和浙江省文旅廳聯合牽頭,共同編制了示范區江南水鄉古鎮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這些事件信息的共同指向除了區域文旅一體化或區域文旅抱團互利,將帶來長遠發展價值效應,還呈現了一個很實際的偏短中期問題,即疫情常態化下,多省(市)間加快推動大區域文旅市場的必要性。
內循環新格局下,2021年各目的地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更顯重要與緊迫,推動目的地在區域、市場與政策等要素新組合,創造新消費點、轉化渠道方面,更為積極,這和周邊游的市場消費占比上升且穩固相呼應。
比如疫情下城市周邊游的更主流地位,不管主動還是被動,城市目的地必然嘗試更積極與周邊城市合作,在資源整合、產品打通、營銷互惠等方面一起攢局,通過新優惠、新產品組合等來推動各城市間客流的互導、互轉化,更高頻化消費。而城際交通條件改善,以及一定體量消費客群“畫像”的重疊,提供了這些消費的基礎,只是需要更多的供給觸動。
以長三角為例,上述“一卡通”的計劃推出,某方面就是要進一步消除各目的地間消費的身份“圍墻”,通過更便利的文旅消費服務體驗,來拉升長三角內居民消費積極性。
而京東文旅圈的合作側重會議協商(研討問題,尋求對策,統一思想、出臺措施等),文旅資源推介、旅游優惠聯票、規劃設計統一文旅品牌、自媒體宣傳等,對應的是新營銷、新產品和新優惠,互引新客、一起轉化。
再者,湖北與重慶兩地的內河游輪合作,對應了國內游輪產品供給升級空間的新機會,要把握和轉化,必然需要利益區域間打通資源,協同資金投入與政策支持,大家一起做大消費的新盤子。
考慮到跨省游熔斷常態化趨勢,多省(市、區)組成的文旅聯盟,不排除未來在聯盟內部建立疫情防控與旅游開放平衡機制的可能,大區域疫情防控一體化、文旅消費一體化。
但是,新愿景的實現,實際的挑戰依然較多、較大。
早在全國兩會期間,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政協主席聯名提交提案,建議推進長三角旅游市場和服務一體化建設。因為這一建設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
提案細節內容包括:
由國家統籌編制長三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推動三省一市共商發展理念、共建合作機制、共育旅游市場。
在長三角創建全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助力打破行政體制藩籬,加強協同聯動,構建目標統一、行動協調、規范有序的旅游大市場。
由文化和旅游部牽頭,啟動長三角旅游資源大數據建設,建立長三角旅游資源目錄清單數據庫等。
建立旅游一體化發展統籌協調機制。
由有關部委牽頭,以打造長三角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加強長三角旅游形象國際推廣,建立長三角國際旅游形象標識系統。
行政體制藩籬、大數據建設、統籌協調,文旅部/有關部委牽頭......這其實提出了很多直觀的現實問題,一體化有客觀制約,比如數據孤島、行政阻礙、利益差異等,超越區域的更高層級支持或統領,是個辦法,但縱如此,所要解決的問題之多、所花時間之長,依然不容樂觀。可期待,亦要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