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最近見了一些風險投資(VC)人,得到兩個對眾創業者談不上好的信號:1)2016年上半年部分風險投資機構基本不再動錢,即不會有大額投資事件;2)在O2O領域,To C(針對消費者市場)模式的項目,90%投資人表示2016年放棄投資。
2016年上半年部分投資機構不再動錢
不管創業者和投資人愿不愿意承認,資本寒冬確實已經來臨,并且已經成為“新常態”,即資本市場經過一段不正常狀態后重新恢復正常狀態。
在資本市場里,有一個“傳說”:經濟危機的七年周期。在歐美,從1997年到2015年,每七年爆發一次經濟危機;中國從2008年經濟危機算起,到2015年,也算經濟危機的七年之癢了。
只是,更多的創業者表示資本寒冬確實來了,因為融資變難;但風險投資機構卻不這么認為,其大多數表示,自己的機構不存在資本寒冬。
面對融資難,創業者稱,如果想融資很容易,補貼一陣子沖一下日訂單量就可以,不那么做的原因是:1)不是在資本市場不景氣的時候,以低估值融資,等同于割肉賣血;2)短期的訂單量峰值是自欺欺人的把戲,資本不景氣是暫時的,保存實力活到優勝劣汰的節點,就是項目選投資人的時候了。
面對找好項目難的現狀,投資人稱,資本沒有寒冬,其管理著大的基金或者LP的錢,不存在沒錢的可能,只是不再廣泛的投資新型項目了。其考慮的點在于:1)以往廣撒網式的投資業務收縮,將“賭博”的命中率增高;2)觀望市場上的項目的自存活能力,待到優勝劣汰之時,再以高價收割。
同時,也不乏另類的投資基金跟億歐網表示,會繼續在所謂的“寒冬”里投資,以相對的低估值投資其長期追蹤的項目。在一定程度上,不管是創業者還是作為媒體人,都更佩服逆流而上者,這更考驗其對市場和項目的判斷力和把控力。
在O2O領域,VC表示,To C模式的項目不再投了
虎嗅水命有篇文章稱:90%互聯網公司會死于資本寒冬,誰是剩下的10%。
我不清楚90%是否準確,但從過往可循的互聯網創業潮“千團大戰”來看,90%的死亡率已經算低了,就連僅剩的兩大團購平臺美團和大眾電影也已經合并了,其他可以說上名字的拉手網被三胞集團收購后幾乎銷聲匿跡,窩窩商城上市后轉型做酒店等業務的B2B模式,連背靠蘇寧的滿座網也于2015年底宣布徹底關閉。
以史為鑒,上門領域、O2O領域、共享經濟領域在創業浮躁的時代,也將出現大批倒閉潮。
如果說資本寒冬是資本市場培育的結果,那么企業倒閉是創始人導致的結果,比如:創業的初衷、方向的把握、合伙人的選用、團隊執行力的培育以及投資機構的選用、談判和時間節點等。
關于VC對To C模式的抵觸主要源于補貼不斷、盈利無望。其稱2016年不再投資To C模式的O2O創業項目的原因主要在于:1)瞄準C端用戶的O2O創業項目太多,魚龍混雜,需要靜默一段時間讓好的項目自己冒出來;2)資本市場并非不看好C端的龐大流量,只是現在還沒有更好的流量變現和數據沉淀的模式,短期無法盈利;3)剛需高頻的餐飲和出行領域已經有滴滴快的的合并、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并,該類項目一般的投資機構夠不著投不起,其他的領域雖玩家很多,但燒錢太多嚴重,不宜填充粘性低的C端用戶無底洞。
To B模式(企業級服務)和智能設備將受資本青睞
確實,瞄準C端用戶的O2O項目,在2016年上半年很難拿到錢,不是說不能。不投C端項目的投資人,2016年將瞄準哪個賽道呢?
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曾在他的跨年脫口秀上將資本和創業者定義為雄性和雌性,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雄性就在打造自己的后宮,姨太太多一個無非是多一雙筷子。資本和雄性一樣,選擇賽道后在各個領域打造自己的生態后宮,將自己置身于VC食務鏈的頂端。羅胖舉得例子是紅杉資本的沈南鵬,即使身處食務鏈頂端,也依然需要給創業者打長達兩三個小時的電話去說服對方接受投資,并會在遭到拒絕后追問理由。
2016年,原來盯著O2O行業的投資人選擇賽道多是B2B類企業服務、智能硬件、消費升級以及互聯網金融、泛娛樂等方面,最多的是前兩者。
投資人左凌燁曾公開表示,在過去,中國To C領域的公司多照搬美國的創業模式,有國外的成功案例以及中國的用戶基數做背書,很快該模式受到資本重視,導致中國的絕大部分投資都集中在To C領域,因此該領域在很多方面已經超過了美國。美國有很多創業者開始到中國學習其沒有的O2O模式。但在To B領域,中國與美國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體現在企業服務領域的上市企業數量、估值額度以及受資本市場的認可度。
在過去的十余年里,其實中國的企業服務領域出現過一些風口,比如用友、東軟、金蝶的崛起,隨著人力成本的逐年增加,技術性的企業服務產品將越來越受重視,其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降低人力的使用程度,節約成本提高營收。
能夠盈利的商業模式才是健康的商業模式
補貼燒錢,燒出來了幾個大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平臺,未來萬物互聯也肯定是趨勢,但目前看來還過于浮躁。創業項目需要耐得住寂寞,To B的企業與To C的企業很大的不同在于:1)門檻高,不是有無經驗的創業者都可以摸一把金粉的創業環境;2)融資速度慢,不如To C的項目,存在一年融資四次的現象;3)對外曝光度低,因為針對企業級服務的項目,沒有過多的必要讓消費者對其有認知,被認知度低;4)可以盈利,雖然發展速度受資源和資金的限制,但一般是高額高頻或高額低頻的量級訂單。
所以在資本市場對線上線下融合領域短期觀望的當下,To C的項目在競爭不太激烈的行業,保存實力中穩速增長;在競爭過于激烈的行業,抱團取暖融資發展,活到最后就是勝利,只是面臨無流量和流量變現的問題;To B的項目需要找準方向,整合資源挑投資;To VC的項目雖然也是一種商業模式,可以做服務于VC的B端服務,至于純To VC的撈錢項目就算了吧,畢竟投資人錢多人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