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聽說你們吵起來了...
我趕緊過來,湊個熱鬧。
2016 年 10 月 24 日,就是開心麻花在海淀劇場為 28 日驢得水開畫辦首映禮的那一天,我獨自在劇場外買爆米花,收到曲凱君的微信,前來問我道,“先生可曾為現在的 VC 行業寫了一點什么沒有?”我說“沒有”。他就正告我,“先生還是寫一點罷;同學們都很愛看先生的文章。”
好罷,我還是來說說吧。
入行 5 年多了,好快
11 年的 9 月,我每天生活在被老板踢屁股的環境里。
“ V 君,這周看了哪些公司?”
“ A 公司想看,但是沒約到...那個老板鼻孔朝天,牛得不行,旁邊還老帶著一個口紅很紅身材很好的女秘書,一看就很不靠譜。還有 B、C、D,對方說下周聯系。”
我當然不敢告訴他是因為我膽子太小,臉皮太薄,話術太差,電話拎起來講不到 5 分鐘就不知道該問什么,結果對方 CEO 找了個借口把我的電話給掛了。
“啊?你是復旦大學畢業摩根士丹利出身的吧?”老板一定非常后悔被我的簡歷給騙了。真的要謝謝他的仁慈,盡管我沒用還是沒把我直接開了,每個月付我工資。
我當時每天都會面臨這樣的詰問,辦公室里只有 3 個人。老板訓我的時候旁邊的同事就雙手抱叉胸前,迷之微笑著旁觀我的窘迫樣子。
2010 年和 11 年的 VC 市場是群體性癲狂,中概股猛上 NASDAQ,很多之前的投資終于開始產生退出期望和實際回報。
新基金募集,猛招人。移動互聯網大風口,智能手機出貨量和滲透率年對年幾倍地增長。
面對前所未有的產業大浪潮,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抓住最多的機會,市場里的基金也開始改變打法,“人海戰術”的萌芽就發生在那個時候。
原來一定要名校 MBA、金融背景的工作,開始要招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和工程師了。
現在各基金中較為重要的一些中層,大家差不多入行的時間都在 11 年左右,我也很幸運地那個時候混進了這行。
那真是戰斗的年代,每天人都生活在“這里冒出來一個公司,我一定要去看一下聯系下”。不然可能明天案子就被別家基金搶了,天天在近距離拼刺刀。
甚至說某些競爭激烈的基金,早上分析師 A 打電話過去約后天見面,下午分析師 B 過去約發現同事已經約好了,直接跟對方說晚上見一面吧。見完后凌晨項目簡報就發給了合伙人,項目算自己的。
長期處在高節奏戰斗狀態的人,其實反饋周期是很短的。因為多巴胺的分泌就在過 IC 的那一瞬間,每個月都有小高潮,紅光滿面。
可不像他們說的,VC 基金的反饋周期是7年(5+2)。推的項目肯定有亮點,但最后能不能退,那 TM 都是合伙人的事好不好?
我們就是每天不斷地見人見公司,深入田間地頭、窮街陋巷、居民小區,找到別人找不到的優質公司,磨破嘴皮勸說對方選擇我們基金。
反正我沒有決策權,沒權力自然也沒有責任,我的工作是保證合伙人看到最多最全最正確的產業圖譜。
但是2014年之后發生了什么?
新投資熱點一個又一個,知名 FA 創業開新 FA 公司,大量資金涌入,大量人才涌入,工具化網站和服務層出不窮,一級市場信息流通效率極大提高。
導致兩件事情:
1、VC 們一線分析師和投資經理的工作量是降下來了,每天推過來完整 memo 和 BP,項目亮點寫得清清楚楚,都可以直接發合伙人了。
2、越是后期看得清楚的行業越不缺錢,只有通過給高價和大資金才能進入頭部公司,所謂的行業稀缺資源越來越少。
但是,這個世界的道理從來就是:別人需要你,你才有價值,多小的需要都有價值;不需要你,你就完全沒價值。
別人把你的工作都干掉的結果就是你最后沒工作可干,可有可無卻躺著賺大錢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大寫的兩個字
焦慮
創業公司 CEO 們的焦慮現在已經蔓延到 VC 了,別說一線分析師了,中層甚至高層都有壓力。
觀察一個市場是否處于瓶頸和下行周期,人員流動是很好的指標。有很多小伙伴 2016 年的上半年跳槽和轉行了,很簡單,因為做不出成績啊沒增長啊。
我原來一年做 10 個案子,每天看新公司,每月看新行業,每次看完新行業都能投出項目,隔半年前面投的項目就下一輪了。
現在我一年 1 個案子,我每天看的公司都一樣,沒什么新意。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說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你家狗狗從前每天在外開心地撒歡。你從今天開始把它關在家里一周試試,它一定把家里所有能撕能咬的全給你弄得一地雞毛。
弄累了就會抑郁,然后長胖,帶獸醫院一看,脂肪肝。這就是大部分戰斗年代過來的VC中層們現在的感覺。
你知道是什么東西治好了我的抑郁情緒嗎?我告訴你,是《守望先鋒》。每 15 分鐘的高潮,特別是當我把大錘用得像源氏,把對方一次次撞扁在墻上的時候。
Veteran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多慘,最怕就是自己變成“生于 7 月 4 日”里的老兵。
合伙人們沒壓力?就算募了大量的錢在手,這個市場,他敢投嗎?投哪兒啊?真趨勢還是假趨勢啊?投了之后誰接啊?啥時候退啊?不投的話 LP 們不找他麻煩?“丫我們錢都給你了,你忽悠我們的時候說年 IRR 25,就你這樣還 25,你 250 吧?”
一家機構其實也只有合伙人和非合伙人的區別,中層如果不是合伙人,心態就還是不能一模一樣。
合伙人募資的時候,把自己的名字押在公司招牌上,把老臉拍在LP前面求著要來錢;分析師、投資經理、VP、總監做得不好還能換家機構,合伙人做不好就直接在這個行業出局了好不好,沒有 second chance 的。
現在這個市場亂投,搞不好很有可能這會是合伙人們的最后一支基金。
有得這樣,真還不如創業開公司,做些實打實的生意,賺賺錢,讓天使 VC 們支持你初期資金。
你最起碼初期可以有錢雇人租房子,除了股權還說不定有工資拿。
但,機會在哪兒呢?
所以說,又不是你一個人焦慮,焦慮焦慮,就習慣了。
繼續說說以前的事情,分享一些人生的經驗
渡過第一段找案子看案子的門檻期,又過了段時間,打完電話什么都沒有后續,又被老板繼續踢屁股。
老板發現我為了完成指標老是想各種方法忽悠 CEO 們和我會面,提問的現場極其猥瑣,實在是有損機構形象。
于是下令:“以后不準打完電話就不 follow,要給對方辦 3 件事情或者出 3 個主意,讓 CEO 覺得拿出這 1 個小時給你交流是值得的。”
直接跑到公司去拉信息絕對要不得,拉了一堆信息,行業 snapshot 做完了結果下次再要做就沒人愿意見你。好的案子從天使跟蹤到 B 輪都是值得的,周期可能跨越 2 年。
會議的當場如果連討論都沒有發生,證明自己貨不夠多,連觀點和論據都給不到對方。
從那開始,你們才能看到今天寫行業觀點觀察,和 CEO 聊天不再猥瑣的陳悅天。
所以我見過的 CEO 們你們千萬別不好意思,別覺得我是資方就不能多麻煩,我恨不得你們每天麻煩我。這樣下次我再過來找你的時候我就不用再腆著臉了。
力所能及我能幫你辦了就一定盡力幫你辦了,請把我當作你們的商務來艸吧。想不太明白、需要更多的行業信息做決策或者僅僅是需要個人商量或心理按摩的時候,也可以來找我。因為我深刻地體會到 CEO 們做決策的時候,有多么抓瞎和孤獨。
一級市場的競爭很早就不是資金層面和信息層面的競爭了。
戰略規劃能力和跨界的資源對接能力頭部企業都需要。我們VC本就應該是帶著資金來幫公司免費做戰略咨詢的。
CEO 每天低頭看路,落地執行,忙得連目標是哪座山頭都不知道。投資人每天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其實真的可以很好地匹配起來。
只是有的時候是CEO認識不到這種價值,有的時候是投資人自己認識不到這種價值。
投資最怕的就是做到最后只剩錢,但你還有你的知識呢、智慧呢,你還有你的朋友和小伙伴呢,你還有你的嘴和你的腳呢?
就算提供不了戰略洞見,你最差還可以幫他介紹生意。他就當花了1個小時的聊天時間雇了一個不要錢的兼職銷售。
大環境很糟,新機會可能沒有,我們都只是一個行業大背景下的一個小縮影
巴菲特老師教導我們: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足夠長的坡和夠濕的雪(哦當然你還得活得夠長,這句是我加的)。
我深刻認同,也把這個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明白我們都要做時間的朋友。但是我也有些不同的思考。
一個成功企業,一個投資人,一家機構新廠牌的樹立,依賴于一個大的產業浪潮,非常明顯。
移動互聯網的大浪豎起了經緯真格險峰工場的廠牌,互聯網金融豎起了源碼的廠牌,O2O 誰的廠牌都沒豎起來,因為是個偽趨勢。
在一個大浪起來的過程中,某個機構覆蓋做得好,抓到一批好項目,廠牌也就起來了,負責這個領域的人也自然起來了。
要是有幸在 3~5 年的周期里投得進又退得出,有公司上市,那基本機構就可以持續運轉了。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的各種趨勢和大浪的持續時間變短了?趨勢和方向以極高的速度兌現,然后就急轉直下了。
端游公司成長周期十年,頁游公司五年,手游公司兩年。
視頻點播十年,移動直播一年?
這大家還玩毛?
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越來越像賭博,標準刀口舔血。
我那天看到摩拜和 ofo 的融資都驚了,6 個月 4 輪?迅速從 A 輪走到 D 輪?
初創公司沒有足夠時間發展和積累,迅速被過量的資本堆積。但是資本也沒辦法啊,我不投這個我投什么呢?我為什么要做冤大頭非去投那些死貴死貴的項目呢?
上面這些情況,其實都是基礎設施和生態完善導致的。
到了 2016 年,互聯網行業人才遍布全中國,本身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成為一項通用技術,滲透入所有的行業。
這樣新的創業公司在技術層面的壁壘就會迅速消解。
而2014年后出現的各種VC行業的服務可以迅速拉平整個市場出現的新投資機會。
我想表達的是,沒有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更新,沒有超大規模的用戶習慣和場景遷移,是不會出現新的平臺級機會讓你來抓住所謂“鯨魚”的。
就是說,你假設的那個超長的坡可能是不存在的。
移動互聯網已經做到隨時聯網、碎片化消費了,場景還能再切得多細?
技術是指數型增長的,且基礎設施太完善了,所以每次機會窗口只會越來越短。
沒有超長的坡,新的平臺級公司無法誕生,新的投資人和機構廠牌自然也立不起來。
從過去推導未來的思考方式可能是種幻覺,我們更多生活在混沌之中,未來無法預測。
歷史不一定重演,不要太抱幻想。
80 年代的改革開放可以重來一次嗎?現在的環境還能再造一個聯想集團嗎?打敗 QQ 的歷史機會只有一次,騰訊的對手一一敗下陣來,最后他革了自己的命。
歷史還會給你第二次機會嗎?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唯一能做的還是得相信自己、靠自己
前面可能講得太悲觀了,不過我們真的正在穿越一個寒冬,而應對寒冬最好的方式就是冬眠,休息,靜止,等待下一個春天。你跑出去撲騰,熱量消耗太快血條狂掉。很多人就死在了黎明前夜。
沒有什么行業和職業不經歷高潮低谷的。
04年考大學填志愿的時候,我的同桌有天悄悄地湊我耳邊說,你知不知道會計系畢業了之后考 ACCA 和 CPA 可以去大公司做財務總監?一年輕松10萬哦。
當時我排在高中食堂的拉面窗口,一碗牛肉拉面只要 3 塊錢。我的書包里只有 10 塊錢,還要盤算著放學去網吧的錢夠不夠。
06 年的時候,我聽我的學姐說 ,你知道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嗎?畢了業就有5000 一個月哦。我順著四大找到了投行和咨詢公司,從那時立志要進投行,因為我媽說如果 08 年畢業沒有年薪十萬就得跟她出國去日本讀研究生。
09 年的時候在摩根做碼農,UED 興起開始混產品經理圈子,發現還有一個地方叫 VC,也能去哦,可以在會議室里面拍腦袋或者拍大腿改變一個行業的格局,牛逼得不行。
VC 行業現在面臨得狀況,很難說不和當年財務會計、金融商科、四大、投行、咨詢一樣。而且很難說這一波過去之后能夠再回春。
我說遠點兒,如果技術的革新這么快,人工智能、大數據、深度學習、機器人的浪潮有這么快。
那大家還工作個屁,你怎么可能干得過機器?還是自動學習、自動糾偏和自動工作的機器?
是不是該提前想想,到那個時候,我們作為“人類”的價值到底是什么?
生態系統足夠完善的時候,人才散落于整個生態之中,通過生態里的基礎設施做出成績。(最好的例子,微博大號、微信公號和 youtube)
生態系統不完善的時候,人才向公司聚集,因為公司其實是個小生態,那里有做業務的資源。(比如電視臺體系)
但是不管在大生態和公司里的生存,人與人之間都要比拼自己的觀察、洞見、創意、計劃和執行力。
在公司里面,獲取資源和權力中心的信任及支持,本身便是一種能力,不然如何解釋同一家公司里同一個行業組里有人做得好有人就做得一般呢?
老板偏愛,給資源給空間,就是單兵能力的體現啊,只是很多人把這種偏愛認為是天生的客觀“運氣好”導致的,而不愿意解釋為其實也是單兵通過主觀努力獲得的。同樣給兩個項目經理談話時間,為什么有的人就討人喜歡,有的人就讓人無感、記不起來第二次,還是能力差異,大家不知道三國志游戲里面有一個數值叫做“魅力”嗎?魅力魅力,魅惑之力啊。
我的結論還是要做別人不能做之事,做別人不愿意做之事。
時代永遠屬于強者,在同樣的改革開放環境里面,為什么有的民營企業家能成,更多的生意人只是炮灰呢。
做得不同不一定能夠活,但是做得一樣一定得死。
做每個行業都想想你可以比同行多做些什么?做得不一樣的地方是什么?
項目公司錢投進去之后就是漫長地煎熬,你只能陪著 CEO 一起想辦法,把自己變成半個創始人股東,該拉生意拉生意,已經上了賊船了,下不來了。
所能抓住的,只有當下。
在這種情況下,你要保證兩件事情:
1、有足夠好地現金收入保證你自己和你的家人能夠過上衣食無憂地生活
2、好好思考,積累真正屬于自己的資源,而非依賴一家機構,甚至不是依賴一個行業給你的紅利
擁抱夢想,學會樂觀
我很幸運,趕上了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浪潮,也幸運地在前機構的支持下投了若干高速發展的文化傳媒項目。
人的成功是各種因素綜合結果,需要時代大浪潮,需要所在公司平臺支持,需要個人思考和努力。
我們經歷的只是經濟大周期的一部分,一定得學會苦中作樂,心懷理想,就是騙自己也得騙。
做早期投資的都沒有樂觀心態,相信未來的無限可能性,那真的別干了。
說到這里,我腦子里出現無數的場景:
可能是半年前寫給翻翻動漫石沉大海的郵件,突然一天下午收到了回復;
可能是那個炎熱潮濕的夏天,Bilibili 杭州濱江辦公室散落一地臟兮兮的網線;
可能是交大創業中心,崩壞學院米哈游大開間辦公室中間大桌子堆得一人高的輕小說;
可能是淅淅瀝瀝的清晨細雨,南京烏衣巷里煙霧繚繞的古琴教室,剛剛睡醒的米子;
可能是 SNH48 坐不滿三分之一觀眾的劇場,背后是空蕩蕩的座位。
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半澤直樹》,我們現在需要雞血,看看金融家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是配合大財團,蠅營狗茍,爭權奪利,中飽私囊;
還是去找到勤勤懇懇的人才和最尖端有前景的技術產品服務予以支持,使這個世界再變得美好一點點?
金融行業是關于預期的行業,本就是依賴“希望和夢想”的行業啊!
就算如果沒有什么夢想可以完成,最起碼我可以每天給你們講個笑話,大家開心總比不開心的好,不是嗎?
*本文轉載自陳悅天老師知乎專欄。
【號外】由執惠主辦的《2016中國旅游大消費年度峰會暨頒獎盛典》將于12月14-15日在北京舉辦。旅業年度盛會,執惠誠邀您的參與、見證。了解詳情及報名請點擊鏈接:我要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