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各行各業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各領域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業態的同時,也使傳統行業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加快了行業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隨著優步、滴滴等打車軟件的普及和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等新理念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互聯網與城市交通之間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
城市交通領域的創業狂潮——燒錢大戰
2015年在互聯網+交通領域,出現了兩個日常最高頻的企業名字,滴滴快的和Uber,消費者肯定能記住他們,以為這兩家企業不僅讓眾多用戶免費坐車,而且還幫大家養成了通過手機打車、叫車的習慣。
自從2014年Uber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國內的城市交通領域掀起了創業創新的狂潮,在全國各地區,各種打車、拼車、順風車、P2P租車軟件APP如雨后春筍,很多創業者幻想著能夠深刻地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甚至生活方式。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似乎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作為一個創業者,只要你能夠拿到足夠多的投資,只要你能夠分享給服務的提供者和接受者足夠多的紅利,人們的出行方式就會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
創業者們的判斷并沒有錯,滴滴、快的、e代駕等交通O2O企業在中國市場與Uber競爭市場份額便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證明。然而,市場份額的角逐背后卻是各打車O2O企業通過瘋狂燒錢來謀求市場份額的轉變。同其他行業的O2O一樣,交通O2O在開拓市場之初采用的仍然是燒錢補貼的形式,這種形式并沒有錯。因為即使到現在仍然找不到一個比直接給乘客和司機兩方一定的金錢補貼更加有效、直接的方式了。
在這股創業狂潮下,全國誕生了近百家互聯網交通企業,整個2015年僅滴滴出行一家企業融資總額就超過30億美金,保守估計整個行業融資額接近50億美金,這其中大部分錢花在了補貼、市場拓展上。
燒錢帶來的刺激過后,帶來的便是企業自身的透支。同所有的O2O企業最后都將會面臨的結局一樣,國內的交通O2O競爭到最后,最好的結局便是從相殺變成相愛,抱團取暖。滴滴與快的的合并便是一個有力的證明。盡管滴滴和快的在利用補貼爭奪市場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質疑他們瘋狂補貼乘客和司機是在培養消費者的移動支付習慣,并帶來移動支付端交易的增長,但是他們最后以結合方式抵御寒冬也告訴我們,瘋狂行為背后帶來的透支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并不是什么好事。
交通O2O沖擊傳統出租車行業
當前,傳統出租車行業已不能滿足市場化需求,專車、順風車等作為一種新興業態走入居民日常生活。專車不僅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品質的服務,滿足居民高端化、多元化的用車需求,還能夠充分利用閑置私家車的剩余價值,增加社會整體效用,在經濟發展上提供增量。然而,新興租車行業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安全隱患。一方面,由于專車行業缺少準入機制和統一管理,其運營的規范性難以保證,加上相應的法律、法規缺失,消費者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專車與傳統出租車形成市場競爭,卻比出租車少了份子錢的壓力,因此在價格上更具有優勢,二者之間的不公平競爭容易引發社會沖突,增加不穩定因素。
信息共享化優化居民出行方式
信息技術的本質,就是解決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當前,城市交通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一是居民耗費在等車和換乘上的時間大大降低了出行效率;二是私家車出行滿載率低,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加劇了交通擁堵。互聯網能夠將各種交通信息整合起來,實現供求之間點對點的疏通,使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最合理的配置;此外,專車、順風車等新興業態的出現,不僅彌補了出租車市場供給不足造成的居民用車困難,也為私家車主提供了額外收入,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共享經濟的優勢。一項關于“專車服務”的調查數據顯示,59.5%的專車服務用車是自由的閑置車輛,96.9%的司機表示,如果有額外獎勵,愿意在出行高峰階段提高接單頻率。這能促進專車與傳統出租車形成良性互補,提高城市交通運力。
境外小交通成目的地旅游和活動重要載體
2015年中國的出境游人數持續攀升至1.2億人次,2016年將繼續高速增長,在出境游迅速發展的同時,另一個重要趨勢是人們旅游的目的從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演化,以由景點、購物為主要內容的團隊游將逐漸退出旅游產品舞臺的中心,取而代之的將是能滿足旅行者個性化需求的旅游形式,如自由行、定制旅游、主題旅游等。
然而,對于廣大出境游游客來說,他們仍然面臨著一系列的痛點,絕大多數境外自由行游客在旅游過程存在著語言溝通不暢、文化習俗迥異、對當地情況陌生,無法深入體驗游玩、無法定制專屬的行程攻略、旅游場景下的服務缺失等痛點。
目的地旅游的過程中,交通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剛性需求,比如接機、送機、租車、旅游包車或拼車。但是在游中,用戶自由行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上文提到的一系列體驗痛點,針對這一現象,基于境外小交通的專業中文車導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運用中文司機和導游為消費者提供地接服務,這一服務恰到好處地解決了眾多游客境外出游的痛點,于是國內涌現出一批從小交通(中文車導)切入目的地旅游和活動的互聯網旅游企業,如皇包車、會玩旅行、蜜柚旅行、走著旅行、唐人接、易地行等。
優化在線預訂體驗吸引用戶,發揮服務優勢
1、新興業態存在安全隱患,行業規范亟待建立
隨著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出行需求也變得更加私人化,如更偏向于私家車出行,對于出行的體驗需求也日趨多層次和差異化。移動互聯技術與城市交通的結合為居民的出行便利和社會效率提升創造條件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將軟件安裝到黑車上,為黑車提供非法經營提供了更方便的條件;吸引駕駛員在行駛途中關注搶單,容易分散司機注意力,造成交通事故;以打車軟件叫車為由,破壞機場、碼頭、車站既有排隊秩序等。由于行業規范和規章制度的不完善而引發的安全隱患和社會不文明現象為新興租車行業敲響了警鐘,促使移動出行平臺軟件對開發和后續管理工作進行完善。
2、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用技術保障司機和乘客的體驗
體驗是所有O2O成敗的關鍵,交通O2O也不例外。目前國內交通O2O企業更加偏重于業務的開拓,市場規模的數量擴大,人海戰術,不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還忽視了質的提高,以打車為例,使用打車軟件叫車,最真切的體驗就是司機能盡可能快地找到乘客,而對于乘客來說則是盡可能快地打到車,但是時間當中我們經常碰到司機定位不準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那只有通過技術和大數據運算才能解決。在互聯網下的今天,只有技術才能帶給用戶最為直接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反映的直接結果便是用戶的口碑相傳和累積遞增。
3、國內打車O2O必須實現經營或盈利模式的多樣化
過度的市場開發帶來的是市場飽和,而如果將目光困囿于交通O2O市場無疑將會失去很多發展機會,而實現經營或盈利模式的多樣化無疑是國內交通O2O企業必須慎重考量的問題。Uber對于相關行業的投資與布局無疑是國內交通O2O企業學習的樣板,不將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實現經營模式的多樣化,除了提升發展空間之外,更多的是能夠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4、小交通成為連接游客與休閑度假旅游的紐帶
在中國每年巨大的出境游市場,那些為境外中國游客提供接機、送機、旅游包車、租車的小交通正成為連接游客與目的地休閑度假旅游的紐帶,而且這部分市場還沒有被有效滿足。雖然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互聯網打車企業,比如中國的滴滴、美國的Uber、Lyft、Sidecar;歐洲的多模式交通企業GoEuro、印度的Ola、東南亞的GrabTaxi、土耳其的BiTaksi等市內交通即時用車服務商,但是對于國人來說由于語言、文化差異巨大,并不習慣使用這類打車服務,只有那些提供中文司機、導游的用車服務才能滿足國人境外旅游需求。而移動設備讓提前預定該類服務更加方便。
交通O2O市場爭奪其實一直都沒有銳減,2015年是交通O2O反思和沉淀的一年,經過一輪的泡沫之后大家更理性的看待這個市場,回歸商業本質,交通經濟才是大家真正思考的方向,所以對于交通O2O市場來說還未形成成功的商業模式,所以2016年交通O2O市場的爭奪戰才剛剛開始。
*本文作者:王延超,執惠旅游專家作者,個人微信號wandayan110,歡迎關注交流,添加時請注明【姓名+單位+職務】。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