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從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第一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到2015年3月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2015年6月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創新創業不斷被推高,創業也在近兩年成為中國年輕一代的集體高潮。與此同時,中國的創投市場在“雙創”的大背景下,短短兩年便經歷了從盛夏到寒冬的“冰火兩重天”。
警惕獨角獸泡沫,你如何規避風險?
雖然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大家都在談論資本寒冬,全球風險投資也確實出現了放緩的跡象,但是情況遠沒有想象的糟。事實上,資本還是非常活躍的,2015年,漢能完成的并購、融資交易金額達183億美金,其中投資金額也達到16億人民幣。雖然我們并沒有降低投資金額,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作為投資人還是要警惕和規避一些投資風險。
1、獨角獸泡沫
從2015年下半年起,美國科技股開始一路暴跌,2016年伊始云存儲提供商 Box股價下跌13%,Twitter股票相比上市發行價已下跌超過50%;曾經的明星獨角獸公司Dropbox、Evernote、Snapchat等估值紛紛被減記……硅谷陷入了一場對“獨角獸泡沫破滅”的警惕和擔憂之中。
于此同時,中國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2015年投資收緊后的,以滴滴快的、美團點評、58趕集為代表的獨角獸們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合并潮,而此前一些BAT加持、用戶過億、號稱要顛覆傳統行業的明星項目原本漂亮的業績也開始變得難看,迫使大家開始考慮它們究竟價值幾何。
事實是,在一個瘋狂的市場中,創業者被自己和資本的欲望拉進了獨角獸俱樂部,而虛高的估值并不代表一個公司真的值這些錢。考量公司的價值需要回歸商業模式的本質,也許這是資本寒冬帶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
2、燒錢快,盈利遠
從早期的視頻網站、百團大戰到如今O2O,一大批依靠燒錢、補貼、推廣來獲取用戶和維持業務增長的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又迅速在燒錢大賽中出局,最終形成寡頭壟斷格局,這些獨角獸們在激烈的廝殺后似乎獲得了表面上的勝出,但沒有清晰商業模式的硬傷使他們很難走出虧損的泥潭,而燒過的錢,遲早都是要還的。
放棄燒錢快、盈利遙遠的商業模式,而專注有競爭力和盈利途徑的商業模式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早期投資人需要做出的改變。一定要有清晰的商業模式,這也許并不意味著需要一開始便考慮如何盈利,但是當公司業務開始擴張,需要不斷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用戶為什么要為你付錢,畢竟,作為一個公司最核心的問題永遠是怎么賺錢。
3.追逐風口,缺乏思考
在“風口飛豬論”盛行的創投圈,賽道型基金們不斷的追逐著下一個市場熱點,從P2P到O2O,網紅到直播,一波又一波概念被資本炒熱,又由于外部接盤俠的存在,估值離譜的企業仍有大量資本追逐,這對投資人和市場都是極大的風險。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能夠沉下心來做產品、做服務的公司和獨立思考商業模式、投資邏輯的投資人都變得稀缺。不能否認投資是有風口的,但這種風口更多的是投資人獨立思考和發現的,像前面提到的企業服務、人工智能的爆發都有其內在的發展邏輯,好的投資人會預測和引領風口,而不是在大家都談論風口的時候再去跟風追逐。而風口上也不是所有的豬都能飛起來,至于哪只豬能夠成為下一個獨角獸正需要投資人慧眼識珠。
互聯網領域投資機會
我從1993年開始在硅谷創業,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我目睹了BAT們從非常小的企業慢慢成長為獨角獸,最后成為互聯網行業中流砥柱型的巨人,也親歷了從90年代的VC拓荒到如今的VC全民化。作為創投圈的“老人”,我的夢想就是幫助中國的企業家們尋找獨角獸,幫助中國的優秀創業公司成為獨角獸。而我始終認為,當資本回歸理性,真正的機會才能涌現,對于真正有興趣創業和有夢想的年輕人,“資本的寒冬”正是“創業者的春天”。
互聯網領域從來不乏投資機會,當前在中國經濟增速整體放緩,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和出口對經濟的拉動受限,消費拉動作用不斷增強的宏觀背景之下,作為風險投資人,我們需要把投資目光放在能夠帶來新增長動力的領域,能夠跑贏GDP的新經濟領域。具體來說,我們認為消費升級、企業服務和技術變革領域均存在巨大的投資機會。
1.消費升級
消費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中產階級人口,達1.09億名,超越美國的9200萬名中產階級人數。龐大的中產階級崛起,讓一波新消費浪潮洶涌襲來。消費者越來越不滿足于基本的物質消費,開始為品牌和品質買單,而在最初的社交、信息和購物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消費者開始在文化娛樂、體育、教育和健康醫療等領域有更多的需求。
特別明顯的是文化娛樂和體育領域在過去一年的火爆,在視頻領域《盜墓筆記》《太子妃》等網絡劇的爆紅所帶動的視頻網站付費會員模式普及可以說讓掙扎多年的視頻網站看到了盈利的曙光;從超級體育明星科比退役刷爆的朋友圈到巨頭們紛紛重金買下頂級IP和頭部賽事都印證了體育市場的巨大潛力。
相比之下,教育和醫療領域沒有出現大的爆發,一部分原因在于這兩個領域不能完全看作私人消費,而是帶有很多“公共品”的屬性,因此更需要供給側改革的驅動。但在線教育領域依然成長出了滬江網、VIPABC等優秀公司,以騰訊投資新東方在線為代表的BAT等巨頭也紛紛進場布局;互聯網醫療領域也成長出了微醫、春雨醫生等優秀公司,專注于健康管理的咕咚、美柚等APP也正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追捧。
可以判斷在這些引領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領域,都會持續誕生優質的創業公司和投資機會。
2.企業服務
企業級軟件不是今天才有,用友、金蝶等ERP廠商已經在這個市場上存在了三十年。2015年被譽為“企業服務”的元年,而企業服務創投在這個時間點爆發背后有其清晰的邏輯:第一,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工資平均每年增長14%,意味著平均5年人力成本翻一番,因此企業迫切需要通過技術手段降低成本;第二,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從粗放增長向精細化增長轉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需要利用信息技術讓價值鏈上各環節效率提升,精細化運營成為發展趨勢;第三,隨著云計算技術的成熟,大企業開始從傳統IT架構向云端遷移,而我國四千萬中小企業信息化程度低,低成本的云計算使中小企業信息化成為可能。
2015年,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經歷了創業和投資的熱潮,走出了一批如紛享逍客、Ucloud等優秀公司,阿里巴巴最新的財報顯示,阿里云已經成為其除電商外的又一個收入引擎,而金山云、樂視云等巨頭旗下的云平臺也相繼獲得大額融資。
對比中美消費級市場和企業級市場可以發現,美國2C與2B企業的市值比約為2:1,而中國為100:1,可見中國的企業級市場的潛力巨大且仍在發展早期,抓住企業云化、互聯網化、移動化的機遇,這個最有可能誕生下一個BAT的市場蘊含著巨大的投資機會。
3.技術變革
從1981年IBM發布第一臺個人計算機開始,IT行業先后經歷了PC、互聯網、移動三個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巨頭誕生:從PC時代的微軟,到互聯網時代的Google、Facebook,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Uber、Airbnb等新貴。顛覆性的技術變革會打開一條通道,抓住這些機遇的創業公司能迅速在新的技術體系之下建立自己的生態,成長為新一代的巨頭公司。IT界通常認為,十年是大型計算平臺的更迭周期,從2005年Google收購Android和2007年蘋果發布第一代iPhone兩起標志著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事件到今天,我們似乎又站到了技術變革的“十年一刻”,下一個顛覆性技術會是什么呢?
VR/AR: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VR(虛擬現實)就引發了業界的高度關注,但由于當時的技術遠未做好準備,對VR的狂熱到90年代后期便消失殆盡。直到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Oculus,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熱潮再次來襲,當前的運算能力已足夠支持VR渲染,而手機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從技術上使VR/AR爆發成為可能。由于VR/AR創造了通過手勢和畫面的新人機交互方式,而虛擬桌面的概念也無需再通過物理顯示器屏幕尺寸來定義,使其具有成為新一代的通用計算平臺的潛力。
人工智能(AI):AlphaGo與李世石的人機大戰掀起了一股AI的熱潮,而人工智能是一門不斷發展同時很難用一句話去定義的技術,它包括深度學習、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許多前沿技術和分支,其本質是使機器像人一樣思考,甚至超越人類。當前人工智能領域最先進、應用最廣泛的核心技術深度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從2006年開始快速發展并成為人工智能的主流研究方向,而移動互聯網產生的海量數據、計算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算法的快速演進使其能在這個時間點上迅速爆發。未來,人工智能包含的深度學習、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將更多的作為下一代硬件平臺的基礎設施存在,從而全面的影響和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區塊鏈:作為比特幣核心的區塊鏈技術,通過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共享數據庫,保證了數據庫的一致性、安全性及可維護性。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在于創造性的解決了現代互聯網TCP/IP基礎協議無法解決的去中心化的信用問題,而其在比特幣上的大規模應用也證明了其技術上的可行性。未來,區塊鏈技術有可能成為互聯網的基礎通訊協議之一,而未來的互聯網體系也將發展成以區塊鏈為核心的多層價值體系。
顛覆性的技術變革本身就蘊含著巨大的投資機會,至于下一個十年是誰的十年,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轉載自頭條號 / 正和島
鏈接:http://toutiao.com/i6326836455595311618/